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没看过佛经",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6.
温柔敦厚是一种富于东方美学特质的诗论,也是儒家诗教的核心.但主张"温柔敦厚",提倡美刺讽谏<诗序>的精神,却不是<诗经>的传统,它并不能涵盖<诗经>的全部.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西游记>与<堂吉诃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者均采用"以幻为真"的叙事范型,均以游历为主线来连缀多个故事.二者的差异是<堂吉诃德>运用了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西游记>则带有说书人口叙性特征,叙述方式局限于全知式.二者的差异与中西诗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9.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远庖厨"中"远"的用法,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远"应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是"使……远"的意思,而是该句的主语"君子"本身主动地"远离"的意思.在<孟子>中"远"有三种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1.
王维诗表现出"苦情"和"圆满"的两极生命形式。从佛教"一心开二门"的义理来看,二者统摄于"一心",却分属两个价值维度。苦情诗持社会道德伦常的价值判断,由心生灭门而生,不具备心性层面的超越。圆满者属心性本源的终极价值,契合心真如门而生,是"一心"之禅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世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我们不仅需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态广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需要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之文化根基与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做到立足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以深度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意识的觉醒,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传统。"心本体"的教育主张是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体现。首先,涵养"仁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中心目标,通过"情"的内在唤醒,"思"的甄别引领,"行"的沉潜往复得以培育;其次,求其"放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注重个体的心灵转向与品性浸润,强调教育是一段个体体验内在幸福的真实历程,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再次,磨练"事功"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特色方法,通过儒家"忧世"主张的磨练,唤醒个体兼济天下的志向,通过良知本体在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坎陷",来磨砺心志,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环境化学"课程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课程中复杂凌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在授课过程中,逻辑结构和知识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教学。同时通过学术沙龙、分组授课、小组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为"环境化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J.福多的“心理的模块性”概念隐含着这一“悖论”:心理的实质是非模块性的。其实,认知的“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确认“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有助于消除福多的这一悖论,从而,可倡导一种彻底的,整体性的心理模块论,即“输入系统”与“中心系统”两大模块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心与形共同构成生命的现实存在,然而对人而言,心重于形,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心乃是不死的存在。基于形体对心灵的束缚以及心在生命本质的层面之于形体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庄子提倡弃形从心、忘却形体的存在。心与形都同时兼有化与不化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理学始于宋代,创始人为周敦颐、张载、二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理学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主张"即物而穷理"。后期有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主张"致良知"。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得出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作为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学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是对陈白沙开创的江门心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构成岭南心学思想路线,此路线是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综合创新.湛氏心学思想包含“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本体论思想,以及主静与主敬相统一、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知疑与创新相统一的功夫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比较维柯争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的基础上找出原始思维的真相,即它是艺术化的思维、类比的思维、多重意识的思维。同时,文章也对二者观点不同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20.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