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书评编辑对稿件的要求中,字数总是很重要的一点。现代报刊文章的世界性趋势,要求写短小精悍的文章,书评也不例外。但是小文章并不就是小品文。《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一期开辟“书评小品”栏目,我以为很有意义,又是十分重要的。小品文,通常是指散文中的一种体裁。它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多样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内四大书评刊物之一的《中国图书评论》我每期必看,尤其是“秉笔直书”这个栏目更能引起极大关注和兴趣。开展图书评论,就意味着既有对好书的褒奖,又有对坏书的鞭挞。从实际情况来说,撰写、发表批评性图书评论文章难度更大一些。贵刊在1990年1到6期中,该栏目就发表了批评性文章34篇,被批评的图书达28种之多,这在众多刊物中,堪属独树一帜,其勇气  相似文献   

3.
本栏刊登的文章,都是上海市1990年“火炬杯”职工业余书评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读过这些文章,犹如置身于瀑布前清新湿润的空气中,精神为之一振。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哪一篇也没有拼凑若干条理由,全面肯定或否定哪一本书。一篇是讲《新编》新在哪里,再一篇是用对话形式回答如何看待一部题材重大又有新鲜观点、材料的著作,另一篇批评一部普及读物在编写思想方面不够全面之处。大约由于作者都身在基层、熟悉群众语言、了解职工读书思想脉搏的原因吧,文章都使人感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这项征文活动已历三届,这里发表的不过是去年六百余篇应征文章中的三篇。预祝他们在来年纪念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能在书评辅导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程亚男 《图书馆杂志》2006,25(11):54-56
范并思: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专著往往是学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总结。学术专著对于社会科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学派学说的源头往往都是一部优秀的专著。学术专著发表后,学术期刊通过发表书评文章的方式引起人们对专著的关注,已成为现代期刊推动学术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但在图书馆学领域,书评文章脱胎于“图书简介”,内容偏重于介绍而非评价,视野局限于一部书的文字内,使读者不易体会评者的读书意境。二年多来,本刊编辑部进行了许多尝试,希望通过本栏目介入专业领域的读书活动,但成效却不大。 从本期起,我们打算对这个栏目再次进行变动。除了保留书评,继续刊登表现图书馆人读书风采的文章外,同时也增加一些其它形式介绍学术专著的内容。例如,我们可能会增加一些专业书的新书书目,或一些偏重于介绍而非评论学术专著的文章。这个栏目的名称,也相应地改为“新书导读”。 本期推荐的新书是《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涉及一个新概念。很多年来,我经常在文章中表示对于“概念研究”的不满,以致被认为反对所有概念研究。其实,我所批评的仅仅是那种在“XX是XX”上绕来绕去的经院式研究,而对于图书馆事业或图书馆工作中的概念创新,我一直执十分欣赏的态度。“图书馆集群”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本期书评人程亚男馆长,是珠三角地区另一个重要概念“图书馆之城”的创始者。人们正是通过“图书馆之城”的概念,了解了深圳人雄心勃勃的图书馆构想。由程亚男来评述“图书馆集群”的思想,的确是再恰当不过了。程亚男的书评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一种女性作者少有的大气。文章由被评书的“版式”开头,高屋建瓴地将该书置于珠三角良好的图书馆发展背景下评述,将“图书馆集群”的概念提升到“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进行纵深的思考。书评的最后,也提供了帮助我们阅读该书的其它信息。这篇书评最难得之处,是评者既对被评书所涉及问题了然于胸,有评论该书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知识背景,同时又对书评倾注了热情,这种热情的源头如评者所言,来自“心情上的愉悦和阅读的冲动”。本期后一篇文章是李东来馆长为《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撰写的前言,虽然不是书评,但这二篇文章放在一起,能构成对该书的完全“导读”。 本期“书评+前言”的形式并非本栏目日后的固定模式。我们希望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既为我们提供有品味的书评,也为我们提出办好这个栏目的建议,以便使它更好地介入图书馆人的读书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除了一般科技刊物所具有的特征外,我们认为其最大特色,可以用一个“杂”字来概括。这个“杂”,是通过创办一些独具特色或风格的栏目来体现的。 《在专业日历上》栏目,是对本学科历史上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发表学术性评论,缅怀历史人物和激励后来人的一个“窗口”;为古往今来穿针引线,成为学术界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寄托。已刊出的文章有:  相似文献   

