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的医学水平可以辅助单身女性受孕,单身女性的生育权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本文首先讲了单身女性的含义,又介绍了单身女性的生育权,接着又从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方面分析讨论了单身女性的生育权的合理性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育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生育权的立法滞后于现实社会,要完善生育权的立法,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立法思考。本文在论述生育权的定义、生育权立法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特殊主体的生育权以及实现特殊主体生育权的方法手段和立法制度,以期待今后能颁布更具体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特殊主体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生育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是人类延续和亲属关系产生的基础。所以,生育权在人们的心目中,向来被视为人的基本权利。目前,我国宪法和计划生育法规从国策和行政管理的角度,对公民的生育权的保护和行使进行了全面调整,但从民事的角度,对侵害公民生育权的行为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还不多。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对于生育权的保障、限制、宽容的原则精神 ,因为正确把握这一原则精神 ,对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和对外政策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是已达法定婚龄的男女决定是否生育和选择如何生育的人格权。首先,生育权是人格权而不是身份权;其次,生育权只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才能享有;最后,生育权的内容是决定是否生育和选择如何生育。凡达到法定婚龄的人都有生育权但不得超越计划生育的限制,为此,应当确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生育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否证了生育权视为一种夫妻之间的身份权的观点,并指出其本质归属应为人格权之构成部分。认为生育权的权能构成应该包括生育请求权、生育决权、生育方式选择权,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生育权体系的观点。最后,章对生育权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以及法律上的必要限制也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再论"死刑犯"有无生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是人类实现种繁衍的唯一方式,无疑是神圣的。“死刑犯”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殊群体,对其制度设计事关整个人类明的发展。一“死刑犯”之妻要求生育“死刑犯”的子女,将整个社会引入了生育的法律、伦理的大讨论中,然而视点各异。本试图从多方住的角度论证“死刑犯”行使生育权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生育权多被认为是狭义上的生殖权。从现代法治理念的角度看,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其作为一种法定的权利,大致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生育"、"原始生育"到"义务生育"再到"生育权利化"的历史阶段。生育权的内容包括了责任和义务,国家对个人的生育权进行必要的、暂时的限制,将有利于实现更为广泛的人权。  相似文献   

9.
丈夫生育权以婚姻关系中的男性为主体,具有人格权和身份权合一的性质,多受妻子生育权限制,是受国家保护的人权以及法律保障实现的权利。丈夫生育权应由亲属法确认,受计划生育义务、子女权益、妻子健康状况和妻子生育优先决定权的限制,应明确侵害丈夫生育权行为类型和侵权请求权行使,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丈夫生育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格权,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决定是否生育和如何生育子女的权利。生育与人身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强制执行,只能在男女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当生育权发生冲突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依据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和生育权的属性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女性在家庭中依法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但其权益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侵害事件却屡屡发生,有的还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导致家庭的破裂及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贯彻落实家庭关系中的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女性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需要完善各种法律救济手段,构建一套完善的确实可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有待从立法观念、具体保护和惩戒措施、法律救济途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以促进男女平等和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实质。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保障与增进这一弱势群体权益已成为学界与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中国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以及权益缺失的原因做出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了农民维权与增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婚姻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既不能够给妇女提供强有力的特殊保护,也与婚姻法男女平等原则有一定的冲突。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与其说是一项法律原则,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15.
树立妇女工作新理念探讨维权工作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以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妇女就业、参政、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人生权利的法律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依法维权的实践时时遭遇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因此应树立妇女工作的新理念对"男女平等"的新认识、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主体意识与女性地位的互动关系等.作为高校的女工委员会应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维权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增强责任意识,完善维权机制,实现"维权型"与"学习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各国立法、租赁权都呈现物权化倾向,只是表现不一。租赁权物权化的实质是占有的效力所致和法律拟制的结果,并非租赁权本身的效力。我国立法肯定了租赁权物权化,但只是最低限度地体现了这一趋向,不动产租赁权却在弱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现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阶层,其劳动权益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在论述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上,父母教育权利属于一项未列举的基本权利。父母教育权利兼具利他性与利己性。父母首先应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随着未成年人的不断成长,父母也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意愿。同时,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其自身利益。父母教育权利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开展自由、教育场所选择自由与学校事务参与自由。在家庭教育开展自由中,人格和价值观教育蕴含的父母利益通常多于知识和技能传授,公权力对前者的干预应当格外慎重。随着未成年人年龄和智慧的增长,对父母的教育场所选择自由与学校事务参与自由保护强度逐步减弱,其所蕴含的父母利益亦不断递减,公共利益不断提升。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国家既可以行使对父母教育权利的监督权,也可以亲自行使教育权力,二者均应在尊重父母教育权利的前提下行使。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问题的成因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一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监护权的撤销、监护权的变更都将影响未成年子女的个人权益。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监护权的撤销、变更应综合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譬如物质生活与精神状况。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对监护权撤销、非婚生子女监护等规定还远未完善,难以应对当前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社会形势。因此,宜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以积极的态度去完善子女监护的立法,最终确立监护领域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