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扬名立万》导演为刘循子墨,影片既遵循了传统悬疑电影本体化叙事规律,又叠加使用了多人物视角、封闭场景与交互性等沉浸式“剧本杀”叙事的创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影片积极适应青年与大众文化交融背景下观众的思想认知,构建二者在叙事价值观逻辑上的认同,保家卫国、坚守正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成功引起受众共鸣。  相似文献   

2.
以反叛“景观社会”符号机制掌控为驱动,在都市剧场中建构反对主体异化情境的可能性。是本文对所要考察的几个都市剧场案例思考的关键问题。简言之,当消费主义的定律规则将艺术的创作个性消弭其中,社会个体如何从自身的表演行动出发来寻求出路,如何以身体进行个性化的空间表达和重塑,从而建构社会个体自己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3.
戚世隽 《文化遗产》2014,(4):132-138
剧本与表演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戏剧史中有争议的话题。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古代戏剧史上表演既依赖于剧本,又时常背离剧本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戏剧实践与表演实践,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剧本杀游戏的设计过程与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有高度契合之处,剧本杀可以成为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角度,论述剧本杀与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联系,并结合文创开发已有的经验,分析图书馆剧本杀项目开发可取的模式、种类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剧本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企业探索进入“剧本杀”市场,可以为延伸出版产业链、加快融合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可能。但行业壁垒的存在、盗版剧本的泛滥、市场激烈的竞争,给出版企业进入“剧本杀”市场带来诸多挑战。出版企业可以利用已有IP打造优质剧本,把好剧本价值导向关,重视“剧本杀”内容的版权保护,避免侵权和被侵权,探索线上线下布局,以谋求在“剧本杀”这一新赛道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个体网络道德叙事是个人以道德为主题、以网络为载体而展开的叙事形式,它以争取道德认同为价值诉求,其叙事的文本可信度以及由叙事而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剧本杀游戏”在我国当代年轻人族群中兴起并深受喜爱,是娱乐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玩家既能在游戏里扮演“凶手”,又能充当“侦探”,在游戏过程中享受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并不断接触认识新的玩家朋友。之所以“剧本杀游戏”吸引年轻玩家,主要是因为其沉浸式的体验和社交互动模式。文章将基于拟剧理论探讨剧本杀的特性和心理机制,不仅对于桌游产业还对整体的新媒体领域皆具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敏  卢松岩 《青年记者》2022,(22):39-41
以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代表的“初代社会人”,借助“剧本杀”来开拓社交。“剧本杀”提供了一种虚实交织的独特社交场景,身处其中的玩家,根据角色设定与剧情发展,与其他玩家一起沉浸于游戏化的社交场景中,“剧本杀”因此打造了一种以偶然性社交与游戏化生存的、去深度的社交模式。然而这可能造成了青年们的另一种社交倦怠和被动社交,并将原本不善于社交的青年群体置于更为边缘的位置,造成了新型的社交异化。  相似文献   

9.
周红莉 《编辑之友》2023,(10):94-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下沉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农村网民试图穿透流量陷阱,冲破污名化的身体审美扭曲状态,尽力摒除文化工业对其身体所施加的“暴力”,凸显身体的自然之美。从个体故事、家庭关系和乡村空间这三重面向展开了新的身体叙事,日常生活中劳作的身体慢慢觉醒,并与乡村内生发展之间产生奇妙的转化关系,从而使乡村形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达到乡村记忆传承和文化价值共通的双重旨归。因此,探索乡村网民新的身体叙事和展演经验,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契机,有力驳斥乡村身体叙事正在消解乡村社会文化秩序这一刻板认知。  相似文献   

