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企业文化是出版社发展的创造力、凝聚力和主动精神、进取精神的动力之源,也是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的最高境界和实现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深植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图书,是图书出版社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稳健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图书出版社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体现。打造传媒精品图书是凝聚传媒出版社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传媒出版社及其编辑的神圣责任,也是我国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在策划传媒精品图书的过程中,传媒编辑应着力于行业的发展状况、同类书的出版现状、对作者的遴选等方面,统揽全局,积极主动、善于沟通,并专注细节。该文从传媒精品图书的特点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编辑实践,试分析传媒精品图书的主要特征、打造传媒精品图书的对策,以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打造传媒精品图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刚入这行不久,在一本编辑专业书上看到这么句话:“编辑要扮演双面人。”乍看之下吃惊不小:怎么,难道做编辑就得油滑世故两面三刀吗?这可是和本人的人生信条大相径庭啊!再看后面的解释——“在面对作者的时候,代表出版社;在面对出版社的时候,又代表作者”,才安下心来,原来人家在讲编辑的功能,编辑在出版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穆青谈外宣     
1996年12月19日上午,人民画报社10位年轻编辑、记者在社长兼总编辑张家骅、副总编辑黄祖安的带领下前往新华社,专程拜访了新华社前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穆青同志。按照事先的约定,穆老给这批年轻的外宣工作者作了一次“新闻与外宣”的讲座。在新华社一间温暖而僻  相似文献   

5.
吉文 《生态文化》2008,(4):64-64
由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编辑的生态文学作品集《绿韵》,近日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情结》     
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家麟熙的近作《情结》,是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的小说。故事讲的是“知青”出身的年轻的经济学家秦岭一生的坎坷。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虽不乏女人相伴,然而,他  相似文献   

7.
与鹤共舞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张惠民同志是原中国日报社的高级编辑,1951年—1957年曾在外文出版社任英文翻译。1990年他从中国日报社退休后,成为外文出版社和中国文学出版社的社外翻译,近几年译著颇丰。他翻译的《孙子兵法与评述》(英文版)已于1995年10月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直到去世前,他还在为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字斟句酌。他曾计划在10年之内将《资治通鉴》译成英文,这本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壮举,可惜事业未竟人先去。为了纪念这位成就突出的老翻译、老编辑,本刊特发表此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7日到9日,第四届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在中国外文局举办。来自国外的多位专家与外文局多家出版社的编辑面对面探讨针对国外读者出版图书的选题、内容、版式和设计等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精诚的合作     
中国对外出版集团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文化与文明”经过多年努力。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英文和中文版)终于问世了。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培养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的保障条件之一。本文以建筑类教材为例,全面分析图书编辑策划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工作的要点,从七个方面提出图书编辑策划、出版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的对策,这对提高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加快和改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隶属于中国外文局的出版社都担负着对外宣传的任务,这些出版社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存发展,这是一个刻不容缓地要解决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大大多于机遇。因为在国内,外文局对外语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外企和公司大,因而人才大量流失。从国际上来看,外国出版物中介绍中国的著作越来越多,而我们对国际图书市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出版特的品种和质量都赶不上需要。当然我们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今天又以其改革开放取得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单位要始终保持不竭的创新能力和工作动力,就要不断培养人才.如何爱惜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是单位培养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环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文局关于“如何做好总编辑工作”讨论会于3月19日、20日举行。局长杨正泉、常务副局长赵常谦、副局长黄友义、中央对外宣传咨询小组成员王微,局属各杂志社和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助理及局综合业务部有关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4.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辞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辞书。《辞源》近百年的编修出版对我们当代辞书出版业颇具启示意义。商务印书馆注意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从而形成了专业的辞书编辑团队,这支团队代有人传,在百年《辞源》编修中不仅善于创新,重视辞书出版的质量,而且立足读者,专于发行,为商务印书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业的编辑团队、创新严格的质量意识以及读者本位的营销策略值得每一位辞书出版工作者坚守。  相似文献   

15.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3,(4):187-191
《山雨》,半月刊,1928年8月16日在上海创刊。三十二开本,每期六十八页。山雨出版社发行。《山雨》的创办人主要是王任叔和张孟闻。版权页署王任叔、李匀之编辑。李匀之可能是张孟闻的化名(方凡人:《巴人传》)。王任叔(1901—1972),原名王运镗,字任叔。浙江奉化人。宁波第四师范毕业。早在二十年代即开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谭小芳 《职业圈》2012,(28):58-59
马云说过: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企业要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必须汇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愈多并且知人菩任,企业势必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衰落。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愿意追随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那我们自身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纳人才的素质,创建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文局电子照排中心开始筹建于1986年。建立外文局电子照排中心的决定是经过几年时间认真考虑的。1985年以前,外文局领导曾开会研究解决当时外文局长期存在的图书出版周期长,期刊脱期严重等问题。大家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在出版社,翻译和编辑们还在手工操作,使用手动打字机。在印刷厂,还在使用铅字排版。与国外相比,我们是大大落后了。大家认为,只有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办公条件,实现办公自动化,才是根本出路,具体解决方案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和照排设备,在外文局大楼里用电脑完成编辑、翻  相似文献   

18.
外出版社的50年,是在党的阳光哺育下成长、发展的50年。在出版业众多同行中,外出版社可谓得天独厚:首先,建社伊始,她就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对外传播新中国的声音,塑造新中国的形象。这真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第二,她的组建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有些人才甚至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并亲自协调才调来的。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辑、曹亦冰主编的《中国当代古籍整理研究学者名录》,已于 1 997年 3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古籍整理研究学者名录》所收学者包括中国大陆各高等院校、专业古籍出版社及有关科研单位中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科工作、古籍  相似文献   

20.
李玉球 《职业圈》2007,(4S):214-215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笔者认为不论什么时代,人才永远是最贵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更有价值呢?应该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发展的根本,更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现在以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为主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