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冬冬  米湘月 《东南传播》2021,(10):121-126
在媒介化理论视角下,数字技术使家庭传播遵循一定的媒介逻辑,媒介作为行动者与家庭主体进行动态的相互作用,在数字化的代际沟通与反哺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到微信媒介化的中国家庭,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微信在Meyrowitz提出的媒介三重隐喻维度对家庭传播产生影响.首先,微信作为渠道,在代际沟通中生成分裂与弥合的张力;其次,微信作为语言,表情包以流行文化的方式重塑家庭代际沟通,消解了家庭的传统权威结构,微信赋予年轻子代话语权,亲代与祖代在数字语言使用中呈现"延伸""替代""融合""适应"的趋势;最后,微信作为文化环境,使家庭亲子关系的纵轴重心位移,增强了家庭的情感沟通,微信与流行文化的关联也蕴涵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商业正悄然渗入家庭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厘清了数字反哺的理论渊源和概念维度,并在家庭传播视域下考察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全国54座城市954个家庭3291位祖孙三代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我们在数字接入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的三大维度上进行了不同世代的分析与对比。就反哺现状而言,年轻世代"给出去的反哺"与年长世代"接受到的反哺"大体能达成共识,但仍有三成左右互相矛盾。在年长世代中,祖代(老年人)虽然在数字媒体的采纳、使用与素养方面都显著低于亲代(中年人),但他们各维度数字反哺的接受程度都显著高于亲代。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也印证了上述发现,个体特征上处于弱势(年龄大、教育程度低、女性、自我效能感低、心理障碍多)但在家庭结构中位居核心(与家人互动频繁深入且关系亲密)的人越有可能接受数字反哺。  相似文献   

3.
仇加勉 《现代传播》2007,(4):112-115
西方文化反哺理论的正式提出与西方媒介教育由完全的保护主义转向相对的保护主义几乎是同步的,以文化反哺为代表的关于文化传递的理论,是媒介素养教育由完全的保护主义转向相对的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虽然中国学者也很早就注意到了文化反哺现象,但从整体来看,文化反哺理论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仍很微弱,中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价值走向仍然是沿袭早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保护主义价值走向.从文化反哺视角来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未来的价值走向必然是尊重多元文化,实现由绝对保护主义向相对保护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老年教师的使用意愿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研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老年教师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对科技接受模型进行改进与扩展,基于结构方程,引入性别、年龄与经验等调节因素,搭建老年教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意愿模型,并基于四川高校的调研数据对模型与假设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该模型对老年教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的总体解释效果良好;从各个影响因素来看:实用性感知以及群体影响对老年教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生理机能显著反向影响其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5.
信息生态视角下老年用户群体微信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软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微信成为我国老年用户群体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研究和分析老年用户群体的微信使用行为成为信息行为分析的新问题。[方法/过程]以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四者和谐的信息生态视角,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老年用户群体的微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结构方程作为研究方法对数据结果展开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显示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对老年微信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信息人因素对老年微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影响最小的是信息因素。本研究对了解老年人信息行为特征,制定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针对老年人的相关社会引导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数字反哺是中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一道桥梁。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情况及数字反哺情况,分析影响个人数字存档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建议。[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15位城市中老年人的访谈资料,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媒介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个体因素和自身需求因素均能够对城市中老年人的个人数字存档行为产生影响,且数字反哺从多个角度对个人数字存档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学界对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中,老年人的研究样本占比很低。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就在眼前,当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对象聚焦为老年人时,原有媒介理论的解释力和效度如何,值得探讨。本文运用技术采纳模型、权衡需求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重点研究老年人对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的采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最后得出结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流行度、权衡需求会积极影响老年人对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的采纳。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正在进行深度数字化转变,老年人作为“数字难民”,其生存现状值得重视.本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及深度访谈法,对武汉五个区110位老年人的微信采纳、使用、知识获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影响微信采纳的因素在于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媒介的有意识自主选择;使用方面因受困于年迈的身体因素,倾向于选择一键明了式的功能,逐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市60岁以上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模型(UTAUT)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关键的两个潜变量是使用意愿和数字反哺;在影响使用意愿的潜变量中总效应最高的两个潜变量依次是子代社会经济地位、社群影响,而风险感知与使用意愿呈负效应;在影响使用行为的潜变量中,使用意愿、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和数字反哺意愿是效应最高的潜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延展和构建了老年群体的新技术使用UTAUT模型。  相似文献   

10.
