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小英 《视听》2023,(4):103-1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短视频媒介的快速普及,为“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GC生产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活力。“三农”短视频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了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在此过程中,短视频能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收益,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脱离乡村实际的发展瓶颈。理清“展演—共鸣—收益—困境”这一内在生产逻辑,有利于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民族志研究法,探讨在深度媒介化背景下,网民刷短视频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媒介实践意义。研究发现,当刷视频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时,它有三重意义:首先,短视频媒介实践中的主体是“平台集体”,刷短视频颠覆了传统的文化制度对于终端接受的行为的设定,打破了“生产—文本—受众”的线性流程架构;其次,刷短视频的媒介实践表现为参与文化“,刷”手机的行为置于“观看”行为之前,表明这种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参与方式,选择变得更加自由。第三,刷短视频的连接行动本质就是交往实践,作为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分享短视频包含着评价模式。媒介实践的终极形态是文化实践,刷短视频这一媒介实践,改变的不仅是文化形态,更是人类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3.
自2021年以来,大陆的短视频平台上涌现了一大批拥有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台湾短视频博主,他们在大陆架起了两岸沟通的桥梁,扮演着两岸交流的民间使者形象,对于加强两岸民众沟通交流和消除两岸隔阂具有重大积极作用。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研究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表演的前后台界限已经模糊,表演舞台不断扩张,“后台前台化”现象突出,通过“后台前台化”建构个人形象是在陆台湾短视频博主选择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红人、美食视频博主李子荣在海外走红。据统计,在某海外视频平台上,李子柴粉丝数为895万,所上传的100余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亿次。有评论认为,跨文化传播中,脱颖而出的内容都承载着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媒介及手段,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可以说,李子渠现象掀起了一轮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讨论热潮。  相似文献   

5.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23,(11):44-47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互联网产业赋能农业发展的浪潮中,“乡味”短视频为加快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抖音平台,选取不同地区、拥有不同层级粉丝量的“乡味”短视频博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提出改善“乡味”短视频发展的途径,以期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胡颢琛  孙高峰 《新闻知识》2023,(1):14-20+92-93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个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身作为维持和提升身体机能,保障人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数字化时代,健身的形式和外延不断被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图景。短视频社交平台作为当今年轻人使用较多的新媒介形态,成为健身爱好者分享、交流健身信息的主要场所。本文以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健身类博主为研究对象,从媒介化、再生产和资本等概念出发,剖析健身类博主在社交平台的日常健身实践。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健身博主的专业化成长路径;二是社交平台的“陌生人关系”为健身博主的“互联网展演”提供了匿名化的空间;三是健身博主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虚拟空间,使他们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杨济璠 《东南传播》2022,(5):101-104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CP粉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媒介平台,其依托网络不断联结、壮大,成为一个日益兴起的受众群体,拥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导下,通过对18位北京女性大学生CP粉的访谈以及对网络中CP粉群体的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CP粉的“嗑CP”行为背后存在着解压、情感、社交等需求,是一个个体寻求媒介、媒介满足需求的双向互动过程。同时,研究尝试提出包括群体规范、平台监督在内的三条策略,希望以此对CP粉的“嗑CP”行为进行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8.
张岚 《传媒》2019,(3):54-56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当前公众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社交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作为用户的公众是短视频内容最活跃的生产主体,其信息生产和传递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征,从戈夫曼拟剧理论视角下来探析UGC短视频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逻辑,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能够透过社会学理论视角深层次地分析和解释这一传播实践行为,为认知、规范和引导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旭玲 《东南传播》2022,(11):58-60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信息传播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嬗变。技术革新不断颠覆着传统的信息接收方式,重塑着新闻生产格局。媒介融合视域下,受众快餐化、移动化、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驱动他们开始观看短视频新闻。