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西”     
“西”是“栖”的本字,由象形转为假借,专指方向。《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的解说不妥,应该释为:“日落鸟 ,故因以 为东西之西”。  相似文献   

2.
说“西”     
"西"是"栖"的本字,由象形转为假借,专指方向。《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的解说不妥,应该释为:"日落鸟■,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相似文献   

3.
“东”是“東”的简化字。“東”是会意字,从其结构看“木”中有“日”,意为太阳从树林中升起。古人就把日出的地方叫东方。于是,“东”作为方位名词固定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古代的文人骚客对“东”字特别感兴趣,用“东”字创造出许多含意深刻而新颖的诗句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方向歌     
字叫小西缸。我象童上太阳在哪里粼哪里方向就是西伸开双手迈左手领西右领东艇”00 。。 我的名字叫小中 大家把我围当中 东西南北小朋友j—鬯鹇、、 ..—;五 。强-0我的名字叫小南伸开双手不向前左手领西右领东北的反向就是南我的名字叫小东太阳从我家里升早晨太阳在哪边哪边””然薰方向歌@王砺昌 @张虹  相似文献   

5.
胡接劲 《地理教育》2015,(Z2):105-112
一、日候--定向太阳及其它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可是,精确地说,每天的日出方向究竟是什么?
  1995年10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第一册)》第11页图1.19“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 1)显示春、秋分日,日出和日落方向为正东、正西(参看 2012 年 6月版《地理图册(七年级上册)》第 10 页)。对此,曾产生怀疑。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有一段揭示“东”、“西”两维绝对方位观念的话,发人深省:“世界历史的旅程,系自:‘东’徂‘西’,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历史有一个东方……那个外界的物质的太阳便在这里升起,而在西方沉没;那个自觉的太阳亦是在这里升起,散播一种更为高贵的文明。 撇开黑格尔理念或感性的“太阳”不论,本文旨在通过“东”、“西”两种方位观念来探讨日神崇拜在中国语言、宗教、礼仪诸方面的影响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三至十六这四课中,与“东”“西”方向有关的内容有五处:一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二是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三是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四是月食时东缘先亏;五是日食时西缘先亏。 学生辨认地球在宇宙中的“东”“西”方向,是教学的难点。在农村小学缺乏地球仪的情况下,本人用图示法指导学生直观辨认地球在宇宙中的“东”“西”方向,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发挥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三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的繁体字为“东”,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说文解字·东部》说:“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意思是早晨太阳顺着树木往上高升,表现出一种动态,这就是日出的方向,这种说法一直为后代所传说。但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却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于是另造一个“橐”表示口袋意思(口袋无底为“橐”,有底为“囊”)。这就是说,“东”字本来是整体象形,不可分割,《说文解字》误把象形字当作会意字了。西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9.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是文天祥兴元元年(1728)写的《过零丁洋》诗的头两句。上距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头尾四年,“四周星”正指四个年头。所以初中语文课本把“四周星”注为“四周年”。旧《辞源》《辞海》和1979版《辞源》都把“周星”注为12年。于是有人以此为据,对初中语文课本的注释提出异议。“周星”到底指一年还是12年? 原来,我国古人为了说明日月的运行和季节的变换,把周天由西而东的方向分为12等分,就是所谓“十二次”。岁星(木星)12年在天空运行一周,所以把12年叫做“周星”。但这仅是“周星”的一种用法。还有另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10.
贵刊今年第9期刊有《“朝霞在西”“晚霞在东”有误》一,章认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看云识天气》中“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的说明有误。以为只能是“朝霞在东”、“晚霞在西”。  相似文献   

11.
一、特定称谓计时法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八时叫夕、暮、昏、晚,太阳居天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时叫员。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反之后,日人之前,这段时间叫喊时。日久以后便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再以后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日出就到了天亮时。例如: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以木兰诗》)②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以孔雀东南飞》)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枫桥夜泊》)④鸡鸣外欲…  相似文献   

12.
释西《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棲,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要探究“西”的本义,必须考察形体。现将古文字形体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镜象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和传统审美心理;而词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系统,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所以,透过词义、词义的演变、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东”,甲骨、金石文字中,其字形都象两端扎起来的口袋。高鸿线《字例》日:“按东,近人徐中玉、丁山均以为橐之初文是也。埠仓有底回囊,无底日橐。字原象两端无底,以绳束之之形。后世借为东西之东,久借不归,乃另造橐字。”“西”,《说文解字》曰:“鸟在巢上…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学生在做检测时把杜牧《山行》诗中的“白云生处”写成“白云深处”。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发生这样错误,是因为老师没有讲清古人对云产生的认识造成的。云,是由水蒸气在空中形成水滴、冰晶悬浮而成。而古人认为云是由深山中产生的。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例证。晋张景阳在《杂诗》中有“云根临八极”的句子。《辞海》中把“云根”解释为“深山高远云起之处”。陶渊明在《归云来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前半句意思是“白云悠悠然飘出山峰”。北宋欧阳修也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的句子。这里之所以说“云出岫”、“云归”、“岩穴”都是因为他们认为云是在深山中产生的。小语课本中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说“日照香炉生紫烟”,也就是说香炉峰升腾(产生)起紫色云烟,也是基于古人对云产生的认识。如果对学生讲清了“白云生处”即“白云生起的地方”“白云产生、生成的地方”,“白云生处”的“生”即“生成”、“产生”的意思.那么学生又怎会把“生处”误作“深处”呢?  相似文献   

15.
王聚元 《学语文》2005,(4):48-48,47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古人心目中,方位词从来就不仅仅是空问概念,而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南”“北”“中”无不如此。本文说的是“南”与“北”。  相似文献   

16.
捡落叶     
1OZ6日 星期三 晴 小时候,妈妈给我念过一首儿歌,名字叫《收集东收集西》,儿歌里面说:“夜晚收集星星,秋天收集树叶……”  相似文献   

17.
“鬼畏桃”的观念在当代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几千年前这种观念已经产生了。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桃木的神话传说,通过对这些神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桃木与太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将其视为“太阳神木”,是太阳在人间的代表,在古人观念中太阳为“阳”,代表光明,而“鬼”为阴,从中可以窥见“鬼畏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说文》一书对"西"字的误释"西"字作为方位名词,用的是假借义。有关对"西"字本意的解释,以《说文解字》最具代表性。《说文·西部》:"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放因以为'东西'之'西'。凡西之属皆从西。"①此说得到了诸多大家的认同,兹不一一赘述。随着学者们对甲、金文,对《说文解字》一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慎对诸如干支、四方、五行等的解释都不可靠,对"西"字的说解也当属误释。许氏说解错误的根源在于他是以象形程度很有限的小篆作为训释的根据,而这种错误产生在当时的疗史条件下,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  相似文献   

19.
学校搞青年教师赛课,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选上的是《放小鸟》(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课。课文大意是:姑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入笼子中,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但是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突然,小鸟叫了一声,“我”向窗外一看,有一只鸟在叫唤,叫声很焦急。“我”想肯定是“鸟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就把小鸟放了。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写窗外的鸟在焦急地  相似文献   

20.
“东”和“西”都是方位词,它们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一直以来,“东”是被尊崇的,有朝气的;而“西”却是衰败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