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大转型、大发展背景下,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支持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现代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有效、生活更好美好的愿景。基于智慧城市内涵分析与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主力,城市是承载青年发展的关键载体,青年发展的质量决定了城市的未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新需求,是“十四五”时期城市和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内涵。《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首次提出要在全国培育“青年发展型城市”,并在地方城市推进试点。在梳理首批7个试点城市规划、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对新时期城市青年发展的核心要求,从思想政治、体制机制、人才教育、就业创业、社会参与、规划实施、文化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归纳并总结出8条促进青年发展的实施路径。这些实施路径能够较好地识别“十四五”青年的新需求,对于我国地方城市政府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能力建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面向中华文化复兴与时空大数据时代,首先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4种需求,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个特征:数据获取的全面与动态、数据挖掘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展示的直观性、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应用进展、保护状态评价应用进展、保护规划设计应用进展,以及动态变化监测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智慧化发展的3个趋势:数字孪生名城的理念引领、名城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撑,以及智慧名城大脑的智慧保护。  相似文献   

4.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利用2003-2017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利用障碍因子模型测算城市老年宜居环境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老年宜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的整体宜居度最高;环境空气质量、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障碍因子。基于此,根据各个城市障碍因子测算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居是指基于旅游方面动机暂时离开常住地,以城市为目的地并进行居留的过程.文化吸引和配套设施是城市旅居的需求逻辑,经济效益和空间资本是城市旅居的政策逻辑,科技赋能和共享平台是城市旅居的技术逻辑.基于政府视角,提出加强城市旅居政策扶持、营造城市旅居空间环境、打造城市旅居智慧平台、强化城市旅居人才队伍、拓展城市旅居品牌影...  相似文献   

6.
汪永臻 《中国名城》2023,(12):19-23
建设智慧城市,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对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有关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并借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甘肃省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根据《甘肃发展年鉴(2022)》以及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了7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法计算出了14个地区的各个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利用系统聚类法将14个地区分成4个级别加以评价,为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文城市在理论发生上,主要是以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城市科学理论资源的结果。在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人文城市既深受全球城市发展主流和趋势的影响,也是适应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与需要的新探索和新实践。人文城市以承载着城市的价值和意义为主要职能,在各种城市形态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是评价和衡量城市文明水平和城市美好生活的核心尺度。非一般性的物质、制度问题,人的文化和精神问题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城市必须选择人文城市的先进模式、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走文化型城市化新路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相似文献   

9.
论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宜居.基于时间顺序,阐述了绿色城市概念的演化.国外十大绿色城市的"绿色"特征,可为中国建设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借鉴.结合绿色城市设计导则,介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空间置于城市开发和更新的中心地位是绿色城市哲学的国际准则.绿色城市建设与城市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彰显城市个性.基于...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编辑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5年4月1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转型"、"智慧社区与智慧村镇建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探讨了文理学科交叉的创新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维度的视野、整合多尺度的城市野境、营造多场景的城市空间,以期为城市野境的保护利用、公园城市的实践优化提供新思路,构建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水利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城市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并给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海绵城市战略工作的推进,应有效地为缓解我国城市内涝和强化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探索有效的海绵体规划建设城市范例、促进粗放式城市开发向顺应自然、符合自然的低影响模式(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转型、为城市的水安全和水生态提供有效的保障。针对获批的试点城市,应加强对其创建过程与结果的绩效评价,发挥国家级示范的引领作用。本研究从城市内涝形势、城市开发传统模式、财政资金有效利用机制等方面论证全面科学制定海绵城市地方试点城市政府绩效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出发,总结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与国内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并结合国内相关示范工作的经验(绿色生态城区、智慧城市),从海绵城市国家试点的要点与特点出发,提出海绵城市公共项目政府绩效评价的总体思路与概念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驻地高校与所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如何建立高校与地方城市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对于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内容与方法]该研究从宏观角度,选取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典型性做法的高校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利用Nvivo11软件对案例文本及文献内容进行质性分析,从而提出高校弘扬地方城市文化的可行性路径。[结果与结论]从高校主导、政校合作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地方政府与驻地高校可从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协议签署、空间平台共建、实践项目合作、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政策制定6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为高校弘扬地方城市文化及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丹  冯丹 《文化学刊》2013,(6):151-158
特色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从当地特有的人文和历史出发,结合城市形象定位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有别于他区域、并在本地区得到群众认可的文化形态。大连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城市品牌及政策等文化资源优势。但在建设进程中也存在城市间“千城一面”、特色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入的文化需求、缺乏深度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及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大连应从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品牌、市民意识、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升其本体实力、内部环境实力与外部环境实力,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当前的城市规模使得城市的居住压力以及新的产业所需的空间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城市延伸的趋势更加的明显。城区新区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老城区人口的居住压力,但在新区的开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破坏了本地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确定正确的开发方向和建设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合理的规划,使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复兴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不仅是红色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通过解读红色文化在长治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红色文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现有基础,为红色文化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森林的建设,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已为人们广泛接受,政府决策者们也纷起付诸规划和实施,这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特征。由温家宝总理命题和交给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任务已经完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远景蓝图。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建设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分层推进、注重实效。城镇化、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的协同发展,将为创新城市的经营、生产、生活、治理的新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而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则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其生态价值转化的根本逻辑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促进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价值体系的耦合发展,形成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位一体的复合效益,从而满足人民的多层次需求、构建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