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德俭 《江西教育》2014,(12):36-3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乌》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乌”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2.
《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由陌生、防备到逐渐熟悉,最后完全信赖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于永正老师只设计了读和写两项学习活动,在读中学方法,在写中用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把知识教成了能力,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贾亚东 《江西教育》2010,(11):23-23,26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有时教师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加以点拨,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词语教学匠心独运,彰显了教学智慧,为我们作出了精彩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把词语教学的目标只定位在“理解”层面,对于“运用”,在课堂上却并不见着力。《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内容涵盖“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而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历练。笔者在欣赏名师课例时,发现名师们一直以来正是能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角度来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5.
6.
严明 《江西教育》2012,(5):38-39
<正>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诠释,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课堂以有效为最佳,艺术以经典为最美。语文教学求有效不易,求经典更难。也就是说,有效课堂或者课堂的有效性和经典课堂艺术或者课堂艺术的经典性,是语文教学的向往和期盼。能达其境界者,语文界是不多见的,于永正老师可谓“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片段】 师:你们听谁说过壁虎的“坏话”吗? 生:我听奶奶说,壁虎的尿有毒,撒到人身上,人就会死。  相似文献   

9.
《珍珠乌》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特级教师窦桂梅用她那富有魅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本里徜徉,让他们自由品读、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效运用诗句启发个性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深入咀嚼信赖的真谛,领略超越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于永正老师在执教《黄河的主人》一课时,表现出强烈的语用意识,并通过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高质量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黄河的主人》是著名作家袁鹰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触热情赞颂了黄河艄公不畏艰险、沉着机敏、豪迈而又谨慎的品格,文章结构精巧,情文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就要凭借课文学语文,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具体到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领会语言表达,即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好在哪里,从而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素养.歌德说过:“内容人人都知道,知道内涵的人却很少.”形式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就是要揭开语言文字的秘密.如何在阅读课堂中揭开语言文字的秘密呢,看看特级教师王敏《夹竹桃》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14.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  相似文献   

15.
刘春莲 《江西教育》2014,(11):37-38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今依旧沿用的最古老文字,因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而备受世人瞩目,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在越来越重视继承传统文化的今天,加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着重强调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是为了传承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让汉字在传承中更加熠熠生辉”。那么,究竟怎样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这一目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中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6.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17.
王燕 《山东教育》2008,(6):28-29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于永正就在《山东教育》上撰文讲过“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在新课改的今天于老师仍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熟读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与人 语言与人的关系,在大多数小语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用语言来规范人。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珍珠鸟》的教学不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什么”,“信赖,就还它什么”的句式说话,及至改编教材。在这里始终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用语言来训练学生。而在通常的教学中,因缺乏关于“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缺少了自己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是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或者只是变换一下句式等,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窦老师的课上,因为有了关于“信赖”的思辨,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精彩发言,由此主题教学从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语言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白杨》、《草》、《小稻秧脱险记》、《新型玻璃》等课堂教学的精品享誉全国。2000年4月20日 ,徐州淮海堂 ,于永正老师又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在两课时的教学中 ,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 ;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 ,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 ,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 ;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  相似文献   

20.
丁时辉 《云南教育》2003,(34):11-12
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上均有很高的造诣,这是人尽皆知的。然而,他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同样独树一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为广大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参与他的课堂,听者往往浑然忘我,沉浸在美好的教学境界之中,深深地被他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教艺所折服。谁不为他这$"分钟的丰富内涵和浓厚情趣以及教学环节的呼应转承、主体与主导的水乳交融、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相得益彰而击节赞叹呢?难怪学生在他的课堂思维敏锐、妙语连珠、高潮迭起,让人忍俊不禁。为欣赏于老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教学艺术,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于他所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