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民法存在着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民事主体制度、债权制度等起到了对市场经济完善的促进作用。民法观念的现代化的关键是突出自主、自由、平等意识。我国现有民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界,由于工具理性高涨,价值理性衰微,对民法本位研究不足并且观点不一,由于本位问题是每个法律部门研究的出发点,是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法本位,分析并驳斥社会本位学说,解析民法社会化对民法本位的冲击及权利本位的确立与其发展,及在现今时代权利本位所具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价值,宣示了民事法律规范的任务和功能。它的确定和厘清对于当今热烈酝酿中的民法典草案的修订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引导这个过程去找寻永恒的最高价值的向标,促进整部民法典完美融合。结合民法的私法特质,考虑目前中国法治、民主和权利观念的强化,中国民法应当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促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权利意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之所以可以完成伦理与法律的分野,那是因为西方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其无伦理性的地方恰恰有自己的伦理,而如今国际上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法又开始了与伦理的结合通过分析东西方民法与伦理的离舍,从而给我们思考中国此刻的民法何去何从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法学的角度来解读市民社会,更多是从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出发。市民社会与民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不仅表现在二者历史进程的相互交融性以及二者的价值相通性,更表现在二者的互动发展。认清市民社会和民法的关系对于我们培育、发展和完善市民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总是相生相伴,没有无市民社会的民法,也没有无民法约束的市民社会。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变迁而言,民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在许多场合,民法对市民社会的反应和推动往往体现在民法与市民社会的某种互动进化过程之中,并导致民法与市民社会的相互进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现有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功能,民法本位等要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指出民法基本原则应划分为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组,各基本原则共同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论民法理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理念包括私权神圣、身份平等和意思自治。民法理念所蕴涵的人格独立、权利本位、平等、自由等人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民法基本原则、价值和本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的价值理念不过是市民道德的升华而已。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市民社会,认可肯定市民道德,张扬民法的价值理念,应成为我们制订民法典、完善我国私法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规则,而民事法律关系是市民社会现实的反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方法论。一部民法典说到底就是在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我们学习民法应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民法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民社会的成熟与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野已初见倪端,但由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长期排斥市民社会,欠缺私法文化,阻碍了中国市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进程。而民法典的制定和颁布不仅可以培育我国的民法文化和私法观念,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达。  相似文献   

13.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4.
15.
以探索民法的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我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中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6.
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私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和交易安全的考虑,某些公法的强制性规范介入了民法领域中对民事权利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出现了民法公法化现象。从民法公法化的表现出发,分析了民法公法化观点存在的原因,进而就相关观点提出了理论上的思考,得出尽管民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民法性质为私法这一本质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7.
论民法法益的存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利益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然而法典不可能将所有的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都予以规定,因而在民法理论和实践上就有了法益的存在。民法法益存在的法律因素是有限的制度设计不能保护所有的利益关系。民法法益存在的社会因素是社会之高速发展对民法的利益调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法法益的存在具有权利源泉和弥补权利定型化不足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就是指官方在法律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如何理解、判断,所遵从的一种非主观的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从而实现民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相似文献   

19.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超越--对传统民法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是法律有机体的细胞,民法是权利的集中表现。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权利匮乏的根源。阐明了传统民法文化良莠并存,中国现代民法文化建设,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民法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法治精神的交融同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