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定向思维,人们总是想到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把定向思维等同于思维定式。打开电脑搜索关键词“思维定式”,我们就会看到“破除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冲出思维定式”等观点。总之,思维定式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其实,定向思维与思维定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思维定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式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性方法来考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现象。思维定式具有双重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它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教学中教师应扬其长,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避其短,努力克服它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注重局部而缺乏整体思考,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突破定式思维,适当改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感悟和接受整体思想,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从改变习题条件、改变教学定式、改变思维角度出发,渗透整体分析意识,内化策略思想方法,提升宏观理解能力,以期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思维定式又叫思维定势,也称为习惯性思维,致使人们思考问题单一,不敢突破创新。目前,对思维定式的研究多呈现在中学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中,对历史学科的思维定式研究较少。即使很早已经提出创建思维型课堂,但在历史学科中深入结合实践的甚少。其实历史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无视历史学科特征,沦入思维定式,背离课程改革初衷的问题。全国多个省份已推行统编新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提出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现象,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解决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类推;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关联较弱,不能灵活地举一反三。这些问题都影响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究其原因,当前的一些教学理念与方法未能适应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单一,侧重知识性,缺乏真实情境,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7.
梁霞 《教师》2012,(36):98-98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从而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思维定式的存在也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束缚。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认知中的许多失误,都是由消极的思维定式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摆脱思维定式的陷阱,让创新性思维走进地理课堂。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如何让创新性思维走进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式在高中数学中极为常见,通过某些定式思维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的局限性,如果被思维定式禁锢住思维,将会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思维定式应该理性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会受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会阻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消除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是许多教师的期盼。文章对初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定式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于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即思维定式。教师往往把定式看作数学认知过程的一个静态因素,较多地关注思维定式的负面或思维定式的消极意义上,而不能引导儿童主动利用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帮助儿童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这既不能正确地反映思维定式的真实内涵和客观功能,也易使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创新能力被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 ,是当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一、创新思维的规律1 超常性———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具有的思维倾向。这种思维倾向是在过去的经验和既有的知识影响下形成的。但是这些经验或知识时常成为人们思维的固定模式。这种不为人们所觉察的思维定式在暗中悄悄地扼杀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 ,从而找到…  相似文献   

12.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科学探究中,思维定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在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前概念消化新知识。而当情境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式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这种思维方式在课堂中的危害极大。如何在课堂上预防消极思维定式的生成,如何减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消极思维定式的依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杨洪瑞 《成才之路》2012,(22):71-71
正对于定式思维,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总是在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即会制约发散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定式思维的双重性。一、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生积累新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定式的构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解题时,大多都能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到曾经解决的旧问题范畴,依据旧知识的方法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寻找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定式”一词原为围棋术语。古今中外棋手通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一些被公认为比较妥善的程式。一般奕者往往以此作为走子的依据,称为“定式”。与此相似,一般人在思维时,往往把先前由阅历而得到的知识、经验、习惯作为后来分析判断的固定依据。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定式思维”。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解题时受已有模式的影响,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在解题时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另辟蹊径,灵活解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变”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真谛,扩充思维结构,增强对知识相互联系的再认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具体而言,可以变换思考的方向,打破思维的定向性;变换思考的角度,引导思维的灵活性;变换思考的对象,拓展思维的广阔性;变换思考的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精细性。  相似文献   

17.
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点,针对“图形与几何”领域出现的思维定式问题,提出经验刷新、对比刷新、变式刷新三大教学对策,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固化、定向逐步向丰富、灵活、多向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效力。  相似文献   

18.
思维的惯性,又称思维定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形成或建立起各种思维定式。所谓“熟能生巧”,其“巧”的实质就是大脑皮层中已形成各种固定的联系。勿容置疑,多种思维定式的建立,对于小学学习阶段是十分有益的。如:观察与模仿,操作与形象思维和记忆;它决定了对所学学科能否入门,是否学得又好又快。然而,思维习惯具有两重性:良好的思维定式可使学习效率提高;但习惯性思维也能束缚头脑,使之不能产生新的思路、阻碍更多更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建立。因此,为适应中学学习的需要,必须突破小学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惯性。小学生往往习惯…  相似文献   

19.
罗勇  苗建芝 《教育文汇》2014,(19):47-4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程》也明确提出:“学生怎样学数学——即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见,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思维定式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学方面的现象,其主要是指当人们遇见某件事情或问题时,会习惯性的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更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之中,限制他们的学习进度,降低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化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