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聘请国际高端人才作为客座教授、国内外访问与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和设立开放课题等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工作并促进实验室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提升实验室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状况与经验,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方式与内容、提高合作成效等提升实验室国际影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评促建,加强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重点实验室评估的作用,说明评估是检查实验室工作的有效方式,同时针对国家从今年开始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以稳定支持实验室的发展这一新情况,对做好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是"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针对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多方位地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开放课题设立和管理不够科学,开放基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国内外联合存在着重形式轻效益现象;国际合作研究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合作,研究成果少。提出了通过加强开放课题管理以及国内外研究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来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和开放效果,从而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在分配使用和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过程中,通过凝练学科方向、组织学科队伍和搭建学科平台3方面促进重点实验室在学科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来加强和提升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经过近2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专项经费保障了重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推动了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参与者,一直发挥着骨干作用。回顾了自198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以来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系统统计了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专项经费、评估成绩等数据,并与教育部等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进行了横向比较。对上述数据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对竞争力虽然略高于教育部等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近年来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中国科学院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重塑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开放课题平台是高校重点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投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管理模式也发生着新的改变。本文主要阐述我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特别是在高校协同创新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开放课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争取“以我为主”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研究水平、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如何开展“以我为主”的实质性合作研究,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水平进行了评估,并且与国内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比较分析。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科研论文数量和国际影响力很高,他们不仅有国家庞大的资金支持,也吸收了众多其他国家的大量资金,承担了很多国际重大项目的研究,国际间科研合作的增加,相应也提高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国内重点实验室需要增加国际合作,吸引国际基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为例,介绍实验室4年来使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在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经费使用及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实验室的专项经费管理是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管理方式将使现代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管理更方便、有效.在对高校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基于Visual Studio .NET 2003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工具开发了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已经具备了专项经费管理要求中的各项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加速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校设立专项经费加速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设在高校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从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抗灾救难社会行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其他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等方面总结了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特色工作。根据交通运输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理念、改革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用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投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管理模式也发生着新的改变。本文在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特点的基础上,以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对新形势下开放基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于好奇心驱动的探索研究以及重在选人的投入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讨论,同时在课题管理的文化建设以及规范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托在兰州大学的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7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建成具有国家学术水平、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科学实验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为宗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90年12月国家计委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结果为良好,对实验室的评价是“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自由基化学的基础研究方向,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某些方面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91年12月国家科委委托国家自然基金委对32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评议,该实验室被评为良好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体性科技活动。在各类竞赛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实验室资源、协调好竞赛与正常实验课的矛盾、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高校学科竞赛中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建立专项经费、成立竞赛临时团队、明确分工、校企合作、设立长效人员激励机制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实验室动态网站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CERNET的建立及其迅速平稳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作为我国基础研究基地和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国家重点实验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本专业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为基础的学术讨论园地,加强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应研究领域的WWW信息网站。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科技部全面检验和督促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良好运行、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结合2011年3月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全面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督促和指导作用,指出了在确立实验室定位、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措施及意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实验室的建设指出了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200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数据的分析,给出了反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的关键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日前,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金石和教授高西奇等人合作的论文《MIMO多信道波束成形:利用非中心复Wishart矩阵的新的特征值分布的误符号率及中断性能》荣获2011年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莱斯论文奖。这是该奖项自1975年设立以来首次授予中国大陆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