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行漫记》又被译作《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这本书记录了斯诺于1936年从北平出发,穿过国民党设置的层层关卡和军事封锁,经西安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故事。斯诺在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今志丹县)和红军前线所在地甘肃、宁夏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采访,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基本政策,工农红军的英勇事迹,共产党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鲜明的性格特点,生动地记录了苏区人民的经济生产及社会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南昌起义(亦称南昌暴动)90周年纪念日。由于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一个决定,8月1日这一天,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也因此,新中国成立后,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回顾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诞生过程与最初的庆祝活动,能感受到党对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红军指战员及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及苏区上下联系实际、因陋  相似文献   

3.
一、来自于西方的信使--埃德加·斯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除了加紧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的同时,也加紧了新闻文化的封锁。为打破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将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的一片赤诚宣之于世,告之于民,中共中央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收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认为,这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外国人,来记下和发表事实真相。于是,1936年春,中共中央密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嘱托邀请一个诚挚的西方记者和一位医生到陕北苏区访问。与此同时,急于探求中国苏区奥秘、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4.
龚文庠 《今传媒》2006,(4):11-13
埃德加·斯诺是什么人?他是100年前出生的一位美国记者,上个世纪30年代不畏艰难险阻来到当时中国的一个被封锁的政治“特区”,用新闻报道解读那里的人民、领袖、政权。通过斯诺的报道,美国及至西方、全世界都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用一个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5.
<正>湘鄂赣苏区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苏区之一。学术界对湘鄂赣苏区的经济财政、政权建设和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等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学术界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关注较少,尤其对苏区的学校教育重视不足。本文拟就党的政策与湘鄂赣苏区学校教育关系问题进行简单梳理,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30年代下半叶到40年代,中国的西北角,红色地区的首府──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延安发出闪耀的光芒,照射到全中国。这里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全世界都注视着这颗明星的运行动向。 美国记者斯诺经过艰苦跋涉,抵达陕甘宁边区的保安,对中国红色的西北角作了报道,向西方传达了新的信息。斯诺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毛泽东作了详谈。他描述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策,认为这里具有挽救贫穷饥饿大众和复兴古老中国的活力。 斯诺当时经过延安,那时延安还未成为红色的首府。他说延安…  相似文献   

7.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23,(2):130-137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党组织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乡村教师成为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乡村教师又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建设成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出生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把自已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直至加入中国国籍,参加中国共产党。爱泼斯坦1944年对中国解放区的访问,对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从而坚信“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新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尼克松访华前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事战线上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也同时在文艺战线上向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展开进攻。红色歌谣正是在这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它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成为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斗争武器,极大地支援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美国令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不应被看作是"理所应当"。抛开斯诺研究中的革命化视角,斯诺在1936年的苏区之行应当自有其因果逻辑,斯诺对中共的兴趣是果,而其个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物质的刺激、来华后的采访经历、与左翼人士的接触等便是因。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经历切入,检视其对中共的兴趣,将有助于我们从新闻活动自身规律的路径梳理出这种兴趣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福建苏区人民,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革命文艺工作,使之成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有力武器。这个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思想重视、组织保证、文艺方针政策的制订和贯彻落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古代有一格言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用这句话来描述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美国记者和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即使在他们离异多年之后,埃德加·斯诺依然坦率地写道:“在亚洲生活的八年间,她是我忠诚的合作者、伴侣和评论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他在1936年夏天访问陕北苏区后所写的震动世界的名著,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拥有包括一批珍贵照片在内的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西行的极力鼓动者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事变前两个多月即通过采访张学良向外界最早报道西安事变的成因,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笔名尼姆·威尔斯(Nym Wales),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1936年夏,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访问,促成了海伦的第一次陕西之行。这年9月初的一天,留在北平的海伦收到红军信使转来的斯诺的密信,斯诺让她速到陕北共同考察这块红色“新大陆”。海…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党在中央苏区领导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同时也诞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新闻出版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新闻报刊出版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鼓舞和激励了苏区人民参加政治和军事斗争,探寻革命事业的真理,活跃了思想文化阵地,对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由傅柒生、李贞刚编著,解放军出版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广东省档案局(馆)共同承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史料展览在广东开幕。展览展示了中央档案馆保存的300多件外国记者拍摄的历史照片,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珍贵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斯诺为代表的13名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  相似文献   

17.
陈晖 《档案天地》2007,(1):29-31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1935年2月.因上海中央局遭受破坏.中共满州省委与中央失掉了联系。此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游击运动.便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8.
抗联报纸的编辑通联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 《军事记者》2004,(4):58-59
从1931年春到193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延边地区和长春以南的广大区域,从游击战争的特点出发,面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共青团、抗日会、农民会等基层组织,面向抗日军队干部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向具有土匪特点的山林队及敌伪官兵,积极创办中、朝鲜、日油印报纸,起到了团结民众、打击敌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22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回顾95年建军史,人民军队与湖北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紧密相连、鱼水相依。湖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之初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其建党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底,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自由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辽宁这个战场是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行政委员会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辽宁人民配合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