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核心素养,量感是对量的感悟和直觉。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几何思维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的量感意识如何培养?度量的本质又是怎么感悟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展开了实践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学生在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正>长度、面积与体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最常见的几何量。苏教版教材安排的认知顺序是先长度,再面积,最后体积。从度量的角度看,这三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其中,“厘米的认识”是有关几何量度量的起始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这节课,笔者认真阅读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尽管细节上各有不同,但都有意识地突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单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在概念学习中进行数学思考,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本质,是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这便是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很难理解,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混淆体积、面积和表面积,导致出现许多学习错误,给教学增加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5.
正"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始终,要加强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本文拟以《导数的概念》为例,阐述在概念教学中注重其生成过程,提升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7.
课前思考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相似文献   

8.
微博互动@思想聚焦: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已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中有六种常用、常见的感观量:长度、质量、容积、角度、面积、体积。对这些常见量的测量在本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测物体包含几个标准单位,即度量。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的对象、度量单位和度量值。《面积》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一方面表现为"度量对象"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教育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增强素质教育质量呢?以三年级面积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之培养,希望能对诸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产生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  相似文献   

12.
肖萍 《物理教师》2020,(8):40-42
学生能够记住一些物理概念,但面对真实问题情境时又回到"前概念"的认知层面.这种教学失败的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缺乏真正理解."理解"并不是低层次目标,应该是知识和能力全方位的建构.本文以"物体的颜色"的教学为例,通过对学生正确理解物体颜色概念所需知识和能力分析,加上对"理解"的重新考察,为基于学生概念转变、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思路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面积概念的抽象性、教材内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经验的不足,导致“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觉联动、动态比较、量化驱动、拓展升华,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生动而又准确的“面积”概念,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两个定义、形成一项技能,即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高,并形成画高的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三角形的三个特征,能从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又认识了线段、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还掌握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安排了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内容,是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面积"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正式从数学角度接触,虽然也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过,但对"面积"的真正含义是不能全面理解的。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知材料,充分地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形成的每一个步骤,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避免使学生产生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错误的理解。一、激活经验,感知概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  相似文献   

16.
《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的起始课,对数函数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在数学和其他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是指数函数的自然延续,笔者采用步步设问、分组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讲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数即指数,指对是一家”的口诀来加深对对数概念的理解,从而为对数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寻知识本质的重要抓手,能促使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在读懂教材与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学习与认知难点、知识的核心概念巧设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训练思维,方能有效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隐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和表达途径。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人们日常交流的概念系统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隐喻思维可以强化学习者对概念的内在表征,使学习者以具身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以熟悉概念来映射陌生概念,形成基于个体意象图式的隐喻理解。郑毓信教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手势和身体活动,以及隐喻、生活经验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教育价值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在"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指出,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概念。费得恩(Feden)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生将学科的事实和现象忘记之后,仍然留在记忆中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戴维(Day)则认为核心概念构成了学科的骨架,具有迁移应用的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正>《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教材首先呈现了经过加工的生活场景,图中三个小朋友围着一个花坛数其中各种花的朵数,并根据每种花的数量进行比较,由此引出蓝花有2朵,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