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的太阳属于第二、第三代恒星,是在宇宙诞生后近90亿年才出现的,那么太阳以前的恒星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并非从来就有,亘古不变的,而是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形成后过了90多亿年,我们的太阳  相似文献   

2.
宇宙的演化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从一个炽热而稠密的物质和能量海中出现。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它就产生出星系、恒星、行星和生命。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  曹爽  孙旭 《知识窗》2006,(3):56-57
科学家们认为,发生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创造了宇宙,大约1亿年后,氢原子开始聚合燃烧,产生了明亮燃烧的恒星,但这些恒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科学家至今没有搞清楚。美国天文学家声称,他们可能发现了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小点发生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组成了宇宙原始的氢、氦及锂等元素,这些元素进一步形成其它元素,最终形成各种星体,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构想的宇宙形成过程。根据目前宇宙的特点,科学家可以预测宇宙形成时的锂的含量,并通过实际观测古老星  相似文献   

5.
宇宙何处惹尘埃?只要一段时间不擦拭,桌上、地上、窗台上就布满了灰尘。这些无孔不入的脏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还不明白?当然是空气从土里带来的了。"你或许会这样回答。倘若局限于地球范围,这么回答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倘若要从整个宇宙范围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要知道,像我们地球这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是发生在恒星形成后不久,比如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是在太阳形成后不久,剩余的尘埃在相互碰撞中形成的。但最近,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行星也有可能形成于恒星生命的末期。美国航天局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在一颗距地球1.3万光年的脉冲星周围,围绕着由碎石组成的盘状物。这颗脉冲星的前身曾是一颗巨型恒星,大约10万年前,该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坍塌,形成了现在的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碎石盘很有可能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但又未被完全炸飞。这个弥漫着尘埃的碎石盘与导致地球出现的尘埃物质颇…  相似文献   

7.
远的事了,再也无法观测得到, 但是一些年轻的恒星和它周围即 散发出的红外线。相应的红外线 将形成行星的碟状尘埃云团所散 光谱能够提供碟状云团中尘埃的 发出的红外线光谱能够被我们捕 化学构成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能 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红外 因此测量尘埃微粒的大小。 线光谱来了解行星形成情况。不 过有些遗憾的是,目前科学家们 行星正在成形 所使用的仪器还不能让他们对这 个碟状尘埃云团的构成成份以及 观测结果显示,这些年轻恒 …  相似文献   

8.
时间并不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候开始的,所谓无穷小的奇点并不存在,相对论也有失效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爆炸之前存在着另一个宇宙!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测一颗明亮且长寿的超新星之后,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了恒星一种奇特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10.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捕捉到了来自宇宙初期第一代恒星发出的光线,这些光线和宇宙本身一样古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下旬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距地球50光年的某恒星环绕轨道上有一颗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存在,这颗太阳系外的遥远行星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4倍,与天王星质量差不多,是一颗由固体岩石构成的全新行星,其环绕恒星运行时也正好处在一个非常温和的轨道区域,科学家们称这颗行量为“超级地球”。美国航天局在8月31日也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两颗与地球有很多共同自然属性的小行星。人类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可以适合生物生长的另一地球。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繁星的探索从未中断过。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发现迄今宇宙最怪异与最神秘等消息传出,人类再一次将好奇的目光投注在宇宙中。 有关这些宇宙行星、恒星、星系与黑洞家族的各种新奇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我们来自超新星爆发,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根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比锂元素重的元素只能在恒星内部核反应或者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宇宙大爆炸时期形成的轻元素仅有氢元素、氦元素以及锂元素,其他的更重的元素来自于恒星的演化过程。比如一颗超新星,当大质量恒星的燃料耗尽时,就会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最后以超新星爆发形式结束。  相似文献   

14.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生之后,早期宇宙的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观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恒星开始形成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将无法窥探到这一宇宙时期,形成“视觉空洞”。  相似文献   

15.
桌上的宇宙     
科学家正通过超低温系统来模拟宇宙的初始状态,这种方法是否有助于揭开大爆炸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6.
恒星家族中的小老弟 银河系中大约有75%的恒星是红矮星.所谓的红矮星是指质量最小的一类恒星,它们的质量一般只是太阳质量的7%到60%.质量小也就意味着星体内部的核反应较弱,所以红矮星发出的辐射很弱,要低于太阳辐射强度的5%,有的甚至不到太阳辐射强度的万分之一.核反应弱也导致表面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9,(4):128-128
英国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威夫特卫星捕捉到了一张伽马射线爆发早期的图片。这是迄今为止白宇宙大爆炸以来,爆炸强度最强,也最为明亮的一次爆炸。据科学家称,和其他的天文望远镜相比,斯威夫特卫星能够更快更准地定位到伽马射线大爆发,能够在伽马射线大爆发后的231秒内探测到它的紫外线光谱,这是目前所能获取到的伽马射线大爆发最早阶段的光谱。斯威夫特卫星还能在伽马射线大爆发开始数百秒内计算出爆炸发生的位置以及亮度,并能探询到引起爆炸发生的原因以及其所属的银河系。  相似文献   

18.
蓝水康 《科技风》2011,(9):23+25
对万有引力作用下的两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两质点间相遇的时间与两质点的总质量有关,而和质量分布无关。把模型从两质点推广到n个质点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把该模型进行时间反演,就类似于宇宙大爆炸模型,因此可以根据该模型来估算宇宙总质量的下限。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20.
“140亿年前,它只是一个点,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然后这个点发生爆炸,并开始膨胀,温度也随之降低——宇宙就这样形成了。”解释宇宙起源的这一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尽管如此,大爆炸理论只是搭好了研究的框架,框架里诸多问题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依然悬而未解。随着宇宙探索进程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在诸如暗能量、黑洞、宇宙的最终命运等课题上有了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