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冲称象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我们常常称赞曹冲的聪明,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曹操的大臣们都想用秤来称大象,而独有曹冲想起利用浮力来称。论才学,曹操那些饱读经书的大臣肯定比七岁的曹冲高;论聪明,曹操身边的人都是些才智超人之辈,肯定不比一个垂髫之子傻。那么,为何大臣们想出的都是些笨方法呢 ?原因就在于读多了经书,他们的思维被定势在经书之内,习惯于常理:称东西就得用秤来称。而七岁的曹冲还没有来得及饱读经书,他可以超出常理去想象。如若再推迟十年,曹冲能否想到这种方法,那也就很难说了。   由此,我想到了现…  相似文献   

2.
许丽 《师道》2005,(8):39-39
一个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外甥读小学。某日老师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就问,曹冲聪明吗?我外甥回答得很坚决:不聪明!老师很吃惊,就不让他继续发言。按课程继续进行……放学的时候,老师没有忘记我外甥别于他人的回答,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为什么曹冲不聪明?我外甥的回答是:他也真笨的。干吗要用石头?人站上去不是很好吗?还不用搬来搬去的!老师当场傻了。”  相似文献   

3.
许丽 《教书育人》2005,(12):35-35
天涯论坛上有个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外甥读小学。某日老师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就问,曹冲聪明吗?我外甥回答很坚决:不聪明!老师很吃惊.就不让他继续发言。按课程继续进行……”后来舅舅在和外甥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为什么曹冲不聪明?外甥的回答是:他也真笨的,干吗要用石头?人站上去不是很好吗?还不用搬来搬去的!  相似文献   

4.
暑假期间,我们小组读了一书,萌发了一个念头:现在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怎样呢?社会风貌又是如何呢?于是我们开始留心观察起了身边的人和事。2002年9月1日今天是一个艳阳天。我今天起得很早,因为妈妈要带我去书城买书。来到书城,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四楼儿童部,很快就沉浸在书海里了。等我选好最后一本书,要到二楼交款时,我愣住了:咦?今天书城好似与以往不同,是什么呢?我环顾四周,书依然那么丰富,人依然那么多,环境依然那么整洁……“哦!”我忽然醒悟了,你瞧,老人们正坐在长椅上,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琢磨着书中的什么;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上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  相似文献   

6.
“哪儿人多,就不要去哪儿。” 记者:您的书现在卖得这么火,您的名气现在这么大,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人了。有什么诀窍吗?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完《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后,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发问:“祥林嫂究竟有没有娘家?”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有点突然,不少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因此我转而问他:“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同学回答说:“现在夫妻间吵架,婆媳间矛盾,女方受了委屈往往就是回娘家,以寻求支持。祥林嫂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回自己的娘家呢?”  相似文献   

8.
苗小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35-135,168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创造这样一个人文环境,给孩子一个追求梦的天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到现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是的,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那么他们明天什么都没有了,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还怎么去超越梦想?那么,我们怎么去营造这样一个天空呢?  相似文献   

9.
【课例】学习完了《称象》一课,老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可以提吗?”老师说:“可以。”男生站起来说:“对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些大臣都没办法,曹冲才7岁却想出来了,他真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老师笑了,说:“噢,可那是书上写的,你应该相信。”男生说:“我……我还是不太信。那些大臣连一个小孩都不如,他们真的那么笨吗?”老师说:“书上写的只指称象这件事,懂了  相似文献   

10.
第二天,曹冲一大早就带着小透明去河边钓鱼。 季节已到了初秋,北方的风有点凉意了。但小透明觉得一点儿也不冷,他对曹冲说:“你的衣裳真不错,虽然穿起来有点啰嗦,但真挺暖和的。”曹冲笑了起来:“要是你想听实话我就会告诉你,我觉得你来的时候穿的衣服才怪呢!你打哪儿弄来的?衣服上还画着许多符号,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提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学校借鉴企业经营理念的必要性就尤为突显。WTO将“教育”定位为一种“服务”。为谁服务?为顾客。那么,谁是学校的顾客?通常,学校把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自己的顾客。可是,有入学要求而还未被录取的人是不是顾客?高一级学校和用人单位是不是顾客?学校的教职工是不是顾客?搞清楚这些问题,会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不同的人对学校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认为,不仅当前…  相似文献   

