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1,(2):86-86
问:我班学生在用递等式计算7.7-0.8-0.7时有下面三种算法: (1)7.7-0.8-0.7=6.9-0.7=6.2 (2)7.7-0.8-0.7=7.7-(0.8+0.7)=7.7-1.5=6.2 (3)7.7-0.8-0.7=(7.7-0.7)-0.8=7-0.8=6.2 其中第一种算法是按教材总结的法则"通常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第二种算法是应用减法运算性质(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运算的.这两种算法都正确无疑.第三种算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不知道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1,(3):86
问:我班学生在用递等式计算7.7-0.8-0.7时有下面三种算法:   (1)7.7-0.8-0.7=6.9-0.7=6.2   (2)7.7-0.8-0.7=7.7-(0.8 0.7)=7.7-1.5=6.2   (3)7.7-0.8-0.7=(7.7-0.7)-0.8=7-0.8=6.2   其中第一种算法是按教材总结的法则“通常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第二种算法是应用减法运算性质(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运算的.这两种算法都正确无疑.第三种算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不知道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教学第四册《小铁锤》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就剩下小铁锤'.我看这句话自相矛盾.既然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了,那么,就不会剩下小铁锤."我肯定他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发现:该句不但在语法上有问题,而且在语意上也会引起歧义.于是,我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修改意见.果然,该社于1987年1月作了回复,并对该句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4.
问答法是中小学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问答法单纯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而且往往把它和启发式混为一谈,似乎启发式=问答式=教师问学生答。我认为这是不够正确的。 启发式可以看作一项教学原则,问答法却是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不限于问答法;问答法也不一定都有启发性。至于把问答法单纯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则与五十年  相似文献   

5.
学生提问,质疑问难是很有意义的,这表明学生已在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了疑难,才会提出问题.这表明学生没有对课文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满足于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学习,而是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领悟,自己对疑难的见解.也表明学生自己在生动活泼地学习、钻研,这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那”、“高”、“低”、“快”、“慢”的概念。在教完这课的生字后,我指着挂在黑板上彩图中的蜻蜒问:“这是什么?”“这是蜻蜒。”小朋友同声回答。我又指着图上的飞机问。“那是什么?”“那是飞机。”小朋友回答得更整齐。我又问:“飞机在天上飞,蜻蜒在空中飞,哪个离我们远?哪个离我们近?”“飞机离我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在大力提介倡教学改革的今天,还有的数学教师习以为常,采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便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心理交往的基础就是语言交流,而现在有些老师还认为课堂上只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是一个信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地理试题中图表信息、数据信息、文字信息的结合,决定了地理试题带有信息多维性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读取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几个非归“型”例题的分析、解答,提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突破“定势”思维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说明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鼓励学生“放胆”大胆地提问。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抓不住主要矛盾,提出的问题扣不住中心,但即便是这样,也要充分肯定学生动脑积极思维的一面。不要轻易说一些刺激学生的语言,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不能批评他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上,有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喜欢提问题,这是好事。如果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问题提出后,不给予他们思考的余地,更不让他们自行解答,而是迫不及待地给出答案。长此以往,必将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助长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去解决自己  相似文献   

12.
笔者前不久听了《月光曲》一节课。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是写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而产生的联想。”教者立即纠正:“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学生有些疑惑不解,提出质疑:酷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曲子难道没有联想?那么“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干什么?于是教者反反复复地解释,耗费了不少时间。很显然,教者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学生搞清楚这一段主要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讲解时一味的回避盲姑娘也有联想,也在联想。因…  相似文献   

13.
教小学生学语文,重在培育他们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多个方面的吸收、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他们需要从教科书里学,同时也  相似文献   

14.
读了老红军陈有德同志送四子女读师范的报道,感佩良深。由此联想起现在有些青年学生不愿读师范的情况,觉得很有必要说几句话。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师范在部分青年学生中颇不“吃香”。例如,有个县去年大中专招生考试上初选线的六百多人,仅三人填了师范专业。一所师专去年招生几百人,也只有二人填写了师范志愿。更有甚者,某师范学校至今尚有十几人接了录取通知后拒绝入学,打算来年再报考其它学校。同时,有的教师也满心不愿子女上师范,吃“教书”这碗饭。这也使学生对师范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将造成师范学校人才枯竭,教师队伍后继乏人。上述问题的确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认为,学生不愿读师范,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教师地位不高,物质待遇偏低,同时也由于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有责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大造社会舆论,教育、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读师范。  相似文献   

15.
敢问是创见的蓓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师生谈话时,特别强调要从小培养敢于提问的精神。他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过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种年纪还没有这种态度,将来就作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日本学者冈部恒治所著《训练思考能力的数学书》,很受启发,此书借助抽象化,把看似没什么关联的,浅显易懂的小问题连结在一起,但其中所用方法可以成为思考其他问题的灵感源泉.现从中选出部分,结合高中阶段所学知识整理成下文.  相似文献   

17.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运算,在一个具体的运动学问题当中,根据需要,或者把几个分运动进行合成,或者把合运动进行分解,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
九义”小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是比和比例概念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类应用题,学生在四则应用题中已经学会用归一、倍比的数量关系来解答。通过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各种解法包括方程之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做一定的准备。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以教材例1、例2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一、突出“照这样的速度”,理清解题思路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对于数学综合题,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尽快找到较简捷的解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重视运用概念、性质解题。解题时不能只注意定理、公式的应用,要重视概念、性质的运用,不可忽视一些根据概念或性质可直接解的题目。例1 解方程:y=(((x~2-1)~(1/2)+(1-x~2)~(1/2))/x+1)-1。分析:若按解分式无理方程的一般方法求出结果,再经过检验判断方程的解,其运算过程很烦琐,若利用算术根的概念、分式的有关性质,解起来却简单明了。解:由题设可知: x~2-1≥0且1-x~2≥0及x+1≠0,即x~2=1且x≠-1。可知x=1。将x=1代入原方程,得y=-1。经检验x=1,且y=-1是原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