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新聞的时間性問题,我們通常有这样的概念:新聞的时間性是很强的,时間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新聞所报道的事实必須新鮮。这样的理解,一般說来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認为,只有当我們提出了新聞記者“搶”与“压”的兩种任务的时候,我們才是把这个問題提高到无产阶級新聞学的理論高度来加以全面观察。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中说:“研究新聞学应該从政治出發。”“一件消息早發表,迟發表或不發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由此,他提出,“記者和編輯有兩种任务:一是搶,一是压。有的新聞要搶时间發出去,有的新聞不該發表就要压下来。”我們党的新闻工作,長时期以来就是这样实踐著;我們的記者和编輯,就是在这样兩种任务下面不断地受到鍛煉。陆定一同志現在把这个从千百次实踐中得出的經驗,高度概括地总結起来,就成为無产阶級新聞学的精髓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于今年一、二月間举办了新聞講座,囑我讲美国新聞工作經驗,主要目的是供社内記者編輯了解西方新聞学的經驗,同时作批判的吸收。为适合通訊社的需要,講的内容限于新聞和特写,講题共十五个。“新聞業务”编辑室要我将講座内容整理出来分期發表,供我国新聞工作者参考,欢迎討論指正。  相似文献   

3.
中共松花江地委农业生产跃进办公室在1958年11月建立了一个业余广播編輯部。編輯部有三个小組,七名通訊員,一名編輯,由中共松花江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刘玉山同志担任主編。这个业余广播編輯部成立以来,共给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发消息564篇,组织各級党委負責同志作广播讲話24次,办专题广播节目37个,写评論、通訊、詩歌12篇,发专題新聞8组。他們还給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业务刊物写論文、經驗介绍等共11篇。通过这个业余广播編輯部的工作,不仅全面及时地报道了松花江专区的农业生产建設成就和经验,而且也改进和提高了他們本身的工作。 1958年业余广播編輯部开始成立的时候,有些同志把写稿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也有人认为写稿是“额外負担”。这些思想影响了同志們写稿的积极性,使业余广播編輯部的工作开展得不够好。党支部針对这种情况,通过互相談心、个別帮助、交流經验和提倡集  相似文献   

4.
学艺札记     
不做“新聞官”一位新聞工作的前辈說:“做新聞工作,从总編辑到編辑、記者到练习生,都应該不断地写文章。”他说:“記者是一辈子的职业。記者工作永远离不开采訪和写作。記者不論担任了什么行政职务,組长、部主任也好,編委、总編輯也好,对报紙說来,他都是本报記者,都应該不断地写东西。”他說:“記者不动笔,就像是战士不拿枪,这无論如何是說不过去的。”他說:“有人說:編輯不写东西,何以說服作者?  相似文献   

5.
“写好稿,迎国庆”,“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上海的十年巨变,反映总路綫和大跃进的光輝成就,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这是我們上海台新聞編輯部全体編輯、記者大战九月的奋斗目标。經过同志們的积极努力,我們这次报道任务是胜利地完成了。三十多篇专題报道。从各方面反映上海十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內容丰富多彩,同时也注意了充分发揮广播特点。这批稿件播出以后,受到了听众的普遍欢迎,不少听众还来信要求广播。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华社稿件的長期讀者,也是“新聞業务”的長期讀者。现在,当吳冷西同志要求大家帮助新华社开展业务的时候,我願以一个报紙的編輯的身分,和新华社同志談談关于新华社稿件的問题。因为我們是知心朋友,我也无話不說,如果說走了嘴,就算是片面吧! 我現在編一个地方版,每周發一万字,要求是:有地方特点,稿件要与众不同,要尽量做到“独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确想了很多办法,伤了很多腦筋,虽然支撑了下来,但極吃力,后来,我們想到了新华社的特約稿。  相似文献   

7.
太行分社的一夜 1945年我在新华社太行分社作編輯。当时分社只有兩个編輯,和太行新华日报編輯部在一起。 8月10日夜,在报紙編輯部的大办公室里(地主院子里的一间較大的正屋),我点着一只用破碗做的油灯,在准备第二天發給总社的稿件。突然,报社副总編輯袁勃同志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說:“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可不敢太兴奋了。剛才司令部(太行軍区司令部)收听到重庆的广播,日本投降了,正在播天皇的投降詔书。区党委要我們注意收听延安总社的广播。”整个院子立刻沸騰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夏衍同志給《新聞业务》編委会写的一封信,值得引起我們編輯同志的注意。在我們的报紙上,錯用成語,用詞不当,写別字錯字,这种情形确是为数不少。如果每天加以登記,积年累月,次数是相当惊人的。也許有些人会說,这算不得什么大問題,难免的,誰又能担保一张报紙沒有一点小錯誤呢?于是錯誤在眼前一掠而过,不大在乎。但是讀者  相似文献   

9.
我推荐同志們讀讀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記者李楠同志写的通讯:“五枚勛章代表的功績和荣誉”(見10月26日“今日新聞”)。这是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报道期間莫斯科分社發回的通訊中经較好的一篇。它以比較短的篇幅給我們清楚地介绍了过去四十年苏联共青团員在党的領导下所經历的英勇、豪边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編后記     
本期發表的“进一步改进政治新聞报道”、“加强国家工作的报道”“、打开社会新聞的大門”、“关于社会新聞”等四篇文章是本刊約請作者和起草人根据今年3月份总社召开的政治記者会議的一部分报告和發言材料整理修改而成的。这几篇文章总結了或者提出了新华社政治报道若干方面的一些主要的經驗和問題,可供讀者研究参考。关于社会新聞,是近年来新华社国內新聞报道中的一个新的內容,本期發表的兩篇文章就这一問题作了初步的探討。我們欢迎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志,能继续写一些文章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相似文献   

