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褚成红 《天津教育》2014,(19):37-38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外文本资料的交流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品德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活动之一。课外文本资料指教科书之外的、与教科书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机械地宣读课外文本资料,进行资料简单堆砌的现象:一人读课外文本资料,其他人听,交流资料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造成读者和听者都没有多少收获,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激活和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外文本资料交流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2.
地方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倡导体验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尤其强调培养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前如何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3.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的文字、声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提高教学的效能;课后整理资料再利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界……适时、适量地利用课外资源是语文教学获得高效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小慧 《教师》2013,(34):25-26
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和能力。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打破了以往品德课的概念,学生德育的场所从小课堂走进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而是提出了把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内容展示不多,但包含的课程资源却可无限挖掘。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明,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就从教学效果看,本目标的达成度还不够理想。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品德教育过程中,缺失"资料整理"这一重要环节的原因,并从四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滑芳  王平俊 《文教资料》2011,(12):213-214
音乐论文的资料搜集、整理是一个复杂和有逻辑性的工程,它对顺利完成音乐论文的撰写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认为,可通过掌握科学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方法,辅助音乐论文选择,确定清晰的写作思路,完成音乐论文的撰写。  相似文献   

7.
唐亚琴 《教师》2011,(30):97-97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多种办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可是在课堂上,学生汇报时只能读出不切主题的长篇大论,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前指导不到位。那么,课前教师应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资料的搜集呢?  相似文献   

8.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随手一翻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所看到的也是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几乎很难寻觅到品德课的作业。其实,品德课也需要有像语文、数学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品德教材,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后汇报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先要引导示范,传授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学生明确目的,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后就可以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最后进行小组交流整合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黄燕 《考试周刊》2014,(64):35-3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作者就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结合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资料收集"重收集、轻运用"的问题,通过诊断分析,进而提出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有时候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比关心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正逐渐由注重外在的显性特征向注重内在的精神品格方面的特征转变。那么,作为品德教师,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1.活用教材与资源。品德教材涉及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一系列有意义、有趣味的主题活动呈现给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这些例子正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以苏教版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都做了明确的说明。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没有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从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充分挖掘资料价值;教会学生根据要求查阅资料,并根据需要对查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课后善用资料,充分发挥学生收集的资料的持续性作用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现在教改在教育战线开展得轰轰烈烈,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城镇的教师来说,有时确感到有点不知所措。除了拼命地学习教改理论,从教育书籍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外,赴外听课,学习别人教学中的先进理念,是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使用以来,对教材的研究日新月异、成果纷呈,然而对伴随着语文教学的收集资料和搜集资料未能引起关注与重视,为此,随着统编教材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化,对收集资料和搜集资料的教学和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自然将浮出水面,首先要解读清楚二者的教材编写安排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收集资料把课文读厚,通过搜集资料把课文读活,促进收集资料向搜集资料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了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牵手,许多教师都有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收集资料的强烈意识。不可否认,这种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对理解课文内容的确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课堂上交流这些文字资料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经常是拿出厚厚的一叠资料读一遍了事,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对于资料中所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却不甚领会,  相似文献   

16.
17.
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环节抓住学生汇报话题,进行适时、恰当引导,拓展开来,引申开去,让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平静中有起伏的波澜,放松中有紧张的思考,和谐中有自己的见解,渗透品德教育,提升教育主题,增强交流展示环节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张建品 《福建教育》2005,(5A):49-50
学生学会搜集处理科学资料是学习科学知识一项必备的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探索过程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由于以往的科学课(自然)教学比较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方面重视不够,导致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中,不善于搜集处理资料,给学习、探索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制定科学探究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会搜集处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碛口镇位于吕梁山西麓,临县的南端.清至民国初年,内蒙河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蒙粮内运”,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水旱转运码头.现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料主要有文献资料、古建筑群、碑刻资料、商业习俗资料等.今后至少应从晋商商业文化、黄河黄土文化、底层社会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