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贺 《语文知识》2014,(4):9-11
《辞海》对“洋泾浜”的解释是:“鸦片战争以后,产生于中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词语极少,多半来自英语,语法则基本上依据汉语.”如:I nocan.(我不会).徐通锵在《基础语言学教程》中对洋泾浜是这样描述的:“‘洋泾浜’是因语言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旧中国,人们往往用‘洋泾浜’来指一种非正规学会的不标准、不规范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洋泾浜’是当地人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洋泾浜英语已无人使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语言使用者相互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也在不断地冲突、融合。在某些社会条件下也会产生混合语。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语言混合现象大多是在殖民条件下产生的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英语(pidgin)和克里奥耳语(Creole)。在重新阐述言语接触、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等相关概念基础上,以台湾多语言混合现象及“伪满洲国”时期的言语接触为例,重新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  相似文献   

3.
没有屈折形态且学起来简单的“洋泾浜语”,是一种因为对外贸易与交流需要而形成的语言变体或贸易语言。中葡混合语“广东葡语”或“澳门葡语”就是明末清初中国对葡贸易交流而形成的最早的一种洋泾浜语言。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后,随英美殖民主义者取代葡萄牙成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中英混合语即“洋泾浜英语”逐渐形成,“广东葡语”逐渐失去其重要地位。但是,“广东葡语”对“广东英语”产生了不少影响。通过对“广东葡语”产生、变化及其消亡过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出近代初期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交流而发展成的混合语。历史上,洋泾浜语在上海的洋泾浜地区广为使用。如今,得上海尤其是襄阳市场民间贸易兴盛之利,襄阳英语在襄阳市场内得以广泛使用。从语言学层面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将襄阳英语视为一种洋泾浜语言。  相似文献   

5.
看到本文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说,你搞错了吧,洋泾浜是对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贬称,它根本谈不上是一种英语。当然,也有人会说,洋泾浜怎么啦?洋泾浜是“鸽子英语”,别把洋泾浜不当英语。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粤语为入口,探讨粤语英化现象,从早期被殖民时期的"洋泾浜"英语到现代的后殖民语境下的后殖民语言;指出粤语源英语外来词在形态、反汉化标准,以及语码混用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旨在维护汉民族语言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英语与汉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一些语言学理论,从汉语普通话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汉语普通话的定义以及它与洋泾浜混合语言的比较这三方面,论证了“没有人天生就会讲普通话“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语言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语,特别是英语外来语,直接对汉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汉语语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例证指出:英语外来语已经渗透到了电信、网络、广告、商业、旅游、娱乐、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洋泾浜英语、汉化英语、汉译西化、中式英语均体现了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英语外来语融入汉语,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英汉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回民街英语进行田野调查,重点对其语言特征及文化特色加以描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码转换及讨价还价的文化特色。通过与中国洋泾浜英语的比较,揭示回民街英语的本质特征。研究认为,回民街英语作为受惠语,其词汇主要源于施惠语-英语,语音及语法特征则以其母语-汉语为载体,其实质是一种新式的中国洋泾浜英语。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 are indeed a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  相似文献   

14.
洋泾浜英语是因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混合体,是一种跨文化的边缘语言;轮机英语是远洋运输中船舶轮机员使用的工作语言,其口语中包含许多语言的非正式变体.从两种语言的类比分析入手,试图寻找它们在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相似性特征,探索简洁的洋泾浜英语表达方式给规范的海事院校轮机英语教学与培训各层面所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轮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和干扰,用汉族的思维方式,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而形成的一种中介语言。它的创造既包含有汉语的一些特征,又含有英语特征的一种语言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它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所以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使用的过程中中式英语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对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所搜集的菲律宾英语中的俚语与行话进行分析并指出:一、俚语与行话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存在并消失;二、在俚语与行话的发展过程中,洋泾浜英语与不同民族交流时使用的混合方言起着一定的作用;三、典型的语言例证说明俚语与行话在口语中交织在一起,但又互相区别。俚语与行话随着吟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对英语这一层面作更为深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洋泾浜"在上海话里多泛指不伦不类的人或语言。在语言种类上,"洋泾浜"是泛指带有其它语言特色的语言。而实实在在的洋泾浜,是一条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县城到英租界的必经之地,后被填平,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晚清时期,有许多露天通事、华商、跑街在这一带与外商洽谈生意,久而久之就成了十里洋场的代名词。鸦片战争后,上海迅速由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洋泾浜英语"也逐渐  相似文献   

18.
"洋泾浜英语"来自Pidgin English的翻译,它是国外语言学界根据清末中国商人发英语business(商务)的蹩脚发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名词,用来通指世界上所有不纯正的混合语。由于历史的因素,从明末开始,洋泾浜英语在中国存在了三个世纪。本文从洋泾浜的产生的历史原因,发音特点谈起,阐述了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新洋泾浜英语"的特点,对当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部分影响以及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交际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交际语是一种多语接触区各语种社区通用的语言,它有可能是一种自然语言,也可能是一个混杂语,洋泾浜语是由一个上层语言(superstrate)和一个或多个下层语言(substrates)混合而成的混杂语言,它不够完善、功能有限,不是任何一个语言社区的母语。克里奥尔语是洋泾浜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完备的语言,它能覆盖一切生活中需要表达的现象,是洋泾浜语使用者后代的母语。  相似文献   

20.
一、定义和名称 洋泾浜语(pidgin)是一种交际系统,它发展于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作为操不同语者进行贸易或其它目的的交际语言。从专门意义上讲,洋泾浜语指从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中吸收其构成成分的交际语(contact language)。洋泾浜语还有其它名称:“临时使用语”(makeshift)、“语际语”(marginal)、或混合语(mixed langu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