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三变”即三种变化。子夏的话是赞扬君子  相似文献   

2.
文摘     
“四放开”与企业职工教育商业企业中有计划地推行经营范围放开,商品价格放开、分配放开和劳动用工放开的改革,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种选择。“四放开”必然对职工素质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销售、物价、核算及三岗(在岗、试岗,待岗)人员的大量的培训。企业职工教育在“四放开”过程中应坚持“三变三不变”和“一加强”对策。“三变”是:一变培训内容由小而全向专而细方面转变,即对不同岗位和不同对象,施以针对性的培训。二变培训形式要由规范性向灵活性方面转变,从课堂培训引出来,灵活多样,突出实效。三变培训手段由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具有“三好”“三有”的特质。“三好”具体包括想得好,即确定好选题、提炼好题目、构想好思路;做得好,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有实践作为、敢做敢为、亲历亲为;写得好,即书写出成果特点、练就写作基本功、成果填写符合规范要求。“三有”具体包括有做法,是指形成过程体系、方法体系、时序体系;有效果,是指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显著影响;有理论,是指有理性新认识、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据辩证法探寻中国舞蹈如何从“扬弃”中完善进化自身:悖离“扬弃”的两种误区,即守“本”排“异”或取“异”弃“本”;舞蹈进化的三重“扬弃”,即中国舞蹈自身的“扬弃”;取舍其它艺术的“扬弃”;观众审美情趣的“扬弃”。只有把握住舞蹈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扬弃”,在“本”、“异”兼容,以“本”为基,取“异”扬“本”的创新过程中,中国舞蹈才能在进化过程中高扬时代的旗帜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庄子主要以“三言”即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方式来说理,用卮言统率寓言、重言,传达深邃的哲学道理,以虚传虚,含蓄有味。“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思想还是教学内容、方法乃至教学语言方面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赖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下面谈谈我在这个方面的体会。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通俗、明白、有趣味。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学生听得有味,才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才能听得进,记得住,晓得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长期探索,认为教学中要提倡师生协作,教学互动,在遵循教学原理、更新思维形式、探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力求“三变”,即变“教材”为“学材”、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权威性”为“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一说背景。即说学生现有的基础;说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说教学环境,重点是师生关系。二说教材。即说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说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说教学目标的着力点;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点;说教材中的育人点。三说理念。即说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在本节课的运用,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在本节课的体现。四说结构。即说教学流程,或说教学模式。说课者要力求形象生动地表明自己所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五说策略。即说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计策和谋略;说如何教得生动、学得主动;说如何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六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1998年第7期《“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一文说“三味”有“三说”:一是指读书有味,书屋后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二是指“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是指“再三体会玩味”。《略评》认为一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起,失之于牵强,故不  相似文献   

12.
徐倩 《上海教育》2023,(27):29-34
<正>她用父母心办教育,将教育事业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得根深叶茂、沁人心脾。从课堂到讲坛、从学科到管理、从学校到学院,李百艳的每一步都聚焦教育的核心,走得扎实、丰厚、稳健。她用30年深耕语文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她“教文育人、立文立人”,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用“魅力语文”文集来记录美好的童年与青春,涵育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她领衔主持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期名师领航工程李百艳名师工作室,于漪老师为工作室题词“举旗定向,播种未来”,带教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跨区域辐射“三区三州”。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具有世界意义。研究旨在解决大班额授课制条件下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一是借助工具进行学生认知调查,解决因“能”施教浅化的问题;二是采用“扬长补偿”的教学设计,解决因“学”施教淡化的问题;三是实施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解决因“才”施教弱化的问题。以生为本,实施高水平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生本理念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关照下,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探索应包含三个层面,即“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行政理念、“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5.
情知教学,即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巧妙地寓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内容上讲求实效,方法上力求灵活。寓教干乐,融趣于学,使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有味,从而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紧扣一个中心,坚持三个为主,突出七个一点。紧扣一个中心,即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坚持三个为主即坚持  相似文献   

16.
秦之“过”安在?学过《过秦论》的人都会知道:“不施仁政。”但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怎样理解,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A、因不施仁政,所以由秦始皇的攻变为子婴的困守关中。 B、不施仁政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 C、攻守的形势变了,秦却不施仁政。分析三种看法可知:“过的总因”相同,即下施仁政;不同的是,对“仁与攻守的关系”理解各异。①“仁”作用的对象不同:A、B两种看法,“仁”对攻守而言;C的看法,“仁”只对“守”而言。②攻守确指不同:A认为,始皇攻,子婴守;B、C认为,始皇攻,始皇守。作为语文教学,本来知道“秦之过”在于“不施仁政”即可,无须一定要去深究,去无端地争执。而课后的习题一却直接涉及到对论点的理解,因此,就有弄清这一问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始建于1924年,由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创建,具有近百年办园历史,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幼儿园之一。幼儿园秉承张雪门先生“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的理念,将生活化课程思想融入教育之根,坚持以儿童为本,巧妙利用生活资源,拓展儿童生活经验。我们长期深耕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做到“三为本”:即具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操作理念,就能够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练作文。  相似文献   

19.
李菲 《湖北教育》2009,(12):12-13
当前,人们形容教育是“学生苦,教师累,校长忙”;形容老师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形容学生是。一到五忙上学,六到七忙培优,每周七天无闲时”。从中折射出教育行业之忙、学生负担之重、教育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三超三少”,“三超”:一是教学“超标”(或超纲),即超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后进生接受困难;二是“超时”,即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课、补课,不按时放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创立,即在杜威“做中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职业教育思想;其次是丰富内涵.即源于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理性选择与判断,构建了系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最后足升华.即在引入创造性教育理念之后,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创造教育思想,为教育创新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