6.
这里摘编的一束来信,都是对改进本刊质量提出宝贵意见的,情真意切,发人深省。今年本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中心来提高质量,并专门开辟“经济广角”专栏,主要意图已见于去年第6期卷首语和栏目设计方案。但从本期内容来看,关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应用类图书的评介,仍然是所见者寡。滞后原因固然与出书状况不无关系,但主要还是我们的书评组织工作行动迟缓。企盼出版界、书评界多多提供信息和文稿,协助我们备起直追,迎头赶上。书评界人才辈出,潜力无穷。仅从表刊的六年实践和全国书评学会举办的书评骨干培训班中已见端倪。迟迟没有形成一支书评队伍,原因也在于我们的组织工作滞后。今后我们除了继续珍视已经建立联系的老作者的深厚友谊,还将争取更多的专家、学者动笔撰写书评。欣赏大手笔写小文章,是本刊与众多读者的共同心愿。本刊提倡短文,一是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让更多的作者得到发言的机会,二是觉得短文往往能够抓到要害处。形式上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却往往淹没了新思想、新见解和主要价值所在,使人看不清所评著作的个性;短文虽然难以畅所欲言,但是倘能赞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许宛若画龙点睛,颇为传神。与其言不及义,不如言不尽意,这是我们的初衷。当然,长与短,毕竟是形式问题,归根结底还要服从于内容,我们既不追求削足适履式的短,也不排斥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长。倘若文章不是大颂扬式的、干瘪无味的套话连篇,而是深入浅出地评论著作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能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能以商讨的态度提出不同见解,比较具体地指出疏漏瑕疵,议论风生,流光溢采,使读者深信不是敷衍成篇的捧场之作而能欣然卒读,即使多占些篇幅,又何乐而不为? 凡事大概都是知易行难。但愿良好的愿望不被理解为苛求,只盼招来更多的热心人共同求索。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总编室和总编辑: 这里有评贵社出版物的书评稿,如果您欢迎读者的热诚批评,请来信索取,当即奉上。“疑误求正”栏自1990年第4期开设以来,共刊出14期,发表书评46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也受到了多数出版社的欢迎。创办此栏时我们曾明确指出:“诚望这个栏目能由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孰料,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愈演愈重,投寄到这个栏目的稿件日益增多,多到难以  相似文献   

8.
书刊博览     
《图书馆》1998,(3)
书刊博览书评难得陈四益(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1期)题目写下了“书评难得”四个字,其实书评似乎并不难得。几千张报纸天天在出,大多都有副刊,而副刊又大多都有书评,这还不算专门评书的报纸与刊物,若是“难得”,还能办得下去吗?然而,好的书评,以我十几年...  相似文献   

9.
书评难得     
题目写下了“书评难得”四个字,其实书评似乎并不难得。几千张报纸天天在出,大多都有副刊,而副刊又大多都有书评,这还没算专门评书的报纸与刊物,若是“难得”,还能办得下去吗?然而,好的书评,以我十几年编副刊的经验,确实难得。我曾经策划过三次较大规模组织书评的活动,一次算半成功,两次是完全的失败了。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11.
呼唤短风     
人们爱看短文,可是一般说来,报刊上的短文太少,长文大多.短,何其难!难在何处?“文章长,有分量,洋洋大观多风光.”人们往往把大块文章认为是有分量的文章,是重头戏;而把短文看成是“豆腐块”、“豆腐干”,小打小闹,不足挂齿.其实,文章有无分量不在长短,《古文观止》上的文章都不长,鲁迅写的很多文章都很短,但都是很有分量的文章.认为只有长文章才有分量,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不克服,发表短文难成风气.  相似文献   

12.
书评编辑几年前,有人向某大报投寄一篇近三千字的书评稿件,经编辑的删削,砍成百把字的书讯发表了。事后了解,这位编辑说:发表书评,岂不影响出版社登广告了吗?这自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这位编辑根本不懂得报纸发表书评的意义和职责,则是十分明显的。国外报刊一般重视发表书评,且有权威性书评版;报纸的书评编辑,要求有较高的素养,和很强烈的责任感。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都做过书评编辑。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在中央师  相似文献   