12.
怎么还不放学?”我小声嘟囔着。妈妈卧病在床,爸爸又不在家,真急死人了。“丁零零……”“oh,mygod!”终于放学了。这一刻,我的心已经飞了起来,可哪里知道语文老师那么不尽人情:“谁先背下《琵琶行》,谁先回家!现在能背下的就到我这儿来接受检查。”是去?还是不去?学习成绩差的我平日就少言寡语,更很少“抛头露面”,可是再想想,妈妈一人在家,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管不得三七二十一了,豁出去了,我站了起来。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与“高阶层分子”辉发生了“碰撞”,还遭到了他的嘲讽:“哼,你这大笨蛋,也敢跟我较量?省…  相似文献   

13.
学校和水     
在发达地区,人们一说起学校,就立刻想到高耸的教学楼、完备的实验室、宽广的运动场、恒温的室内游泳池,就立刻想到升学率、排名榜。除此之外,人们还能想到什么,学校还应具有什么?曾经有人问过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得上现代化?这位教育专家作了令人深思的回答:“学校现代化总得有开水供应吧!”一些学校对学生不供应开水,而向学生收取喝纯净水的费用,名曰学生自愿,实为变相强迫。照此说来,学生在学校上厕所是否也要上交“方便”费呢?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流行的观念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学校升学率高可以一…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善于提出问题,极为重要;善于进行“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更加重要。那么,什么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呢?如果提问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是进行了“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例如,“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几个圆?”这就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学生会毫无困难地答出:“一个”。可是如果问:“经过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学生在课本上就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逐一进行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因为…  相似文献   

15.
马祥勇 《师道》2012,(5):30-30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街上,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朋友又问:“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学生的平均成绩95分。”从这位教师的回答分析其职业定位,他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到了书、分数这些狭小的空间。其实教育的空间天宽地厚,教育的田园卧虎藏龙.教育的事业彪炳千秋。今天,我应该怎样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一些所谓的“文学青年”不知为什么那么喜欢为绿叶“平反”。一谈及“绿叶”就喜欢用排比:“当人们称赞……时,可曾想到过绿叶?当人们称赞……时,可曾想到过绿叶?当人们称赞……时,可曾想到过绿叶?……”然后就开始这样的排比:“绿叶……绿叶……绿叶……绿叶……绿叶……绿叶……”最后再来个总结:“总之,绿叶……我们应该学习它……的精神?”真是千篇一律!像公式一样整齐,也像公式一样无趣。难道我们只能按这个公式写绿叶?可笑!千姿百态的文学样式,岂能一个公式一概而之?关于“绿叶”,恕我斗胆放言,我实在看不出有…  相似文献   

17.
翟爱勇 《教师》2013,(32):71-71
“曹冲称象”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在讲完这一故事的时候。老师说:“曹冲真聪明,你们应向他学习。”话音还没落,一个小男生就喊了:“如果附近没有石头怎么办?”老师惊喜地问:“那你想怎么称?”小家伙摸摸头说:“可以往船上装土。”也许是受了他的启发,其他学生纷纷发言,有说往船上装沙子的,有说往船上赶羊牛的,还有个孩子说:“围观的人那么多,人往船上站就行了。”学生“称象”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在当今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脱节问题已经凸显,从关心学生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阵地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从学生长远出发,多角度、多层面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的衔接,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开心豆豆     
发现美洲老师:“谁能在这幅地图上指出美洲的位置?”豆豆走过去指了出来。老师:“那么,现在你再告诉我,是谁发现了美洲?”豆豆立即回答:“是豆豆。”胆小爸爸:“豆豆,你都快九岁了,还那么胆小。”豆豆:“奶奶都七十岁了,胆子比我还小呢。”爸爸:“你怎么知道?”豆豆:“每次过马路,奶奶总抓住我的手不放。”跌倒的公鸡有人问豆豆:“为什么公鸡每天一早醒来时,要提起一只脚?”豆豆回答:“因为它同时抬起两只脚,就会跌倒的。”花儿生气了老师提问:“课文上说,蜜蜂给花园增添了生气,应当怎样理解这句话?”豆豆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要想从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观点。全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如下六个“想一想”将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