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电子邮箱:tzf963@yahoo.com.cn 电话:027—67166509  相似文献   

2.
吴锋 《今传媒》2008,(2):20-22
从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城市报迅速崛起,我国日报发行总量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最近三年来,都市报广告增长率放缓,报刊发行市场日趋稳定,以发行量增长为标志的外延扩张逐步转向以质量和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内涵发展.2007年的中国报刊发行业,和谐是主题,调整是主线,发展是主流,下面就2007年度报刊发行界的创新举措加以回顾,并就2008年报刊发行的新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报刊发行人的使命就是在有限的投入预算内,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适当的营销手段,说服最大数量的目标受众购买报刊.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严密、科学的发行策划.  相似文献   

4.
吴锋 《新闻实践》2008,(12):17-19
我国报刊自办发行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埋下了犯乱的祸根。自办发行今后的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除了体制改革这一具有全局意义的举措之外,还有渠道的再整合、终端的再延伸、数字技术的再提升、发行价值链的再造等四个方面的功课是必须做的。  相似文献   

5.
发行,是于100多年前报刊这一现代产业形式产生之时,相应出现的,没有采编,就没有报刊产品,没有发行,就没有市场.现代报刊发行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目前发行主要承担着报刊社的三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面对来自市场、电子、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压力,要做好发行工作,仅仅靠发行人员发发货、收收款的那种发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报刊经营发展的要求,报刊发行也一定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行.  相似文献   

6.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7.
吴锋 《今传媒》2008,(3):21-2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近年来农村报刊发行日益萎缩,大部分农村类报刊发行经营艰难,近半数农民报刊停办或改办其他报刊.  相似文献   

8.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电子邮箱:tzf963@yahoo.com.cn 电话:027-67166509  相似文献   

9.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10.
谭军波 《今传媒》2008,(1):36-36
当新媒体频频敲响传统纸媒的丧钟,当省市级纸媒在"红海"中火拼得焦头烂额之际,我们甚少关注地市报,其实,它们可能是下一轮纸媒发展的新亮点. 若以纸媒竞争的激烈程度考量,国内的城市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类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沈阳、西安,副省级城市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等等;第二类城市是地级市,如佛山、东莞、温州、泉州、无锡等等;第三类是县级城市,如顺德、南海等.应该说一类城市的报纸已杀得昏天黑地,而县级报自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基本被整合取消,剩下极少数,谈不上竞争.第二类城市的纸媒竞争才刚刚开始.我这里所说的地市报主要指第二类城市的报纸.  相似文献   

11.
朱勇 《今传媒》2008,(4):23-24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经整整30年了.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三农"经历了曲折跌宕的轮回之路,与之相应,我国农村报刊的发展也随"三农"的兴衰经历了30年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度中国报刊发行经营回顾与盘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锋 《编辑之友》2011,(1):38-40
2010年,享全球金融危机、新《劳动法》实施和新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报刊发行业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严峻的经营危机。综观2010年度的中国报刊发行业,以平稳为主调,以化解经营危机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造为抓手,在复杂的环境中负重拼搏,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30年来报刊发行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所走过的路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阶段是"我们来了",即上世纪80年代,部分报业改革先行者开创了自办发行路径。这当中的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1985年洛阳日报社首开自办发  相似文献   

15.
吴锋 《新闻与写作》2008,(11):11-13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到今年整整30年。与此同时.我国报刊发行也经历了30年的改革历程.其中有一路凯歌的喜悦.也有初试江水的痛苦.但报刊发行人始终沉着应对.逐步走向成熟。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我国报刊发行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三大突围:第一次是冲破了“邮发”的垄断局面.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晚报"式微"的迹象: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晚报数量呈下降态势;在国内,不少地区的晚报亦陷入困境,广告和发行经营步入下行轨道.因而,晚报亦被冠上"夕阳报"的名号,整个晚报业充斥着悲观论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国大陆报纸发行市场以“维稳”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整合营销为手段,以应对数字媒体冲击为重点,总体上保持了市场稳定;但受新媒体冲击,读者购报习惯有弱化之势,晚报都市报发行市场疲软,值得关注的是,全年党报发行表现一枝独秀,呈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成为2012年度中国纸媒发行市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吴锋  张晓婷 《中国出版》2013,(14):36-39
纵观2012年中国大陆报纸发行市场,以发展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整合营销为手段,以应对数字媒体冲击为重点,总体上保持了市场稳定。但受新媒体冲击,读者购报习惯有弱化之势,晚报都市报发行市场疲软,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发行市场出现了萎缩,全国纸质报纸发行总量下行的压力增大。值得关注的是,全年党报发行表现一枝独秀,呈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成为2012年度中国纸媒发行市场中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完美体现,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目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调查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目录学论文发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史和目录学应用三个方面研究的趋势和对其原因的分析,探讨中国目录学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对传统的反思和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