13.
《世界真奇妙》一书,突出宣传幽灵的存在。除特设“我看过死后的世界”、“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鬼怪·幽灵之谜”三个专栏,发表了近20篇长文短文外,又在其他栏目中零散刊出“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幽灵”等多篇。可谓之用心良苦了。编者肯定幽灵的存在:“你信不信幽灵的存在?我们有时候在周刊、月刊杂志里看标题是《我看过幽灵》的文章,你看了这个一定‘疑信参半”或是破口大骂呢!”“但是这一个人却是领到举世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金的得主——英人威廉·克洛克斯博士。”(该书42页)编者在搬出这位著名化学家相信幽灵存在说之后,又抬出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置“幽灵研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写了篇短文,其中用到并不生僻的“竞相”一词。鉴于“竞”、“竟”二字报上常被混用,也鉴于我的文章中有一句“康拜因这庞然大物真神气”发表时被错成“康拜因这是庞然大物真神气”的教训,为防不测,我特意将“竞”字写得大大的,意思是告诉编辑、校对等有关人员:这“竞”字是不错的,请手下留情。想不到发表出来时,这“竞”竟仍然错成了“竟”。长叹之余,只有认命。  相似文献   

15.
湖南《怀化日报·新农村》专刊上的一个“新农村放谈”新闻言论专栏,被称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代言人”,广受读者欢迎。这个专栏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具有独特的“权威”性。“新农村放谈”发表的都是口述文章,导读部分包括一张口述者的照片、一段关于口述者的事迹报道,200来字的篇幅,宋体字,主要作用是彰显口述者的“权威”性,吸引读者阅读;主体部分800来字的篇幅,楷体字,一个话题涉及新农村建设一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上能纵观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对新农村建设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微观上能指导新农村建设某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把文章编写得短些,再短些,这是大家都同意的。可是要做起来,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什么原因妨碍着我们煞住长风呢?除了对文章短小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群众观点不强以外,在我们编辑的思想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框子”。例如,我们选择稿件时,爱用长文章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一篇短文章。不可否认,长文章往往说理深刻,写得周到些;但短文章也未必不能写得深刻,写得更好些。一篇小文章,思想比较新颖,文理清楚,能讲透一个问题,就是好文  相似文献   

17.
三十出头,不高微胖,怎么看都像一位庄稼汉的他,却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笔杆子”。打开他珍藏的剪报本就会清楚地看到,里面既有5000字的工作通讯,又有二三百字的“豆腐块”、“萝卜条”;既有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言论又有发表在刊物上的杂谈、侧记。这个新闻战线上的多面手,就是沈阳军区二0六医院政治处宣传干事石权山。俗话说:“蚕只有吃饱了桑叶,方能吐出闪光的丝来。”一个报道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1989年,从小喜欢写作的石权山,凭着在家时发表过的几篇散文,新兵刚下连就被政治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第一期《咬文嚼字》“卷首幽默”刊登了一幅漫画,并配了短文说明,大意是说西安西羊市有一位老太太出售咸鸭蛋,这成鸭蛋是她自己腌的,便亮了一块招牌:自产咸鸭蛋。短文认为,这个“产”字闹出了老太太能“下”蛋而且是咸鸭蛋的天下奇闻。我的意见与之完全相反,我认为咸鸭蛋可以自产。“产”字有多种解释:1、生育;2、出产;3、财产;4、生产。这儿的“产”是“生产”的缩略。“生产”又有两解:一曰人们使用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曰孕妇生孩子。对第一条解释,有人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创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一定全部使用工  相似文献   

19.
“梨园春”栏目导演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卫视以表现河南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晚会栏目。现场直播,戏迷参与,演员现场真唱,每期一个戏曲小品、一个戏曲MTV等都是这个栏目的特点。如今,无论是栏目特点,还是节目质量,它都初步具备了走向全国的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栏目除了要有贴近栏目特点的高质量节目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播出密度。  相似文献   

20.
“推荐好书还须好文章” ,这是41年前茅盾同志为我编辑的《多读好书》书籍宣传小册子写的“代发刊词”的题目。茅盾同志在这篇短文中提出 :“推荐好书 ,是一件好事” ,“怎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好效果呢?第一 ,必须做到这里所推荐的好书是真正的好书 ;第二 ,还必须做到这里的推荐文章也是好文章 ,也就是说 ,真能扼要地、分析地推荐一本好书 ,而不是广告式的赞扬 ,也不是‘盲人摸象’式的估价。”他又说 :“写书评 ,实在不是轻而易举的 ,不但要有眼光 ,也要有学问 ,我盼望这里的推荐文章都能够既有眼光、也有学问。”接着对如何做好这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