短小精悍的短视频能够实现生活场景的全覆盖,直接抵达用户终端,满足其信息知晓、舒缓压力以及分享社交的多元需求,在短时间内吸附用户注意力。县级融媒体的新闻节目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一直深受当地受众的喜欢和信赖,可谓“铁粉”众多,但是由于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导致县级融媒体不断“掉粉”。如何做好地方融媒体短视频新闻转型发展,保持自己的新闻生产优势和价值,已成为当下县级融媒体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TFBOYS偶像团体“十年之约”演唱会为例,展开对粉丝怀旧的研究。首先,指出粉丝怀旧连接了特定媒介世代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粉丝怀旧与粉丝生命史具备双重关联;其次,探讨多重面向的粉丝怀旧模式及怀旧实践,指出粉丝怀旧与记忆、生命、身份、媒介、仪式、情感等因素息息相关;再次,揭示粉丝怀旧如何被制造和扩大,资本在粉丝经济驱动下参与了怀旧制造,数字平台成为怀旧情感的扩大器。研究认为:作为特定的媒介世代的粉丝怀旧,事实上充当了粉丝代际寄托情感、标识身份、区别群体的“情感支架”。本文期待藉由对粉丝怀旧现象的剖析,更深刻地认知理解粉丝生命史及情感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曹忠 《编辑之友》2022,(11):63-68+112
文本不仅是媒介内容的承载体,也是媒介内容生产的逻辑显现。罗兰·巴尔特在其摄影文本研究专著中提出的文本“展面”与“刺点”概念,较好地揭示了视觉媒介内容生产背后的文本逻辑。文章认为,短视频的文本形式实际决定了文本内容的表达,短视频特殊的文本生产机制是对传统视听文本生产模式的颠覆与重构。与电影等传统媒介文本相比,短视频本质上是一种弱意图文本。因而短视频文本生产的核心是对文本意图性的弱化与弃置,从而制造出文本“刺点”狂欢。但随着短视频时长递增,剪辑技术的全面应用,以及短视频商业化浪潮来临,短视频的文本意图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渐呈现出文本的“展面”狂欢。这一现象使中国当下的短视频生产面临文本特异性消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雷开春 《青年记者》2021,(19):18-21
在社会经济快速转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粉丝经济产业化三大因素的加持下,一种新型的粉丝文化现象逐渐在我国显现:原子化“个粉”逐渐转换为集群化的“团粉”,对自尊感、安全感、归属感和意义感的追求是团粉形成的社会心理动机,而通过情感聚焦、情感固化和情感收割等策略,粉丝社团展现出了明显的集体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甘嘉颖 《视听》2022,(9):147-149
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剧场化”成为网络长视频平台推动内容创新的全新探索。长视频剧场不仅是平台与资本的剧场,而且是用户的剧场,为粉丝的参与、生产与互动创设了空间。本文基于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分析爱奇艺“恋恋剧场”中的粉丝话语与实践,发现粉丝通过参与式文化、跨媒介叙事与空间认同三大机制融入剧场的文化实践,但由于三路粉丝的意义争夺、平台对解读权力的控制以及资本逻辑作用下的生产劳动,平台内容与用户需求存在错位现象,粉丝在剧场的意义生产上仍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6.
刘荃  阮甦甦 《传媒观察》2024,(1):107-112
“食物”不仅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更作为一种文化和情感媒介沉淀于民众心理之中。随着媒介技术演进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美食短视频在促进民众情感互动的同时成为凝聚社会情感的文化力量,形成了新的文化构型,并与中华民族的乐观精神和豁达情绪相映照,使民众获得对生活富足安康、国家安全稳定的延伸性与现实性解读;美食短视频带来的异质文化形成了食物与媒介的独特异托邦空间关系集合,呈现了人们对于食物和社会的想象和反思,更新着媒介实践的构成和肌理,但也带来诸如吃播等媒介行为所导致的精英文化失语、消费引导失范、文化主体失轨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全面融入农村生活,并与乡土文化表现出密切的关系。乡村生活和乡土环境在短视频中被“围观”和“展示”,短视频成为乡土文化呈现的重要平台,在短视频所建构的虚拟社群关系网络中,短视频生产与乡土文化生产相互建构,地方性知识在互构实践中实现了扩散与重构,乡土认同嵌入媒介逻辑,以短视频的方式推动乡土文化建构和认同,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曾玉成 《传媒》2016,(22):60-61
近年来,随着视频网站的快速崛起,网络视频广告也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形成了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和广告定制剧等多种类型。所谓的网络广告定制剧,就是在媒介环境复杂化、营销模式多元化、商业品牌主导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网络视频广告,它具有品牌干扰性小、表达间接性的特点,具有“病毒式”传播效果,能唤起品牌联想,属于植入式广告的创新升级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广告定制剧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因其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理论、效果评估、内容生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周慧婷  曾海芳 《视听》2022,(8):140-142
通过对2021年抖音视频博主“张同学”发布的49个乡村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基于符号学视角探析其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唤醒都市农人的集体记忆符号建构过程以及激发群体情感共鸣、重构身份认同的符号意义表征。研究发现,“张同学”的视频通过筛选独具乡村记忆的视听符号与自然符号建构起回忆的场景空间;采用共同体叙事,沉浸式地唤起受众熟悉的乡村生活经历;在记忆的符号化中实现城乡代际对于农耕文化、自在生活和亲密关系的情感认同,在泛娱乐化的视觉文化环境中发挥着乡村短视频符号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樊丽  王亚男 《中国出版》2023,(18):47-52
媒介技术不断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聚集的新空间,传统“地方感”逐渐式微,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大众影像实践生成的“媒介地方感”正在形塑着新型人—地关系。地方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的有边界的物理环境,而是成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体,个体将在地与在线的日常体验进行融合,基于交流分享而实现人与地方及他人的情感交往和互动,由此产生的媒介地方感更多元化、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分析媒介地方感在个体的具身参与和媒介实践相互交融中的生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新发现地方的价值,实现在以技术为中介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对地方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