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赋予香草的人格化特征确立了香草在中国古代人格符号的特殊内涵,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从文化人格到政治人格的整体人格建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墨画的墨色审美起源,根植于原始农耕采集文化和阴阳五行思想,老庄和禅宗则为其奠定了主要基调。中国水墨画对墨的艺术运用,完成了原始黑色向纯粹的审美境界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墨色语言系统。在万千变幻的“墨色”中,构成了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心象”和“墨象”同构的“墨境”世界,别有一番“墨韵”,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意义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社会生活高超的反映技巧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透过古代山水诗所传达的山水之韵和人性之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诗篇蕴含着华夏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深刻的生态智慧,对这些审美理想和生态智慧进行挖掘,对人们今天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家园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思想文化的化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美”字则鲜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审美取向。本文从“美”字字义考释,继而分析推究我国古代以“味”为“美”,以“肥硕、丰腴”为“美”,以“长寿”为“美”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贾荟册 《华章》2007,(9):54-54
自华夏文化的先祖孔子开始,安贫乐道就成为我国古代文人一种独特的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内涵."安贫"反映的是对清贫的物质生活安然恬静的一种坦然态度;"乐道"反映的是对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安贫乐道反映了儒家独特的辨证的进退观,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与西方知识分子迥然不同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审关活动中,"美人"一直是审美对象的主体,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对女性不同的审美要求,"美人"不仅作为审美对象,还作为一种审美条件,形成一种审美境界,并成为艺术家的一种审美理想,寄托了艺术家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老庄美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切向往和追求。老庄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生命与自然之间本然的、天然的联系,将生命的存在和归宿都归结为自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然的体认和契合。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相适的陶瓷也在前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其质地与纹饰逐渐趋向艺术化,而这种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受作用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喜好,因而本文将透过宋代瓷器的艺术化装饰来一探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人的黄昏情结中,蕴含了三种主要情感内涵:深沉悲凉的生命感悟,真挚浓厚的人伦意味,感伤凝重的时代叹息。这一情结的形成起源于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对日落的畏惧。  相似文献   

12.
13.
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最突出的是“中和”,他们在艺术上崇尚“和”的精神;先秦道家的美学观念最突出的是“虚无”,他们在艺术上追求“虚”的意境。论文仅从“中和”准则和“虚无”思想这两方面,谈谈先秦儒道的美学观念对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影响,并以音乐、建筑、舞蹈、绘画等艺术为例,试作中西比较。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 ,中国文人都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 ,他们的命运又大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常常要以丧失自我人格为代价 ,体现出极强的奴婢意识。奴婢意识 ,臣妾人格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 ,本文试图对这一人文景观作简要的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5.
"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主流,文人们咏叹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悲郁.究其原因,这一生存心态、文化情结的生成,既渊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结构,也肇端于士文化特定的价值指向及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植根于士文化与官文化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归依.  相似文献   

16.
旅游行为与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行为长期普遍地存在于古代文人的生活实践中,而不只是一种偶然的休闲娱乐活动,对他们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审美眼光均有重大影响,丰富了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启迪于现代。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古代审美哲学思想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从古代审美心理的本质特征、美学范畴中的美德关系和美德结构等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其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审美价值体系以道为根本哲学基础,以人格建构为价值主体,以美德统一为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中的“香草”之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在楚辞中创造了“香草美人”的意象,并且香花美草在楚辞中的运用毕比学量。青草的塑繁运用和其本身所具备的芳香、高洁的特质有关,和当时盛行于楚国的巫风也有很大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了香草成为一种固定意象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音"的良好美学感受,所以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相对深刻、独立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