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底,苏联解体,原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一分十五。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很快同独联体各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派出了建馆人员,任命了大使。当时,我卸任阿尔巴尼亚大使后,在驻莫斯科使馆任公使衔参赞。1992年7月,我接到出任驻塔吉克大使的任命和待收到国书由莫斯科直接去杜尚别的指示。我利用等国书期间,抓紧阅读了塔馆和中亚各馆发往国内的电报和调研材料,向出差来莫斯科的塔馆同志了解驻在国的  相似文献   

2.
1997年9月5日晚,终生从事慈善活动,受到世人敬仰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修女,因心脏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市溘然长逝。9月13日,印度为这位世界著名的宗教慈善团体领导人举行了国葬,阿尔巴尼亚也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我是在结束第三次驻阿尔巴尼亚记者生涯的回国途中听到这一噩耗的。笔者不禁为世界失去了一位具有最宽阔胸怀的慈祥老人感到巨大悲痛,同时她那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清癯的面庞,那爱心永注着世人苦难的深邃目光,以及那总是穿着一件洁白修女袍的瘦小而略微弯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1):58-65
阿尔巴尼亚曾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该国的新闻传播业从19世纪到二战,十分弱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诞生的新一轮该国新闻传播业,曾经历了40多年的严厉管控,一度处于极为孤立状态,发展曲折而缓慢。近30多年来,该国媒体在民主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媒体形态日益多样化。尽管新闻自由在阿尔巴尼亚得到一定的实践,但记者的行动自由仍承受较大的风险,政治因素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渗透着。此外,阿尔巴尼亚国内媒介市场狭小、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困扰着阿尔巴尼亚新闻传播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未经南联盟政府有关机构允许,4月6日,阿尔巴尼亚总理马伊科擅自对科索沃进行访问,此举遭到南斯拉夫联盟外交部强烈抗议。 南联盟指出,未经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的允许,马伊科的这次访问是不可能成行的。南联盟外交都要求特派团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由“金字塔”式集资案引发的阿尔巴尼亚国内动乱,在3月份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3月1日,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沙接受了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梅克西的辞呈,全国进入紧急状态;3月4日,阿南部城市发罗拉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被骚乱者占领,骚乱中两人被打死,50余人受伤,枪支弹药被洗劫一空(见上图)。至3月上旬,阿南部已有7个城市在骚乱者的控制之下。3月11日,贝里沙总统被迫任命反对党成员菲诺出任新部长会议主席。3月12日,阿“民族和解政府”宣布成立,出来收拾残局。骚乱仍在继续扩大,甚至阿首都地拉那的局势也完全失控;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可以说没有了军队,没有了警察,地方政权和地方公检法机构解体,监狱被毁,刑事犯流散于社会,100万枝枪和无数弹药流入民间,打砸抢事件比比皆是;外国驻阿人员和外国侨民也纷纷撤离。  相似文献   

6.
1985年4月,统治阿尔巴尼亚达4O年之久的铁腕人物恩维尔·霍查因病去世。我当时作为在地拉那的唯一的外国记者,目睹了“山鹰之国”为之举国哀悼的场面。1992年5月,我再次赴阿尔巴尼亚任职之初,见到的是霍查遗骸被迁出“民族烈士陵园”,草草埋到平民公墓的惨相。1997年我离任之前,又看到刚刚出狱的霍查遗孀携其家小前往霍查墓凭吊亡灵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记者工作已近33年,然而最值得回顾的还是国家遇到暂时困难那三年的驻县生活,真是回味无穷。 1959年下半年我到报社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被派到玉田县当驻县记者。那年国家已进入“低标准,瓜菜代”的暂时困难时期。当时的总编辑卢振川对我谈:“现在编辑部的同志都浮肿了,你年轻,不过,去驻县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没困难。”我一口答应,愉快接受了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为争取祖国解放反抗法西斯的斗争中诞生了新型的阿尔巴尼亚报纸.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党秘密地创办了一份真正的人民的报纸.它是团给我国爱国人士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一支武器.我们的第一份报纸不是在现代化的轮转机上印刷的,它的发行量只有几百份.除了人民的有限的一点捐助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可是我们的报纸辗转傅递,即使在阿尔巴尼亚山区僻远的小茅屋里也能看到.平凡的人们,不畏死亡的人们读着党报,他们找到了真理,找到了希望.阿尔巴尼亚有十份报纸,总发行量是十一万六千份;二十三种期刊.发行量是七万四千份.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日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机关报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我跨进了新华日报的大门,担任驻扬州市的记者。回首过去的五年,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具体帮助、耐心指导下,年年有稿件得奖,特别是近三年来,几乎每年有十篇左右的好稿,每年有十个左右的头版头条。名记者郭梅尼说:“稿子是记者的血啊!”如果说我那些稿子是血的话.那么是我吸收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突然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这个拥有煤炭、钢铁、陶瓷、水泥等工业,有近百万人口的重镇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时,我是空军驻唐山第6军政委,亲自经历了地震的前前后  相似文献   