贾煜  刘天元  杨旸 《新闻大学》2023,(10):31-45+120-121
老年人的媒介使用效果是数字社会和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关注的重点。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描述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现状和表征,并从代际关系视角分析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对短视频和即时通讯类应用过度依赖;在其背后,网络成瘾是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在网络和新媒介使用领域的延伸。从代际关系视角看,随迁、照料孙辈以及与子代交往频率与老年人的网络成瘾密切相关,亲子间“爱而不亲”的情感张力、社区参与的消失共同强化了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诱发了网络成瘾问题;隔代间的数字反哺虽然能够缓解数字鸿沟,但也间接加重了老年人对网络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智慧生活进程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相交织的背景下,揭示影响老年群体适应智能技术使用的主要因素,探索促进智能技术适老化进程的主要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使用Python爬虫获取微博话题“#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的9,735条原始评论数据,以个人适应性结构化理论为编码框架,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用户适应智能技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发现]老年用户的智能技术适应模式包括探索性技术适应、开发性技术适应和开发性任务适应三个模式。影响老年用户群体适应智能技术的因素包括技术特征、任务特征、个体特征三个方面的11个因素。本文基于此提出了智能技术适老化问题的应对策略。[创新/价值]从个体用户适应性使用的视角,分析老年用户适应智能技术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用户“智能鸿沟”、提升智能技术适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可欣 《东南传播》2021,(10):127-130
我国老龄化趋势显著,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由于个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媒介接触经验等,成为数字反哺的主要对象.而银发群体自身的成长环境、认知能力、生理条件具有特殊性,给数字反哺加大难度.研究数字反哺现象可以借鉴社会学习理论,从自我效应、交互决定理论和观察学习三方面分析银发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时的不同困境:自我认知上出现无力和恐惧感、环境感知上出现被边缘化现象,这些认知和感知共同影响着银发群体的学习行为.此外,学习行为过程中的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子辈的媒介素养的不足都可能会降低反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融入度的提高,部分老年人出现了智能手机依赖行为。文章探究了老年群体存在性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后果,进而为促进其更加健康地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27位老年人及8位老年人亲属开展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并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构建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的促进和掣肘机制,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行为是促进因子与保护因子角力的结果。促进因子包括技术压力、社会文化压力、易感性弱点、情感焦虑;保护因子包括自我控制、数字反哺。此外,老年人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会引发社会联系减弱、代际关系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代际互动模式演变的内在逻辑显示,代际传播与受众社会化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通过考察发现,代际互动模式主要经历了代的分析、后喻文化、文化反哺、数字反哺四种类型,不同时期的个体在正向、反向、正反双向这三种方式影响下完成社会化.未来的数字媒介世界将形塑一种代际相辅的文化互动模式和动态社会化方式,并在中国独特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应用量表法,且主观分析与客观分析相结合,试图正确把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个体的社会关系;个体的价值取向),并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给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大学生保持幸福感和提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族微信对歌行为和实践的田野考察,展现白族对歌所经历的媒介化过程.研究聚焦白族对歌在微信这一新技术介入和影响之下所形成的新的制约逻辑,人们据此构成新的日常,创造出区别以往的文化规则,进而拓展、生成新的社会交往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微信对歌是人们将自己独有的文化、审美、经验注入新技术之中的社会互动与交往方式.更重要的是,微信对歌不仅展现人们新的交往形式和意义,同时,人们还运用微信打造了新的生活世界,继而形成个体新的规范和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存在线上线下各自为战、未能有效融合,叙事风格严肃正式、内容晦涩难懂,植物文化科普欠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普遍问题。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2021年度阅读量最高、阅读完成度最高的文章进行梳理,探索受欢迎作品背后的特征及规律,总结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专业性和可读性相结合”“视觉化与听觉化相结合”的传播特点。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突出传播特色、完善优质服务、实现多平台联动三个方面对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提出传播效果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推动了移动媒体技术向中老年群体的扩散,同时也加速了家庭场域权力关系的转移。本文通过对30位中老年父母的深度访谈,呈现了由智能手机使用中的“文化反哺”导致的家庭权力关系转移图景。研究发现,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伴随着家庭场域中权力关系的变化,亲代沿着“顺从-抵触-反抗-妥协”的路线完成家庭场域中的权力转移。这场权力转移受到场域同构性、文化资本类型以及行动者性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场域权力关系的形成影响了两代行动者后续的行动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口不断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微信等新媒体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已经使老年人新媒介素养的提高变得尤为必要。管窥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现状,发现了四点问题:1.新媒体接触率低,存在数字鸿沟;2.媒介诉求层次较低,"家庭反哺"不足;3.媒体话语权失衡,老年人主动参与意愿低;4.媒介相关知识缺乏,信息批判能力薄弱。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深入分析探讨,从政府、媒体、大学生三个主体出发,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求提高老年人的新媒介素养,优化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为解决老龄化难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崔健隆 《大观周刊》2012,(6):43-43,27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离退休人员逐渐增多。退休是人生重大的转折,会给老年人带来一系列变化,现如今因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困扰愈发凸现。撤退理论认为,随着个体健康、体力的衰退与社会角色的丧失,变得越来越少参与社会活动,逐渐退出社交活动。但是撤退之形成并不是个体单方面的活动,而是个体自身和社会大众双方面的撤退。以个体自身来说,由于无法适应现存社会中的角色、人际关系、价值体系等,唯有采取撤退策略来保护自己,始能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与满足。角色理论强调退休实际上是一种角色脱离,是个体社会身份的丧失和功能角色的剥夺。角色理论认为这种角色的丧失可致使个体产生焦虑或者抑郁,进而会影响退休后的生活满意度。从这个角度来看,退休是一个消极事件,对心理有消极影响。尤其对视工作角色为重要角色或者以工作角色为中心的个体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