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而在今天,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益萎缩,都成为了"无题"的学生。面对如此现状,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生日常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浅议科学探究过程的提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还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科学探究过程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探究中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其他步骤。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开端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设置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高度的问题敏感性;尊重学生的问题,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善于提出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科学课堂向着高效发展、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表述具体明确、适于探究、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多层面展开: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提出问题具有示范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发现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需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去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即问题贯穿于探究的始终。科学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生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借此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33):136-137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又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之一。而科学探究的实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活动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科学新课程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其实,科学探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能力,才能完成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问题"、"对问题解决的猜测与假设"以及"交流、合作"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1.
著名科学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过程被分为六要素,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提出问题”。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广大科学教师不妨试试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标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发挥多媒体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式,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更多的课外书本知识,还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探究的思维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思考问题、处理并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说,科学探究就是运用证据对科学及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的落实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环节里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说来,探究性实验的程序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其中,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能否提出一个科学的、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发现问  相似文献   

15.
刘胜增 《学周刊C版》2014,(6):105-105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前沿学科。物理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前沿学科。物理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17.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袁达这些内容.(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是"能通过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可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根"与"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营造和谐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实验、教师示范引导四个方面入手,漫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灵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破惯性思维、关注生活热点和贴近学生实际等途径,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真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以达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公民的前提和需要,提出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结合前人的经验与理论基础提出本研究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