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在逐步实现资源均衡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转向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为此,资源均衡阶段学校的外延式发展、依附性发展和同质化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质量公平阶段的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模式。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转型变革与自主发展,它需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支撑,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纯槿  王红 《中学教育》2010,(11):3-6,26
基于对广东省N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普九"巩固水平、办学条件、资金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完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全面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要将就近入学工作做好.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关键。如果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必然导致百姓的不满.同时会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家长在办学质量好的学校片区内购买学区房,变相进行择校,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正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05年,教育部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场合,只要人们一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有人担忧出现"削峰填谷"的局面,担忧政府采取绝对平均主义政策,实施压制好学校的措施,以求区域内各学校的教育质量达到均衡。从理论上讲,这种担忧有些多余、有些杞人忧天;但现实中,确实不乏类似  相似文献   

7.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辖区内有各级各类学校84所,在校生64658人,其中小学生21548人,初中生11670人,高中生6374人,高等院校在校生8651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9735人,在园幼儿658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3人。近年来,大武口区强化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周边老百姓满意的学校.笔者建议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制定标准、核实现状、补充所需资金与师资等外因和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等内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建设,实现优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眼于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资源配置均衡化,办学质量优质化。我市着眼于高标准、优质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城区和农村各自地域特点和存在的不同问题,从2006年开始,在整体部署的同时,突出抓好两县(藁城、井陉)两区(裕华、桥西)四个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走一步,带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而农村学校的生源则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生态中,需要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如何公平地分配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构建适宜教育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0):165-16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然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差距依然十分显著,不仅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质量的差异,所以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措施中,各地除了要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外,更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质量,以促进师资均衡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张茂艳 《考试周刊》2013,(53):159-159
<正>随着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校大胆创新,与手拉手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共赢,奏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09,(5):1-1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校长,尤其是一名农村偏远地区的校长,我对区教育局致力于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感到欢欣鼓舞,认真学习了《奉贤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纲领》,并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和实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得到了上级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通过实践——总结——反思,我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乌江镇地域广,学校多。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小学由原来的22所,调整为现在的18所,形成了办学相对集中的格局。但由于近年村中心学校校长的变换、教师频繁的流动和特岗教师、代课教师的增多、各校教育管理的差距等因素,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大乌江镇中心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新思路,以“三评一提升”活动为载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撤并前后,西北六县的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而学校规模、平均班级规模和学校班级数明显扩大。学校规模对数学、语文成绩合格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对辍学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经历学校撤并学生比例"对教育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应确保农村学校规模适度,以教育质量提升和公平原则为优先,并理顺大规模和小规模学校的关系,促进农村学校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中心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人才交流,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作为一所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优良的城市中心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探求发挥自身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用的路径.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有学上”逐步向“上好学”过渡,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学校之间不均衡还困扰着我们。可以通过让公办名校、特许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总体水平的均衡;让公办名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基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的均衡:让校长任期制、培训制、考核制成为常态制度,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的均衡等战略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