11.
我曾三次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任记者,近日回到北京总社后,深感驻外记者的工作与生活真可谓劳人心志、苦人筋骨,虽说写稿很多,毕竟好稿只占极少部分。然而,这近14年的驻俄记者生涯,是我参加工作近37年来最受锻炼、最难忘怀的时期,尤其是个中的惊险苦乐,至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2.
四五十年代依靠南苏等国 常常听到人们议论:阿尔巴尼亚犯了哪门子毛病?怎么对北约空袭邻国南联盟那么卖劲?笔者曾长期从事过阿尔巴尼亚的事务,不妨回眸一下“山鹰之国”半个世纪来变幻无常的轨迹。 二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经济十分困难,当时主要靠南斯拉夫援助。战后的南斯拉夫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情况下,1945年向阿提供29OO吨小麦和57OO吨玉米,1947年~1948年提供了5O多亿第纳尔贷  相似文献   

13.
近读7月13日《陕西科技报》头版刊登《驻陕某部评选十佳报纸,<陕西科技报>名列榜首》一文,使我觉得《陕西科技报》近几年来,在传播科学技术、传递致富信息等方面,确实为广大读者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该报在组版、排版方面,又有了新的改观:增加了图片,活跃了版面;增加了文学、小品,增强了趣味;与读者贴得更紧,因而,驻陕某部将该报评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碰到上海新闻界几位关心我的同行,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老王,你是不是去过美国了?”我在感到奇怪之余,如实回答:迄今为止,我从未去过美国。这些同志是在看了我在1985年9月27日《上海政协报》上发表的通讯《顾维钧在纽约》和我在1985年11月9日、19日民革《团结报》上发表的近四千字的长篇通讯《乡思缕缕情悠悠——老外交家顾维钧在纽约近事》之后,想到有些细节的描绘,象是作者采访过顾维钧本人,因此猜测我是否去过美国。 1985年10月,《文汇报》驻美记者张治平同志为纪念联合国成立40周年而写的纽约通讯中说,他曾多  相似文献   

15.
虎年10月2日,一位面目清秀、风度翩翩的高个儿青年站在阿尔巴尼亚总统雷·迈达尼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就任阿尔巴尼亚总理。他就是年仅30岁的潘德利·马伊科,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迄今欧洲政坛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素有“山鹰之国”之称的巴尔干小国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六七十年代,中阿两国曾有过一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特殊友好时期。90年代初,这个国家尾随东欧其他国家之后,政体也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进行了罪恶的突然袭击,我亲爱的同事、光明日报驻南斯拉夫联盟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和新华社记者邵  相似文献   

17.
1992年7月31日南京发生空难,当即有100人死亡,26人受伤。事发后,新华社驻江苏分社、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江苏记者站,以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还有南京的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省电台、电视台、扬子晚报等数十家新闻单位共派出一百多名记者前往采访。我作人民武警报的记者,奋勇角逐,敢于竞争,结果我采写出了独家新闻,抢在国内外所有报刊  相似文献   

18.
我任新华社驻外记者,已近4年,收获颇丰。对于西方同行采访新闻的解数,有直接的了解。今年4月15日,联合国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生效,利比亚成了世界舆论注意的焦点。奉新华社总社指示,我和一位摄影记者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采访。负责办理入境签证的利比亚驻开罗使馆领事部官员对我们说,利比亚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除中国、印度等几个748号决议表决时投弃权票的友  相似文献   

19.
张楚楚 《大观周刊》2012,(48):76-77
阿尔巴尼亚独立以后,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剧变,民众政治崛起,扩大政治参与的诉求增加。但是,霍查领导下的政党制度建设中,形成政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没能吸纳日益扩大的民众参与,而是逐渐丧失了民众基础。在阿利雅领导下,阿尔巴尼亚开展了政党制度的民主化改革,但是在劳动党未及重新赢得民众基础的情况下,贸然改一党制为多党制,终于导致劳动党政权的丧失。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面临政党制度民主化改革的考验,分析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政党制度建设和改革中的利弊得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读河北经济日报驻唐山记者站站长龙全忠的新闻作品选《沧海湛蓝》一书,感触颇多。在我的印象里,作为省报派出记者,能像龙全忠这样在一个岗位上工作20多年的为数不多。唐山是一座物华天宝、人才辈出的城市,更是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