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思政是对数字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具有彰显高校使命任务的时代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等现实意义。数字情境下高校精准思政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人本至上的基本要求、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准分析学生诉求、构造数字化教学场景、优化精准教学供给方式、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精准供给”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首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创业教育正经历着从“系统培育”向“精准精益”的转化,迫切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契合、精准发力。目前,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存在供给价值观耦合程度不强、供给载体单一刻板、供给资源共享性不足以及供给模式趋同化等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进行考量,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需在供给基础、供给取向、供给方式以及供给机制等方面提高供给的精准性,从而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3.
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还面临教学供给理论与话语创新不足、教育供给模式有待改进等现实困境。为使红色资源精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在深入分析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本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创新要有理有据、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话语创新要有滋有味、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创新要有声有色等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变革提供技术支撑,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大数据时代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根本遵循,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内在需要。然而,大数据支撑下高校精准思政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学生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师队伍缺乏数据治理能力、精准化变革教育存在数据伦理失范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克服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需要高校与教师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精准治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功能,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开辟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内涵进行分析,认为精准供给是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点,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遵循精准原则,精准识别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对准青年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上的教育难点施教,做到思想精准引领、内容精准供给、载体精准搭建、方式精准有效,以提高辅导员思政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新契机:青年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域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思政教师精准掌握"新场域"是"精准识别"教育难点和重点的前提,"精准识别"教育难点是"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的关键,"精准供给"是提升爱国主义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特质,亟待把握发展规律,厘清运行机理,聚焦精准思维,以精干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为基础,创新教育介体,优化教育环体,精准把握信息、精确靶向目标、精心供给需求和精研优化教育,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  相似文献   

9.
精准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精准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配”“供求失衡”等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应然之法.大数据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能够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从理念到行动全过程,实现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管理服务、精准评价教育成效.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仍然面临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限制、信息茧房与技术异化挑战、精准化评价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搭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加强精准思政过程管理、构建精准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琳 《成才之路》2024,(9):33-36
精准思维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之中,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适应社会变革、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对于解决教育供给与新时代大学生实际需求割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面临着教师尚未形成精准思维、“信息茧房”与个性需求相互囿制等问题。对此,高校必须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剖析以精准思维驱动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依托“精准定位教育对象、精准搭建教育平台、精准引领舆论导向”三点对策实施精准思政,旨在化思政教育“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了某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通过问卷分析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满意度和改进的意见建议,为其他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使用SPSS 21.0等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高校教师应提升课程思政精准的教学设计、打造全链条教育和选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典型等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董烨 《江苏高教》2023,(9):110-113
进入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对象新特征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探索高校精准思政实现路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基于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进行需求分析和标签设计,构建学生画像模型,以问题检测为切入口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对育人效果进行动态反馈。及时评估调节,帮助思政工作者把握育人时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实时预警。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精准思政工作时,需要加强高校数据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育大数据集成程度,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画像技术伦理监管,遵守大数据道德观念。基于学生画像技术构建的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可以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对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核心思想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适合于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资源库的建设与优化、教学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三方面,生成符合预期的育人新体系。同时,高校加强思政教育的师资质量、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配置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比重,以此达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情况,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成为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因素,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全面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全覆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析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精准定位开始,教师应当统一思想认识,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16.
孙书平  刘畅  牟影 《教师》2022,(27):9-11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愈发重要,将爱国主义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并提升其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应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在为国育人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展实效。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提升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高校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的新形势下,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既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抓手。高校应认清形势,精准施策,增强师范生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改进考核方法,增强师范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提升师范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与区域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理论丰富、技能扎实的创新型人才可以改善高校人才供给情况,对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章概述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并从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要求、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策略等措施,落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教育由规模化转向精准化,给精准思政模式的构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精准画像,助力教育者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把脉,紧跟时代发展主题;精准评估,强化思政效果反馈;精准决策,增强思政的可视性。然而,数据多元导致教育主体迷失自我,数据过载导致教育主体异化,数据折旧导致思政数据有效性损耗,数据预测限制个体个性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精准协同育人,强化教育主体互动性,改进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行为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予以积极引导。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运用,明确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职责,促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新格局,将思政教育全面扩展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能,促进学生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同步提升,满足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