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也许许多同学认为清华大学很神秘,高不可攀。的确,清华每年在外省市各专业最多只招三名,甚至一个也不招,能有幸考上清华的自然都是各地众多考生中的佼佼者。我来上清华时也这么想,因为我的成绩在我们学校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一般年级排名都在二十名左右,当时我只是把想上清华的愿望埋在心中,从未敢对任何人讲过。能考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作者题记2010年11月,我正式出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刚接手时,我一连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当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刚出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作为校长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如何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回头看、向前行"?这几年,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件"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彪悍的人生果真不需要解释。"清华学霸"在学业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可以令无数大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在这对"清华学霸"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到极致的个人品质:勤奋、聪慧、积极向上、素质全面……而且,这些优秀的品质,也都换来了与付出成  相似文献   

4.
<正>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任教,转眼第五年了。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一首先说说清华的学生。夫子曰:后生可畏。清华的后生尤可畏。来清华前,我是东南大学还算著名的教授,得  相似文献   

5.
声音     
《今日教育》2012,(11):51
"一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当负责接待的老师这句热情而温馨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时,我的心一下子就热了起来。"我是清华人了,要珍惜这次机会。"我在心底对自己说。——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龚俊波  相似文献   

6.
相见恨晚. 她清华,我蓝翔. 吃个快餐面都比我优雅. 她像个舞台,我像个后台. 会不经意地模仿他的一举一动. 这事,你真得问我朋友.我不清楚. 等一下,我喊我所有的朋友来评论我. 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无时不在被秒杀. 和优秀的人相处,自己也会慢慢变优秀. 他的举手投足牛得让人分分钟都想给他点赞. 你是《十万个为什么》,而他是《走进科学》. 有一种"在他面前说话别犯傻"的强烈自律感.  相似文献   

7.
既然我已选择了清华,认定了清华,那么我会用我的一生作为赌注.去赢得清华的怀抱。--题记梦的诞生也许上天对每一个有志之人都给予了一定的磨难与苦楚。从我第一天跨进这个所谓"理想的乐园"起,我就已经"身不由己"了--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回放象征着清华最高荣誉的2014本科生特等奖奖学金答辩会在清华大学上演,一名大四学生展示的成绩单震惊四座,赢得一阵掌声——20门学科,除了1门98分、4门99分之外,其他学科都是满分。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膜拜,称这位大四学生是"清华学神"。这名大四学生叫韩衍隽,潜山县人,是2011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给他这样的评价:"衍隽已经超出了迄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爸爸教育我说:"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07:101,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是那个6 !"长大了,我考上了清华,发现清华的男女比例是7:1,我还是那个6.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事儿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  相似文献   

12.
曾听过师兄张凯杨的一些经历——大家总是习惯用"积极向上"来形容他,不免好奇那一段段经历背后是什么在不断激励着他、支撑着他。自信自立的第一步至今张凯杨还清楚地记得,来清华前他才第一次接触电脑,"当时为了填报高考志愿,我不知道清华在哪,清华  相似文献   

13.
上海像清华     
我说上海像清华,因为我去过了。还有句话,北京像北大。我就住在北京,而清华和北大我刚好又都去过。清华精致,楼更高点,每个角落都是风景;北大随意,楼矮点,角落比较荒凉,但可以想像。恰如我理解中的上海和北京。  相似文献   

14.
清华精神,是清华人经百年春秋,历严寒酷暑,薪火相传,点滴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她博大精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清华精神,是清华经世独立、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是推进清华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近日,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的主角叫马冬晗,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一年级学生,"清华最高荣誉"学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答辩中,她亮出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爷爷有四兄弟,当年都是江阴农村长大的土鳖,大学都是上清华学堂学工科。过去我问过,你们为什么都上清华?爷爷说:"家里很穷,所以只能上清华,因为清华是国立大学,寒门子弟都可以上!"我爷爷回忆起大学时光,都是多么勤奋刻苦,向老师求教,还有锻炼身体。到了八九十岁,他们兄弟之间通信,都用英语,可见大学教育给他们留下了多深的烙印。我和茅于轼老先生很熟悉,他是国立交通大学毕业的,底子也很扎实。  相似文献   

17.
清华跑男     
"大家好!我是张冬冬,今天是我晨跑的第1000天。""大家好!我是张冬冬,今天是我晨跑的第1001天。""大家好!我是张冬冬,今天是我晨跑的第1002天。"……作为晨跑队队长时,张冬冬每天早上带跑前都会如此自我介绍。晨跑队400人如今已入职华为半年多的张冬冬是清华机械系2015级博士,在校时他担任过清华晨跑队队长。从2016年4月开始,张冬冬在学校里坚持了4年多的晨跑。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常说"要让优秀成为习惯",意思是,让优秀成为强烈的内驱力,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但任何事情均需有度,过犹不及,追求优秀也不例外,过度了,优秀也会成"灾"。这几天正进行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采访时,从北大、清华、人大几位监考老师那里获知,最近几年考场作弊现象仍屡见不鲜,而且,作弊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成绩好的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那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好奇。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10年前,4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今天的报告,我想先从清华大学讲起.一来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说,非常感谢南开中学长期以来每年都输送很多优秀的学子到清华去.二来历史上南开和清华的渊源很深,南开的张伯苓校长,最早在清华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兼任过教务长;南开中学的毕业生,曾有三位做过清华大学的校长.再有,下一步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推进南开中学教育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改革与大学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介绍清华大学的情况,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