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成前 《现代教学》2014,(11):75-76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因此台湾小学《国语》(语文)教材的编写所呈现的亮点对于祖国大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台湾翰林版《国语》教材在单元主题设置、结合课文的"统整活动"和重视生活类主题方面,体现出了其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早报》消息,台湾教育部门最近公布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纲草案,将包含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四书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高中生的必选科目。该部门负责人陈益兴强调,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属于文化涵养课程,目的在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课纲,未来高一上、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每周将有一小时的论语选读,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上学期有一小时的孟子选读,高三下学期则有一小时的  相似文献   

3.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其着重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框图)和描述算法的基本语句(程序).例题与练习的选择偏重于生活中问题解决的优化(算法),游离于高中数学其它内容之外,缺乏与其它知识版块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4.
继亚里士多德"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ab-sence of the necessity of being occupied)的状态"[1]6之定义后,西方学者对"休闲"作出诸多界定。有学者总结说,休闲存在于时间(ti me)、活动(activity)、存在方式(state of exist-ence)、心态(state of mind)四种基本语境之中[1]3-4。中国学者则有从"身"、"心"两维度理解休闲者,  相似文献   

5.
1教学分析1.1教材分析"函数的应用"在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1)中独立成章,体现了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新课标基本理念.本小节在知识结构上是函数的基础知识和上一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自然延续,教材要求根据背景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继江苏南京“许地山先生逝世切周年纪念会”(191年)和“许地山先生诞辰lin周年纪念会”(p四年)之后,p田年9月,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召开了“许地山教授学术研讨会”。该会由香港大学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与会者有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约刀余人。会议由原港大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赵令扬先生主持。参加会议的祖国内地代表为我省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盛教授,还有(许地山研究集)编者之一杜汝森先生、电视文学专题片(许地山与(落花生人的编导之一标宪泽先生。许地山先…  相似文献   

7.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仅几字之差,但蕴含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新课改提倡的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研究者认为"用教材教"强调的是教师活用教材,学生活学教材,与新课改主张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合.但课改十年后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面世,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为什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笔者以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两次课为例(课堂一为试上课,课堂二为公开课),将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对比分析两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试图思考"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使物理教学进入了"一标多本"的时代,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有五个版本,即: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沪教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京教版(北京出版社)和鲁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不同版本教材整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达到特定的教学要求,将各教材中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无非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而已,这就要求教师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紧扣教材为紧扣课程标准,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种"生成性",与"开放性"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它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开放性)、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性)、教师的灵活驾驭(善于捕捉、探究)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经济生活》教材出版以来,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下称"指导委员会")与教材出版部门在2005、2006、2007年上半年都组织了有关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但这几次修订工作都是在不改变教材基本框架结构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完善,修订规模不大.属于“小修”。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表明:"通过生活情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师版教材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发展思维,力求创新,颇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作为情境图中的线段图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能够实现从"数"到"形",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转化,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思维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导致了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苏科版数学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使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实施教学,教材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中,于"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前安排了题为"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下简称"探究关系")的相应内容.在揣摩教材编写意图时考虑到:既然教材将"探究关系"的相应内容作为"动能定理"的前置,那么针对"探究关系"所作的诸如"教材文本分析"、"逻辑线索梳理"和"编写意图领悟"的思考,当然就应该结合"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瞭望     
(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的语文教材中共有的课文有:《春》、《背影》、《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木兰诗》、《愚公移山》、《陋室铭》、《明湖居听书》、《归田园居》、《念奴娇·赤壁怀古》、《爱莲说》、《左忠毅公轶事》、《六国论》、《出师表》。(二)据台湾学者水心调查研究,台湾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喜欢读的课文有:《孔子与弟子言志》(《论语》)、《爱莲说》(周敦颐)、《春望》(杜甫)、《溪中早春》、《早秋独夜》(白居易)、《春》、《匆匆》(朱自清)、《纳尔逊轶事》(梁启超)、《不食…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四道练习题,其中的2、3、4题(如下图),常见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认为教材是最基本的文本资源。"教材是一种潜在的文本,而不是现实的文本。""教科书只是教学文本中的一类,它们是供师生学习和研究的,既成的读写文本,是经过教学论加工过的专业文本。"编写教材的"对话型"理念的一大转变是从"教本"转向"学本"。这种"学本"即"潜在文本",它需要读者(教师和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当然,编者的意图要考虑到读者与教材主动对话的兴趣和意图。  相似文献   

17.
"趁(赚钱;拥有)"、"?兪(用石块等击打)"、"横去声(扔掉)"、"鈙(提;拉扯)"、"愒(躺;斜靠)"和"(闭门)"是山东方言的特征词汇。这些词在南方方言里仅散布于吴语和闽语中,在粤语、客赣语、湘语和徽语里踪迹难觅。究其缘由,两晋青徐移民从中原东部出发南下先聚集在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后来这些移民的后裔又经由浙南进入了福建。这些词语即是由青徐移民辗转挟带下来的,它们在吴闽语里的分布范围跟移民迁移的路线基本吻合。本文的结论可以跟学者们研究西晋青徐方音特征在吴闽语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8.
徐自钱 《考试周刊》2012,(48):67-68
一、背景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如何面对新教材呢?教材不应成为限制教学的框框,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应结合"情境"(生活环境资源)和"人才"(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来重新认识教材。"用教材教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学具有生命力的、丰富多彩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文讯》由国民党文工会创办于1983年,27年来历经国民党威权体制到多元开放、党办到民营、合并到独立的艰辛,是台湾现存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文讯》初期承担一定的文宣和文化统制任务,后期在政党/民间的角色转变中,以文化建设为本位,超越党派意识形态,团结各族群和蓝绿作家学者,以教育和宣传为手段,凝聚台湾文坛的积极认同和集体意志,赢得广泛支持称道,担当了文化建设的推手,客观上获取文化界认可的"文化领导权"。它的文化领导权的确立见证了传播机制的变化,也呈现由执行、鼓吹、统制(党内)——自愿、进谏、推动("民间")的嬗变。文化建设与统制是文化领导权实践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20.
浩浩五千年历史长河,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少古典名著千古流芳,世代传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我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感悟中华文化精髓?"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发现古典名著的课堂教学需让学生体验"五味",即:感知故事情节,唤出"趣味";诵读名篇名段,尝出"韵味";揣摩人物描写,悟出"人味";研读故事细节,品出"文味";运用音像素材,赏出"戏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长文短教,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深化了对名著节选部分的解读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