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学在中国,应该从中国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三个层面去考察。中国古典美学在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它的总结形态,它的总结和终结,可以其末猪八戒大师刘熙载作为标志,我们今天对它的研究,应该纳入中国美学史的范畴,不必去费尽心机作什么“转换”;而中国传统美学,则正是来日方长、前途无量的学科领域,如果着眼于中国传统传统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学理延伸和发扬光大而言,应该从刘熙载“接着讲”,或更准确地说,从刘熙载经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接着讲。  相似文献   

2.
百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建构了一个以西方话语为支配地位的美学“大厦”,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美学话语几近凋零。本从中国现代美学建立的基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弱点,分析了中国美学话语失落的基本原因,希望以此探索重建中国美学话语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少有的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意象”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程中,朱光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意象”概念,朱光潜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对接。在从朱光潜“接着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的理论的缺陷或者模糊性。朱光潜将“意象”直接等同于“形象”,将特殊的美学问题视为一般的哲学问题,让美学陷入主客观之间的空洞争议,没能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讲’都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不用‘教’。”将“讲”与“教”看作同一概念,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足见讲授法的重要性。但是,讲本身不是目的,讲的目的是最终达到不用讲,“讲”与“不讲”是对立统一体。从“讲”到“不讲”,既是讲的目的,又是讲授法的指导思想。讲授法只有立足于最终达到不用“讲”,才能把教师的“讲”,自觉地有意识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  相似文献   

5.
丙丁 《四川教育》2010,(10):28-28
“为什么孩子们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小学习作教育形式陈旧,多年如一日的‘审题’‘选材’‘立意’‘组材’‘评改’训练机械、乏味、无趣,作文教育的‘解剖主义暴力美学’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美学越来越强调对人的关注,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与追求,“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相互贯通”的原则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表明,美学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用现代美学理论作为新的坐标参照系和透视点,系统地分析、审视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揭示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奥秘,由此来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着重考察了本世纪国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着重强调“相互贯通”方面的内容,并进而指出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相互贯通、重建的可能与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8.
当代写作美学重返中国古代"前学科"的美学形态已经不可能。但是,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以及认识论、本体论,又会抹杀由特定历史建构出的本土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体验。如何在现代的、理性的学科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承接和转化传统的美学资源,是当代写作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刮起一阵美甲热潮,新颖时尚的美甲使身体末端部位——指甲闪亮登场,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眼前,使人们关注到身体末端体部位之美。身体末端之美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从这二者中寻求到一定的理论支撑。由此,可发掘出“身体末端美学”这一全新概念。以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桥梁,深入研究“身体末端美学”之意蕴内涵,在寻求共性的同时更挖掘到“身体末端美学”的独特意蕴,它不仅体现出对身体美更加深入细致的追求,闪现着中国传统尚“微”审美意识,而且还反映着女子自我身体意识的深度觉醒。  相似文献   

10.
“道”与中国艺术的本体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道家哲学为切入点研究中国艺术。在“一、‘道’的美学意味”中,作者从“‘道’的存在状态”、“‘道’的把握”上细理了“道”的中国特色及内涵;在“二、‘道’与中国艺术的本体阐释”中从两方面论述了道与中国艺术本体的内在关联,认为:1.“道”奠定了中国艺术赖以成立的根据,2.“道”决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大体包括:a.尚自然。b.崇简淡。c.求空灵等  相似文献   

11.
道家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古典园林艺术、器物艺术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代艺术家对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反传统”、“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道家思想“回归自然”的传统文化精神有了更新的体认,“绿色绘画”、“绿色设计”等艺术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合法性”一般的理解是法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也可以做社会学和哲学的解读。美学“经典”文本解释的“合法性”主要是指一种能为公共认可的外在客观存在根据。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中国美学‘经典’文本的解读、诠释与参照”能否成立;二是指对“中国美学‘经典’文本”解读的表述方式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3.
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主题所产生的美学和文学的影响,它使“荒诞”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他们大胆地进行文学样式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悲剧、喜剧的范畴,创造了喜悲剧。  相似文献   

14.
也说“秀”     
尚红 《语文知识》2003,(5):20-21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  相似文献   

15.
“形而放学”,一个怪怪的名字;“美学新解”,“新”在哪里?骆冬青先生的这本书,静悄悄地但却是肆无忌惮地扩大了美学的版图,把美学研究的触角侵入人类生存的各个重要领域:政治、经济、伦理……如此,美学就可以像文学那样,对人类所具有的一切都不陌生,直接对生存现实“说话”,使美学理论发挥更深入也更广泛的作用。如此,“生存中的悲喜酸辛、游戏幻梦、希望绝望,俱寓于其中”,“故每个人都无法逃学‘美学课’”。那么,其学理依据何在呢?“形而放学”体系的建构,就是对“美学”的一种学术新解,让美学从“形而上”的“玄学”和“形而下”的“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美学元素中具有我国传统人民的审美观、艺术底蕴,而平面设计则是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一。表面来看,平面设计与传统美学元素不尽相同,但其艺术特征却有相通之处。同时,传统美学元素中涵盖我国人文社会的审美观,平面设计通过借鉴传统美学元素可有效提升其创作手法与创作理念空间。因此,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可带给现代平面设计更多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引进的阅读教学新理念——“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研究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德国的姚斯等人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他们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对‘作者-文本’的关注转向对‘文本-读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审美文化自20世纪末崛起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毋庸置疑质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化的生活化趋势日益不符,迫切需要建构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美学。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美学在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存在质疑和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价值,背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生活美学是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和价值立场。因此,构建现代生活美学,既须与传统审美文化有机结合,又要超越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进而升华出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显示出生活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完整呈现克罗齐美学实绩及其演化的标志性专著至少有二:1901年版《美学原理》与1912年版《美学纲要》。然朱光潜自青年至晚年,大体是以1901年版《美学原理》为参照,来述评对象的。这就未免以偏概全。本文旨在通过对克罗齐美学的较完整把握,依次从“直觉是心灵哲学的逻辑起点”、“直觉对‘心物二元’论的突破”、“直觉与抒情意象的表现”、“直觉与创作过程之简缩”、“直觉与艺术独立的美学建构”等五方面,来还克罗齐一个学术清白。  相似文献   

20.
本期我们推出《新诗的‘变’与‘常’笔谈》之二。笔谈仍处在无“常”的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状态。浙江大学的江弱水标举了几位现代诗人在1930年代通过古典意境来表达现代诗情的事例,肯定了他们使中国古典诗学获得新生的努力。他认为,这些诗人当年对传统与现代的兼容与有机转化是值得我们今天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