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愁——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从屈原咏到李白,从崔颢咏到李清照,从马致远咏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然而对乡愁诗,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的撷取便能够从“举头与低头”中看到思念,从“日暮乡关”中悟出怅惘,从“风柳  相似文献   

2.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3.
王飞 《教育导刊》2023,(10):16-22
新时代中国式乡愁超越了传统乡愁局限于乡愁主体思乡情绪的狭隘范畴,纠正了西方式乡愁的“乌托邦”幻想,上升为集精神救赎、家国情怀以及国家和社会治理载体为一体的“文化符号”。在国家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乡愁的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学校教育“记住乡愁”“留住乡愁”。即构建乡愁的学校“记忆之场”,拓宽学校乡愁教育的场域;建构乡愁落实的学校“社会框架”,拓展乡愁教育的范畴;以及发挥乡愁接续过去、现在和将来断裂的学校“时间轴”功能,恢复学校教育时间的本真,促进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中国诗歌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屈原、贺知章、李白到闻一多、艾青都有过令人动容的乡愁诗。由于时间阻隔和人间的离乱,“乡愁”更是台湾文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产生了许多动人心魄的诗作,其中纪弦的《一片槐树叶》和余光中的《乡愁》以感情真挚、意象独特而著称。《一片槐树叶》作于1954年,离开大陆故土已六年的纪弦,凝聚无限乡思乡情于眼前这“一片槐树叶”上:“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连串的“最”字叠用,使这“一片槐树叶”荡起了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中“乡愁”的现实价值,以及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的挑战和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的路径选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歌行体咏物诗所咏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文物、动植物和日用器物。咏文物古玩尚典实,咏动植物多生气,咏日用器物重情趣。他在对所咏之物进行从形相到神理的多层次摹写的同时,往往把人生的意气灌注其中,实践了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咏物规范。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所有作品都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乡愁,从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故乡人、事的怀念,到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小说中对处于异质文化笼罩下的华人内心文化冲突的关照,再到《台北人》中对故园的眷念,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到现在对重现昆曲繁荣的热衷,文化乡愁一直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8.
[中考原题] 剪不断的乡愁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11.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乡愁的表现形式,指出乡愁中的“乡”寄寓的是作者的理想之乡,乡愁是作者的精神寄托,借助弗洛姆、马斯洛的理论,本文还从心理方面阐述了乡愁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间,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大国‘粮’策”到“教育兴邦”,中国人在吃饱穿暖、精神富足中实现双“丰收”;从“乡村振兴”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看出了我们对建设美好明天的向往与追求。粮安天下“垦三代”的北大荒农人记韩帮东是第三代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14.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在游子的心中,乡愁如歌,乡情似酒,喝一生,醉一生,他们老之将至时总希望叶落归根,这种执着的情感挥之不去,难以尽言。于是,乡愁便成了诗人咏吟不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设疑乡愁情师:我们接触过很多关于“乡愁”的诗歌,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背上几句吗?(生背诵)师:我们学过这么多的“乡愁”诗,这一类诗歌一般是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师:对,但是今天我们会接触到一首不一样的“乡愁”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二、诵读诗歌,感受形式美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朗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形式美。朗读时,要注意这首诗歌中一些难读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朱熹咏物诗可分为四类:一类咏花卉,以梅、兰、桂、莲的高逸之态,比附君子高尚品德,不仅托物寄意,更注重从咏物中发现或联想到“理”;一类咏草树,咏枯木、古木,以蟠木丑态为美,老健有精神,以遗弃于世而得保全、寄托自己不必出仕的怀抱;一类咏禽鸟,咏鸟而有闲趣,以想像拟人化,咏鹤诗寄托作者希望摆脱束缚、施展抱负的情怀,也流露了社会扼制人才的苦闷;其他还有咏栗、刻漏、山药、食梨、黄雀蚱、槟榔等,不仅写物之形状形态,且托譬多方,引申出新意。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诗经》“兴”法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学森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47-49,52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有引用“他物”开头慢慢引入正题的委婉交谈的风习。《诗经》的创作目的不是艺术性的,而是功利性的,是为了讽谏美刺表情达意。为适应委婉表达了习惯和达到委婉讽谏的目的,人们作诗时就常常先言“他物”来引起“所咏之词”,之所以会由“所咏之”联想到“他物”,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上,“他物”与“所咏之词”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样,人们在功利性的自觉创作中,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兴”法就不自觉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乡愁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弥漫不开的情结.《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其中有“杜陵梦”一语,而多视杜陵为温庭筠乡愁所系之地.本文将从杜陵之“梦”、凫雁之“满”、板桥之“迹”和驿墙之“明”四个方面,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同时借助作家的生平考证来说明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眷恋的故乡并非“杜陵”,而是其籍贯“并州”.  相似文献   

20.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