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导是东晋政坛上的庞然大物,史称他辅助中宗,嗣兴江左,匡时缉政,提挈三世,功业不亚于管仲、孔明。按王导辅助司马睿制定立国的基本政策,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王朝,前人对他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他对当代政局影响的深远,尤其是他所制定的立国基本政策“绥抚南北,清静为政”,可以说是波及整个南朝,本文拟就这一政策试作评议。  相似文献   

2.
王导是东晋初期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于他的评价历来不一,有人对他完全持否定态度,说他“徒有门阀显荣”,他一生的活动也不过只是维护了腐朽的门阀政治。其实,王导以“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为旗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协调东晋内部矛盾,使东晋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使江南地区免受落后民族的蹂躏,保证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汉民族的高度文明。因此把王导称为”江左管夷吾”、  相似文献   

3.
东晋前期,矛盾纷繁,宗室衰弱,统治十分不稳,对此,政治家王导提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治国思想,把稳定当成要的问题来解决,它对于克服困难,度过危机,稳定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谈〈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言尽意论〉,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5.
东晋名臣王导继承了祖父辈王祥的儒家思想,并根据政治时局与环境的需要加入了"忠"的成份,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使王氏家族的利益得以维持。他的玄学思想来源于"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然而作为一个"务实"的、积极有为的政治家,王导把"三理"思想引入到现实的政治中,从而抛弃了西晋玄士"浮诞"和"不务实务"的作风。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所作。它作为小说,有娱乐性质的成分,已经不再完全是为说理论道服务,而是捕捉上层人物生活中的趣言趣事,紧握人物性格特征依据事实进行编造,文章简短,字字珠玑,或有趣,或深刻,每个条目在嬉笑怒骂之余都给人以启迪。它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全面的反映了魏晋时期上层社会的全貌,王氏家族等。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永嘉之乱",初入江左的士人对治乱兴衰的反思以及东晋初期儒学的重振及其在政治上的应用,对士人群体产生了一种道义和良心的约束力,从而使士人更加关注社会及现实,这也促成了这一时期关注现实文风的形成,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体现出"群怨"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者之政”、“霸者之政”是《说苑》中的管理思想。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存在德治与法治、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差异。从对差异的分析可以推出它们在管理上协同和互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王者之政”与“霸者之政”对现代管理的指导价值不仅在于分清各自优劣和适用范围,也在于二者的互为补充和取长补短。“王者之政”设教劝善,效迟功远,用于治本;“霸者之政”立规矩,明赏罚,功在治标。两者的合理结合,以求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第二个皇帝,光武帝第四子,少年聪慧,十岁能通春秋,后从师于桓荣博士且学通尚书。明帝于中元二年(57年)继皇位,永平十八年(75年)秋八月驾崩,在位十九年。汉明帝大器晚成,十九岁才立为皇太子,继帝位时年已三十岁。但明帝所处的时期,正是东汉天下初定,由光武帝刘秀开创的地主政权刚刚稳定的时期,因此其统治作风和个人性格对汉代后期的皇权政治无疑有较大影响,其吏治对巩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也起了较大作用,同时对维护阶级矛盾和安  相似文献   

10.
常翻史书,惊讶于东晋南朝时的人名有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之”字。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王羲之、顾恺之和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这是尽人皆晓的。而王羲之七个儿子的名字依次是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两个孙子的名字是桢之(徽之之子),静之(献之之子);两位曾孙的名字是翼之、悦之。如此祖孙四代不加避讳,更是一大奇观。有人认为,“之”字与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实际上,庶族地主或平民中也有带“之”字的。如路太后(宋孝武帝刘骏之母)娘家系庶族,其兄名庆之,庆之的孙子名琼之。宋著名将领刘穆之也…  相似文献   

11.
佛教论著常以"弥天"称谓东晋名僧释道安。此称谓源于道安与襄阳名士习凿齿的一段对答。道安对中国佛教发展贡献甚大,可谓具有"弥天"功绩。道安和他的事迹也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30页:“1927年,军阀田中义一登台组阁,他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为阻止中国的北伐战争,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这里谈到日本田中内阁“为阻止中国的北伐战争,……制造了济南惨案”。本人认为,其中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是不妥的。我们都知道,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之后,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有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于1926年7月正式开始,到1927年3月占领南京,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政府对所领民户数目的升降问题异常重视。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人口大量损失,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政权,由于士族特权,大量人口为“私门”、“大户”所吞噬,民户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二百七十余年间,以整顿户籍、搜括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土断”先后竟实施了十次,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首次  相似文献   

14.
关羽北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丢失荆州,失去了对《隆中对》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关羽北伐的失败,其原因和责任却不仅仅在关羽一人身上,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对当时战略态势判断及战略决策、部署的失误。本文主要从北伐时机、北伐目的、战略部署等方面探讨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26年至1928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的宣传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打倒残杀北方民众的罪魁张宗昌》(图一)通过描绘日本人所饲养的两条走狗(张作霖、张宗昌),正在嗜杀猎物(北方人民)的景象,表达了“反帝反军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晋宋之际山水诗的兴起,带来了“文贵形似”的创作风尚。与绘画理论和人物品评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诗学理论中对“形似”的看法不像前者带有贬义,“形”与“神”都有特定的内涵,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从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看,东晋南朝以来的诗学观念实际上是形神并重的。当然,与后代相比,这一时期诗学中的形神理论还没有达到从心与物、情与景的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关系上认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王者之政”与柔性管理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管理理论是否成功,取决于其内容和方法同特定的化背景的耦合程度。我国传统化对管理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柔性管理的三个阶段:感化-同化-自化。  相似文献   

18.
19.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句:“苛政猛于虎”。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按:政,通“征”。此指赋税。这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关于“苛政”之“政”,清训诂学家王引之已早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并成为不易之论。今抄录其中一部分于后,以作证明。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无苛政”条说:“政,读曰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