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给出了《高等数学》中常用的四种变换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变换方法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在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拉普拉斯变换角度,研究变换思想在常微分方程中的实际应用。即: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线性偏微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常微分方程然后求解。  相似文献   

4.
《宜春师专学报》1999,21(5):66-69
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数学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变换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位置变换法在立体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点、线、面、体的位置变换可以明确方向,简化解题,提高能力.下面通过题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首先论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检测的原理,根据目前小波变换在三相不对称系统谐波检测中存在的无法分离基波信号之不足,介绍了一种用于三相不对称系统的基于周期交错的测量方法。针对MRA算法既不能直接可靠地估算三相交流信号的基波成分(50 Hz),也不能精确地提取信号的谐波分量的缺点,探讨了将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信号检测能力和较好的时域分辨率,结合傅立叶变换准确的频域分辨能力对电网谐波信号模型进行了分析。文中归纳出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监测方法。该方法的技术优势是可以实时跟踪谐波信号的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中谐波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行列式的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行列式的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9.
蒋银山 《考试周刊》2010,(28):72-73
对于n阶方阵A,若存在n阶方阵B,使AB=BA=E成立,则称B是A的逆矩阵。若矩阵A可逆,则A可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E。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并证明了两种特殊的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降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解决数学问题常常要进行命题的变换 ,更多的是进行命题的等价变换 .而所进行的变换 ,不应是盲目的无方向的变换 ,应该能使解决问题更加方便简捷 .变换的形式可以是从数到数 ,从形到形 ,也可以是从数到形 ,从形到数 .如果命题甲与命题乙等价 ,命题乙与命题丙等价 ,而解决命题丙相比较更容易些 ,就可以用解决命题丙来达到解决命题甲的目的 .以此类推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 ,能不能经常实现有效的变换 ,依赖于人的数学思维素质 ;而数学思维素质的提高 ,有赖于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解题训练 .这里的数学思维素质 ,主要指的是思维的开阔性、严谨性和…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了一个Butterworth低通IIR数字滤波器,给出MATLAB程序,并用心电图信号实例验证了所设计滤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图象变换法是描绘函数图象的一种基本方法,由已知函数图象利用图象变换法可以探索新的函数图象.对于平移变换,函数y=f(x)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h个单位(h>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电磁学习题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补缺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一种简便而且实用的求法--称为"降次变换法",它将大大减少运算量,且方法简单、结果清晰.同时还可以用来解决与求最大公因式有关的诸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位置变换法在立体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点、线、面、体的位置变换可以明确方向,简化解题,提高能力。下面通过题例加以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萍 《考试周刊》2014,(17):64-65
对任意一个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前提是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在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中常用的三种数学模型分别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方块图。由于微分方程的直接求解比较困难,因此又引入了传递函数的概念。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最基本的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微分方程法求取,另一种是利用复阻抗法求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带有参数线性方程组的初等行变换法和行列式法两个解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例证说明当参数较少且出现频率较高,优先采用行列式法;当参数较多且出现频率不高或参数只出现在方程等号的右端,应采用初等行变换法。  相似文献   

19.
20.
有些物理题所给模型,表面上看起来陌生、复杂、甚至超纲等,如果经过我们合理地想象、处理后,能把题给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或相关的熟悉模型,我们就可借助熟悉模型来巧妙地解决这类问题。现举两例如下: 例1 如图1a所示,设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 1= 2=1.5V,内阻r1=r2=0.5Ω,电阻R1=1.5Ω,R2==1.5Ω,R3==6.5Ω,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I1、I2和I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