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黑龙江省地域特点,针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制约园林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未来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如何加强社会服务,积极踊跃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并为其他省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相应的社会服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地方高职院校缺少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并存在平台缺乏领军人物及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平台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技能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反哺”教育机制未确立、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省级科研平台协同构建校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师资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开拓校企合作渠道,并通过社会服务、企业资助、科技项目资助等多渠道解决平台建设与运营经费。目前,初步形成以校内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有自身的要素范畴和实施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还存在不足,包括支撑专业群不够、协同融合不够、成果转化不够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应坚持促进教学资源转化、促进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师资能力提升三个原则,同时采取从创新服务平台群布局、平台协同融合建设、协同创新团队打造、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导向评价等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野 《辽宁高职学报》2023,(11):38-40+61
辽宁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辽宁省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团队能力不足、教材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提高师资队伍的行业教学能力,选择和调整优质的行业英语教材,打造“堂外堂”等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环境,从而有效提升辽宁省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分析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创新团队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双师素质、“1+X”教学指导能力、科研能力、技能大赛指导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技术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及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教学团队创新能力、突出专业建设内涵和职业导向、提高团队专业教师“双师”质量等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提升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只有通过科技协同创新,才能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并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较低,“协同”意识不足,师资队伍不能有效支撑科技协同创新等现实困境,探究制约因素,提出应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不仅可能且可为,明确科技协同创新的定位,打造一支科研素质高、市场意识强、富有创新活力的团队,建立各协同创新主体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热情不足、服务内容不宽、服务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社会,提高服务意识;建章立制,改善社会服务环境;整合资源,拓宽社会服务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开放资源,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着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弱、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度浅、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对接度低、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基于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采用如下策略:实施语言与育人相融合培养机制,提升团队教师素养;实施分层分类全过程多方位培养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协作共同体联动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高职校园主流文化受创,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而且高职校园文化注重个体价值实现,欠缺团队服务精神,对地方产业的服务不突出,没有形成文化服务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优势以及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需从增强文化内涵、与地方文化对接、着力构建团队文化、根植地方产业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门超 《广西教育》2020,(7):79-80+93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能力较差、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多渠道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教育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承载着培养建筑市场懂施工、会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以提升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应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施项目化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利用共同体等途径,达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我国高校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制定科研奖励制度等方式,积极鼓励学校有关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其人才培养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双高计划”项目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大思政“金课”建设的质量。江苏89所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发挥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优势,立足“三教改革”,从构建思政课格局、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教学内容、贯通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简化考试方法等六方面建设大思政“金课”,实现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创生,提升“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总结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形成完善的团队建设机制、强化团队综合能力培训、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注重技术创新引导,为取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通过对陕西省12所国家优质院校建设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还存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水平不强、服务范围不广等问题,并提出"转变发展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服务能力;拓宽发展思路,扩展服务范围;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树立质量文化,提升服务效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文章在分析高职幼健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幼健类专业"政校园医"混编教学团队构建路径:优化混编教学团队结构,提升教学团队实力;创新混编教学团队构建模式,打造特色课程;共享混编教学团队资源,创新实践育人途径;找准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利益,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质量工程,其目标是提升团队教师的综合素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可依靠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成果转换、技术创新等措施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技术力量薄弱,研究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只能从事维护维修、小产品研发与小工艺革新、专业咨询与专业培训等小规模的社会服务项目,很难获得大的服务成效,这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存在较大差距。改变这一现象的有益尝试是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大量企业参与的、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大型产业工程项目,这不但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档次、质量、成效,也有利于专业与产业的结合,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协同发展转变,教学创新团队对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团队无法满足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等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制定“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打造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并促进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增强团队合力及提升团队创新水平等方面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认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具备共时性和历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衔接性和完整性等特征,审视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然状态,提出建立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生成体系、提升教学团队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构建适应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