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七色板     
宜昌发现最早象形文字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屡有发现,刻划符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表明人类思维活动的进步,不排除晚期刻符、图象符号中有些形体、内涵与后来的汉字相同,已经属于早期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文字是由少数"圣人"创造的,在这个意义上,同意仓颉造字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造的,汉字可能就创制于商代或更早些;文字起源是多元的,先秦时期除汉字外,还可能存在自成体系的文字,只是后来被淘汰而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柳湾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墓葬彩色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文字与汉民族文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符号体系,但却可以在古羌后裔的纳西族东巴文以及普米族刻划符号中找到许多类似的特征,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民族迁徙史以及语言文化的接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羌人中已经流行着一种记事符号。  相似文献   

4.
距今7800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延续了3000年之久,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和发掘,把伏羲、女娲的故事从虚构推向真实。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雏形。陶器外口沿的红色宽带纹,奠定了红色在华夏文化意识中的主色和正色地位。陶器体上反复出现的鱼纹和变体鱼纹,是生殖图腾,体现母系氏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类何时采用文字记录代替结绳、串贝记事?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自源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甲骨文进行分类研究,阐释甲骨文字中与身体动作相关的文字符号的承载意义,揭示甲骨文文字中体育文化的特质,为甲骨文中有关身体动作符号的文字与中国体育文化的关联性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相似文献   

8.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记载,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考古证实,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就有了甲骨文,这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帝王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占卜一下,而甲骨就是占卜的用具。世界上所有国家里,只有中国的汉字是始终  相似文献   

9.
象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几乎所有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中所发现的文字都是从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方式开始的。拟形和拟意是象形文字的两大表现特征。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象形文字的视觉传达方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56-56,F0003
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末叶就已经发明了文字。古埃及文字由一些表示人、动物、建筑以及其他物体形象的符号构成,约七百个,习惯上称之为象形文字。(图1~3)象形文字最初刻或写在石头、木头上,后来又发展到写在纸草上。纸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植物,古代埃及人采割后,去掉头部,把杆子切成相等的一段段,再从头到尾割成薄薄的长条,最后叠放在一起,用木槌锤打,使之变薄并紧密地连接起来。书写的时候,如果一张纸草不够用,可以把几张粘贴起来,写完后卷起来,就成了供人们阅读的书本。在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它一直流行于埃及和欧洲各国。(图4)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字的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象形字,随后发展出其它几种字。古字创造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密切关联的化活动,通过对“六书”中最有特点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分析,得出意象思维是古字造型中的重要特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汉字构造史上,象形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汉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学界对象形这一概念历来有争议,关于象形字的性质和特征,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表述。文章尝试全面细致地论述象形字的含义、范围、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汉字对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使中国人习惯于具象思维而不擅于抽象逻辑推理,它使几千年来的中国思想世界形成了注重对现象世界的考量而拙于科学精神的追求,中国文化因此体现出一种鲜明的实用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4.
"指事"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方法,历来为汉字学者所重视。但是,由于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八字界说过于简单且纰漏较多,致使后人对"指事"的理解有颇多分歧。通过阐释检讨明儒赵撝谦《六书本义·指事论》并综合古今方家观点,我们发现,指事字既是对象形字字符资源的利用,又是对象形构形造字法的深化。指事字利用象形字形符象征某类物体的"能指"功能,通过添加特定的指示符号借以表达新的语义,在充分展现象形字潜在的能指性功能的基础上,使汉字的所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字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餐产生了“汉字文化圈”。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自古崇玉爱玉 ,5 0年来的大量考古发掘证明 ,我们的祖先七八千年前就已掌握了玉的生产和雕琢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日用器物的国家 ,而且也是制造和使用日用器物品种最丰富 ,艺术最考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水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水书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用水族古老文字镌刻的墓碑十分罕见,这是研究水族古代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识读水书碑文,应在基本掌握水书文字的基础上,找准视点,摸清脉络,方能抓住突破口,准确地破译其文意。  相似文献   

18.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距今8000年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其文化内涵深邃厚重,与中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在复合型经济形态和大规模定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尚玉礼俗、崇龙现象及祖先崇拜等,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有极少一部分汉字是日本人模仿汉语的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日本人称其为(国字),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多为会意字。本文着重分析了比较常见的和制汉字的造字法,通过分析这些和制汉字的造字倾向,窥视出和制汉字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日本的固有文化。  相似文献   

20.
邱洪 《教育文化论坛》2010,2(4):112-115
许慎文化即汉字文化。汉字是记录语言、思想、物态、事件等世间万物的符号。许慎作《说文解字》,系统完整地保留了汉字以前的小篆字形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籀文、统一了汉字的形、音、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社会生活,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文化科学。尹珍承传许慎文化,到西南传播汉文化,成为汉代"北许南尹"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