11.
“新聞業务”編輯同志: 貴刊第11期第45頁刊載了一幅漫画:“走私者”。漫画說光明日报这条船裝的是資本主义思想。我不了解你們为什么現在还要發表这样批判本报的漫画?难道本报現在还在贩卖資本主义思想嗎?人民日报不是在“七一”社論里就說本报的立場已經根本扭轉过来了嗎?而且最近又作了改组,这种不識时間、地点、条件,不恰当地批評光明日报的做法,看起来实在不能令人心服。  相似文献   

12.
“海鷗种子遍地撒”是一篇小特写,登載在体育报一百五十九期(1959年12月21日出刊)的第二版上。这篇文章被体育报社評为地方記者来稿中的好稿之一。这对于我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們都是新手,最近才开始学作新聞記者,要談写作經驗,很难說出什么东西来。在这里仅把我們的采写經过,向大家作个介紹。  相似文献   

13.
“苦衷”     
“苦衷”,好像人人有。而且是在相互的关系上,你也有“苦衷”。,我也有“苦衷”。例如:“售货员的苦衷”,“顧客的苦衷”,“售票員的苦衷”,“乘客的苦衷”,……,在报紙上經常看到这样文章的标題。在我們新聞工作的队伍里,也有人喊“苦衷”。記者在喊“記者的苦衷”,編輯在喊“編輯的苦衷”。大家都有“苦衷”。  相似文献   

14.
“上海消費市場上的奢侈浪費傾向”这条新聞發表以后,上海解放日报以“究竟是繁荣还是奢侈浪費?”为題,辟出專欄,对这条新聞所提的問題連日地展开了群众性的討論。报紙的編者按語說,这条消息“引起了各方面不同的反应,有的說,这是人民生活上升后应有的景象;有的说,这是奢侈浪费現象,应引起重視,予以克服。群众对这个問題存在着不同的意見,而且已經在自發進行討論……”本刊編輯室收到北京、西安、湖南等地的來稿,反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了作家柳青同志和社員集体討論,而由他执笔編写的《耕畜飼养管理三字經》(見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陝西日报),內容新鮮适用。形式也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目前許多省报都办起了农村版,我想,柳青同志为农民編写“三字經”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們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聞战线”再三地要我們写篇东西,談一談我們集体写作的情况。一直拖到动手写这篇东西以前,还在受着“新聞战綫”編輯部同志們的督促和鼓励,只好硬着头皮写一点。龔同文,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个集体的名字。这个集体是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員会机关写作小組,这个小組是一九五五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当中成立的。小組的成員年年有些变动,到現在为止,全組共有十七人,这些同志是省委第一书記、省委书記处书記、省委其他負責同志和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員。这  相似文献   

17.
新聞事实必須真实准确,是人民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保証新聞中不發生任何錯誤,也是每一个新聞采編人員最起碼的責任。但是,从目前工業新聞中經常大量出現的夸大失实錯誤的情况看来,人民新聞工作的这些基本原則,并沒有在我們所有的工業新聞中認真遵守。誠然,像有些同志所說,記者中虛構新聞事实的現象,現在看来是沒有了。但是,也絕不能否認,由于某些采編人員缺乏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工作作風上存在着馬馬虎虎粗枝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上海市委员会最近曾召集上海各报社、通訊社和广播电台的党內外负責人,座談当前新聞工作中存在的問题。新民报晚刊总編輯赵超構在發言中認为:过去党在办报思想上不够放手,往往强調共同性而忽視各报的特点,把对党报的要求,用来要求所有的报紙。他主張今后应該根据求同存异的精神,在馬列主义立場和观点的前提下,来發扬和創造各报独特的風格。如何通过报紙来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各报都認为做得不够。解放日报总編輯楊永直着重檢查了該报教条主义、不敢大胆干预生活的缺点。他說:我  相似文献   

19.
每天,蚌埠(安徽省)日报的广大讀者,都以极大的热情支持着报紙工作,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特別是通訊員,热心写稿,仅是地方新聞来稿,每天就有四五十件,甚至有时达到一百多件。怎样处理这些来稿,編好我們的地方新聞,这是我們作編輯的严重的政治任务。这一时期以来,我們蚌埠日报正在进行通俗化改革。編委会要求我們編写的稿件,能充分反映群众活动,充滿着群众的声音;要求我們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20.
一个难题解放軍报的編輯工作存在着一个难题:新聞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常不能满足报紙宣传的需要。这种情况为时不短了。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过去我們一直沒有认真地研究过。直到最近,在整頓文風中,通过检查和学习,我們才比较明确地认識到: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編辑思想和工作方法有问题。現在我們正在着手解决这个問题。顾名思义,新聞报道的主要武器是新聞。但是我們有些新聞工作者,还不很善于使用自己手中的主要武器。一张报紙,尽管有着許多形式的稿件,但是主要的篇幅应当装新聞;一个記者或編輯,尽管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