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解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代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是一篇充满美感并带给人无限想象的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极其珍贵的古代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重要价值。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炼,应在引领学生品文赏画的  相似文献   

5.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通过添加修饰语,归纳《清明上河图》的特征,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2.借助资料,理解“梦回繁华”的深意,领会画作蕴含的思想文化。【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阅读雷收麦对周延亭的访谈《〈清明上河图〉为何是北宋的“盛世危言”》,思考: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揭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传。——《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循环播放《清明上河图》)师:课前同学们都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视频深深吸引,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你知道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座城市的景象吗?  相似文献   

10.
陈铁梅 《江苏教育》2015,(10):60-61
<正>1.浏览初识。师:同学们,上周"美,我先知"学习单预告的是哪幅作品?生:《清明上河图》。师:我们今天就来一同赏析《清明上河图》。为了便于每个同学细细品味,我为五个小组各准备了一份复制品,现在请慢慢打开画卷。师:现在根据"美,我先知"上的提示,说说你对《清明上河冈》的了解。生1:《清明上河网》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绢本,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1.
王瑞 《内蒙古教育》2006,(11):47-47
一、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生动形象、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人美版第二册《我的童话城堡》时,我利用录像展示了学生都熟悉的《白雪公主》《灰姑娘》《豌豆上的公主》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看画面,深深被这些动画片所吸引,此时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画面的城堡,了解城堡原结构和…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知图意、识价值呢?一“、读进去”,知图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课文分三个部分介绍画面内容,可这样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巧用视频实物显示仪观察显微镜画面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九册《叶的蒸腾作用》时,教师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认识气孔,但学生的观察结果却不理想。怎样才能把显微镜下的图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都看清叶的气孔呢?我在教学中用视频实物显示仪观察显微镜画面,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长城》一课是看图学文。教学时应导学生看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内容,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都得到训练。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在《长城》一课时的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学习《长城》这篇看图文。课文前面有两幅关于长城的图,请学们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这两幅图有么区别。生:这两幅图不同的地方是:上面一是从远处看长城,画面呈现的是长城远景;下面这幅是近看长城,画面上呈的是长城的近景。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没有人回答)师:我从个别同学的眼神中,看到不的见解,不发言是不是还没有组织好己的语言,或者生怕说错了,不过说错也…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绝世佳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市井民生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一派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使得世人对北宋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不容置疑,但本文依据画中细微之处进行讨论,尝试揭露"盛世"背后的真实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中,文化史的地位往往排列在政治经济史之后,由于教学时间、教师认知等因素的限制,有时只是对其内容进行一般性的介绍。而从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的命题看,元杂剧俑、京剧脸谱、《清明上河图》等文化元素逐步体现。新课程中文化史的比重提升到了三分之一并单列为一个必修模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风俗画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调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发挥自主作用 ,在教学《清明上河图》一课前 ,我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课前调查。表一知识基础人数占总数比例很了解《清明上河图》717.5%一般知道2870%根本不知道512.5%表二阅读兴趣人数占总数比例很喜欢922.5%一般2152.5%不喜欢1025%表三喜欢教师凭借何种媒体授课人数占总数比例多媒体3895%幻灯12.5 %黑板粉笔12.5 %分析 :1 就以往知识结构看 ,大部分学生对《清明上河图》只是一般性的了解 ,很了解与一点也不知道的学生只占少数。2 从阅读兴趣来看 ,有很浓厚兴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大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清明上河图》存在版本问题,多将清院本与宋本混淆,殊不知历史上《清明上河图》有三个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20.
夏春 《西藏教育》2024,(3):16-18
文言文体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底蕴。但由于语言习惯与学生常规认知有所差异,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引入思辨教学不仅仅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更加符合新课标中四大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司马光》作为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无论在教材地位上还是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通过三方面的论述寻找小学阶段文言文思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