10.
吴艺星 《视听》2021,(5):137-139
当下青年群体社交新宠——线下剧本杀,与传统桌游不同,新鲜的情感体验与社交需求成为出圈的资本.线下剧本杀即使具备社交破冰特征,但一场游戏结束之后,却难免再次落入虚拟社交造成的孤独感中.如何避免伪集体欢腾、摆脱在一起的孤独才是这场推理游戏应该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密  丁祥瑞 《中国出版》2022,(10):66-71
剧本杀为玩家提供了线下社交的新模式,在资本不断涌入的同时,其剧本的版权问题却日益凸显。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探究了从生产端、发行端到消费端的剧本版权失范的原因,并从剧本属性特征和产业秩序规则等层面探讨版权保护措施,为剧本杀版权界定和版权保护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安瑞琦 《视听》2022,(3):128-131
线下剧本杀凭借沉浸式体验和全过程沟通互动的特性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条重新回归面对面交往模式的新路径.数字化交往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实交往,线下剧本杀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线下剧本杀中青年群体的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可知,青年群体亲身参与游戏实现身体在场,游戏规则划定了玩家群体边...  相似文献   

13.
梁笑晗 《今传媒》2023,(8):57-61
近年来,线下角色扮演类社交游戏剧本杀逐渐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起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构建了剧本杀的特点沉浸性、交互性和人们情绪强度、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模型,用以探究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采用SPSS24.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剧本杀的沉浸性、交互性对人们的情绪强度和现实认知有正向作用;人们在玩剧本杀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情绪强度的变化,对人们的现实认知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凌  李儒俊 《传媒》2015,(20):65-67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各类"朋友圈",种种现象都让人看到,在物质文明程度极高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无处不在的"表演"和"分享".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个体行为结构和发展进程的变化常常被忽视.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社交网络与个体社交表演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在社交网络特定"表演"情境中社会个体"表演行为"的变化,并对个体文明进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陈栓紧  王俊赛 《视听》2022,(3):92-95
在辨识影片喜剧与悬疑杂糅类型特征时,电影《扬名立万》展露出元电影、剧本杀、民国背景、封闭空间、犯罪推理及悬疑风格等特征,令人惊喜,也使其以黑马姿态闯入观众视野.从元电影、剧本杀和悬疑风格三个角度看,《扬名立万》表现出外戏与内戏、媒介间性等双重元电影特征,并以影像的互文来指涉现实;剧本杀的元素以视听语言的方式在大银幕上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剧本杀推理游戏深得青年群体青睐,并在其广泛参与中型构出一种新的趣缘社群。在新媒介技术的强力渗透下,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究竟如何铺陈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参与式观察对青年剧本杀网络社群进行学术考察。【结果】发现新媒介技术将青年的趣缘社群叙事从特定的时空结构中抽离,产生了“脱域”的虚拟体验场景;社群内部话语形成了文本意义盗猎与生产、仪式化与规范性行动,以及寻求游戏身份认同等的逻辑表征。【结论】以剧本杀为例所建构的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在为青年疗愈情感、丰富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引发了情感依赖,而且也在“游戏化”的梦境中异化了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亟待进行理性引导与价值反思。  相似文献   

17.
红色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虚构历史叙事语境下,红色档案与原始照片、信息图片、革命事件的亲历者以及红色文学之间具有重要的互文性,通过互文性解构与叙事重构表达呈现红色档案信息材料的本真和革命信仰的共建,促进年轻一代对革命信仰的认同与传承,使红色档案在新时代彰显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叙事学理论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选取YouTube平台中粉丝量最高的10位中国个人博主中播放量最高的30例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视频中的个体叙事如何建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个体传播者于"无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海外社交媒体的个体影像叙事中美食及文化类题材最受海外民众欢迎,个体在讲述中国社会、文...  相似文献   

19.
赵旻瑞 《视听》2022,(5):102-104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在影视改编中,对神话人物的身体影像塑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体影像的具象化创作使得受众对神话形象的接受由文本的抽象符号转为图像的具象符号.身体景观的重新构建也为由身体叙事到整体叙事的逻辑重塑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消费主义下身体狂欢的陷阱,应突破身体狂欢下的新规约...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文本的叙事视角问题向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观察发现,叙事视角的改变会影响到大众传播效果。现代传播学对于叙事人称的关注并不那么强烈,反而更关注起传播文本的撰写者采取了何种态度,是客观公正地对待了事件?还是另有他图故意隐瞒了真相?对叙事角度的深度分析有助于揭开大众传播文本中的视角变换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