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必须狠抓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在复习时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不要急于让学生去解综合题、做难题,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由于学生常解不对题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复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呢?1.对物理概念的复习先要明确它描述什么,再去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同时还应找出这一概念和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大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  相似文献   

2.
力学中,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是个关键,复习时若能着力于此,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抓好这个关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突出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在复习中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在这众多的量中,哪几个物理量是描述一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的,弄清这些状态量的物理意义,了解这些量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张宇 《课外阅读》2011,(9):222-223
传送带装置问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的类型题,从1990年以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均有皮带传输机的插图.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受力分析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是历年高考中物理学科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动力学中,运动物体由于其位置、运动情况等的变化,其受力情况有的会发生变化,使得其受力情况比静力学中的更具复杂性·因此,在对运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一、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可引起其受力情况变化例1如图1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物体从A到O将怎样运动…  相似文献   

5.
“绳连物”是连接体模型的一个重要模块,该模型中绳两端所连物体的速度关系是教与学的难点。采用5E教学模式,借助Tracker软件追踪“绳连物”连接体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利用可视化的实验探究方法化解教学难点,深化对“绳连物”连接体模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力学复习中,深刻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它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与相应运动过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也是高考各项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之一。首先要深刻领会与熟练掌握的是根据受力条件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其次是根据物体运动情况与力的特点分析物体所受外力情况,我们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中理科学习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提高高三物理教学质量,也是当前广大物理教师重点的研究内容。在物理知识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否则就无法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清晰的模型构建思维来加强学生的物理复习效率。本文针对高三物理复习中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周春雨 《物理教师》2000,21(4):11-1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建立、应用合理的物理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合理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建立模型,概括总结,触类旁通 在高中物理复习中,我们可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同类、相似的问题进行比较、概括、总结,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在“类平抛运动”的复习中,我们把平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从初状态、受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建立“类平抛运动”模型,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1]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恒力F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常见的现象,比如:水平面转弯的汽车,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等等,同时,研究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的物体运动特点也是高考中比较重要的考题设计模型,比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0题.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加强学生对水平转盘上圆周运动规律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一道关于匀速转动水平盘上物体运动的临界条件来得到一个有用的结论,并探讨可以推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处理物体运动问题离不开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中学物理习题中,常将物体运动的速度这一物理量隐藏在各种图象中,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下面例举常见的几种情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牛顿运动定律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基本规律,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知识点常在各类考试中出现,在选拔人才的高考中更是绝对的"主角"之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都很高,集中体现了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基础地位。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夯实物理基础知识,这是高三师生必须坚持的复习原则。同时,在复习物理知识的进程中,关注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复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力与运动的物理观念,在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聚焦核心素养是高三复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陶汉斌 《中学理科》2008,(11):64-67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压轴题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对物理过程的考查,更是常考常新,非常精彩!这些物理压轴题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解题时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构建理想化的过程模型。其解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物理过程分析。在平时的教学和迎考复习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运动图象是表述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分析推导得出表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公式,再由数学公式来描绘物体的运动图象。这样做割裂了物理实验与物理规律之间的直接联系,也使得学生难以建立运动图象与物体运动的动态联系,而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仿真物理实验室内置了各种物理规律,可以模拟很多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14.
华兴恒 《广东教育》2013,(12):56-56,53
运动的物体相遇是运动学的一个重要模型,同学们对最常见的直线运动类相遇问题都能很好地求解,而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不知所措,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求解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关键是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还原出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其遵循的物理关系、规律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既要弄清楚物体运动的时间与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授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在后续学习中巩固了这一定律。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一组习题,让学生体会:物理前辈不仅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奇特的思维方法———极端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掌握、方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的目的。例1牛顿第一定律是英国科学家总结了、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物理定律,关于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的结论比的结论更完善,其突出特点是指出了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线。例2我们周围的物体要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牛…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苏州市举行了初中物理教研活动,笔者有幸代表吴江开设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物体的运动复习》。关于复习课的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点的梳理和例题的讲解为主要形式。笔者在仔细地分析了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后,发现很多的知识点,如长度、时间等概念的复习都可以穿插在速度这一物理量的测定中,但整章内容还设有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分类等知识点,那么能否选择一项学生活动,把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分类这三大板块串起来呢?如果可以的话,整节课就应该会显得很有系统性和趣味性。经过备课组的集体讨论,大家认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滑板活动为主线串起整节课的教学,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杨勇 《新疆教育》2012,(22):28-28
高中物理总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总复习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物理知识和技能加以整理、总结,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并强化考纲要求中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教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培养。然而能力和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力的发展要以知识为基础。所以,高中物理的总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中模型变换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模型变换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试从造成学生模型变换困难的主要障碍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变换能力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一、模型变换的主要障碍 1.思维定势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建立模型时,教师往往强调了模型的理想化而忽视其可变性,即模型可以灵活变换,广泛运用,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模型的绝对化倾向,妨碍了思维的开展。例1.如图1,已知质量是0.99千克的物体M放在光滑圆弧轨道OA的最低点O,质量为m=0.01千克的子弹以100米/秒的速度水平击中物体M并留在其中,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返回O点所用的时间(圆弧轨道半径为39.2米)。  相似文献   

19.
探讨浙江物理选考近五年对电磁感应中宏观物体运动的试题情境与特征分析,审视学生思维障碍,提出了在高考复习中“构建基于科学思维的综合单元”的观点及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帮助学生体验物理思想,加强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该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笔者就近几年出现的几种创新模型进行归纳,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