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周总理的睡衣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继第一单元“看图学文”之后,本文继续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的方法。学习本课,要图文结合,看懂图意,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2.第2题,学习词语的运用。题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示动作的词。 3.第3题,培养朗读能力。本文紧紧围绕“艰苦朴素”这一思想内容而写,朗读时要表现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的感情。 [自主性练习设计] 一、看图,读课文,填空。 1、这篇课文的观察顺序是从()到(…  相似文献   

2.
王衍 《四川教育》2001,(11):36-36
24古诗两首[题旨说明] 1.第1题是培养学生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理解诗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练习。可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句的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 2.第2题是继续培养学生在理解宇义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能力的练习。可指导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先结合诗句理解字义,进而指导体会诗句意思。 3.第3题是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多义字能力的练习。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句子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多义字。 4.第4题是背诵、默写与积累的练习。仍可指导学生看图练习背诵,熟背后指导默写。[自主性练习设计] 一、…  相似文献   

3.
《小交通员》课后第一题既提示了行文思路,又暗示了课文的层次,要求学生循着问题,抓住“怎样”二字,通过有关词句,逐层读懂课文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要求理解和积累词语。第三题要求通过练习朗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朗读能力。这三个作业题,是围绕“顺序”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设计的,要着重指导对第一题有关问题的理解与回答,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叙述事情的。  相似文献   

4.
第九册     
7 鱼游到了纸上 [题旨说明]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  相似文献   

5.
一、举一反三,培养能力1.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这一段主要表现了小猫的什么特点?(2)文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小猫的性格?学生弄清上述问题后,再一次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完成下表。随后引导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关系,并结合语境理解“任免”‘’屏息凝视”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2.教师要求学生按此方法自学课文第二三四段,自学填写下表:在完成上表的基础上理解“生气勃勃”“变化多端”的含义。厂‘方法的学习可是最重要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成为“不待教师教,自能学习…  相似文献   

6.
第五册 20“你们想错了”[题旨说明] 1.第1题是培养理解能力的练习。可指导学生在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敌兵对方志敏的两次搜身,发财的希望落空的事例精读,从中体会革命先烈干革命的目的。这个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在“说”中培养。 2.第2题是培养词句理解能力的练习。指导学生在找出句子、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用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的方法体会词句的意思,并从中悟理。这个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要在“说”中进行。 3.第3题是积累方面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摘抄。 4.第4题是培养学生角色朗读能…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古诗五首一、悯农教学建议:1.这首诗浅显易解。教师可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自学。2.课堂上教师讲解要抓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为什么“农夫犹饿死”?3.在讲读前教师可简介时代背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4.课后作业第二、三题可在预习中解决。第四题可在学完第一课后填写。二、蚕妇教学建议:1.这一首诗,语句浅显,学生不…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各册都配有“自读课本”,其目的在于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应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自读”。一、紧扣课后问题,培养理解能力自读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可分两步提出要求:首先是“读好”。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不同,对正确、流利、有感情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课后“读一读,想一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一般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从过去偏重字词的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上来.这个转移是重新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原大纲中的要求是“阅读文言课文.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修订后的大纲改为:“阅读文言课文,能理解基本内容”,“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新旧大纲都要求“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今年我区的中考命题就体现了修订大纲的精神.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中中专招生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共有五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的主旨;第二、三,四题都是考  相似文献   

10.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实现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又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考察.这种能力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学生独特的感受”应该就是学生在自己有限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所谓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题旨说明] 1.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重点要求“从课文中提出一些问题跟同学们讨论”;下面两个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们只是“如”,即例子。在组织学习时,这两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不能将训练目标轻重倒置。2.第二题,旨在进一步增强对含有“的、地、得”一类的偏正词组的感情体验,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题目要求是“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就不要再扩展到课外读物了,因为课文中含这类偏正词组的句子很多。3.第三题是朗读背诵的能力要求题。这一次的背诵是定向要求,即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学…  相似文献   

12.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数学期中试题中的第8题,虽是一道小题,但内涵极为丰富,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小题不小”,是值得大做的一道好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邢小菊 《考试周刊》2009,(30):60-61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求知识”的能力,必须把指导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指导预习,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学的积极性。我首先让学生朗读全文,借助字典理解不认识的字词。查阅字典后还不认识的,打上符号,提出来,由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领会,尽量做到“自求理解”。如《刻〈几何原本〉序》一课中的“论道之暇”的“道”是难点,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道理”。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去领会。有个学生回答:“道”当“学说”讲,并译全句为“在谈论宗教学说的空余时间”。我当即肯定。这以后他预习的劲头更大了。指导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步骤。如第一步只提出通读全文,理解生字生词的要求。这一步完成后,再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过去职业教育过多强调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现在则要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讲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硬件系统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他们怎样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知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节自学课。课堂上,我首先交代了这两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安排及自学的要求:仔细研讨课本内容,找出段落的要点,完成作业,然后教师引导讲解,最后讨论总结。在规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朱明银 《四川教育》2001,(11):37-37
24古诗二首 [题旨说明] 1.第一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通过自学把收获和问题讲出来.既有语言训练的成分,又有质疑问难的要求.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避免烦琐的提问讲解.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全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2)了解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圆锥曲线的截取方法,感受圆锥曲线的美,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专题网站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