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学小学厉行“厉学报国”,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成长,表现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将教育的核心主题定位于培养儿童的“研究素养”,使之成为学生带得走、带着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将儿童“研究素养”与儿童“创造性成长”相结合,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依托系列主题研究活动,落实儿童“研究素养”培养和儿童“创造性成长”,为儿童学习开辟新赛道。  相似文献   

2.
从“成人”视角看,有效教学是在以知识为主要媒介的师生交往互动中取得促进学生成人效果的教学.其主要特征是人性化、主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对其评价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是否促进学生属人的成长为核心标准,坚持以是否引导学生人性化成长、是否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成长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戴美玲 《广西教育》2011,(28):22-23
“教与学,到底哪个最重要?哪个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利?”主张“教”的人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教师丰富的经验、知识涵养、精湛的教学技艺来指导学生学习、探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引领学生幸福地成长,使他们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1,(4):8-9
2008学年开始,为了加大“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研究力度,浦东新区以9所学校为《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的主要研究基地,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我校被确定为研究基地。我校以此为契机,将此项目的研究与教学的五个环节紧密联系,引领教师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增强对课程的执行力,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功能”,追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双赢。以下是我们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组织开展指向创造性成长的“科学家精神”主题研究活动,助力学生根植爱国情怀。活动初期,以阅读为起点,拓宽研究思路;以阅读为中心,遴选研究选题。活动过程中,以“班级先锋研究小组”作为保障,采用“走访”“对话”的方式推进。活动结束,评选“研究小专家”“研究小院士”,评定“采访小达人”“最佳采访团”。  相似文献   

6.
韩虹 《天津教育》2002,(12):17-18
我校参加了“九五”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实验的子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软件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尝试探索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软件,根据我们三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发展个性奠定基础的优秀软件应具有三个特征,开发与运用时应遵循四个原则:一、软件应具有的特征在开发制作和运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软件时,应力求做到富于启发性、联想性、开拓性、引申性、变通性和流畅性。1.启发性和联想性软件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  相似文献   

7.
李琳 《江苏教育》2023,(6):56-58
南京市力学小学致力于儿童研究素养培育,探索创造性成长的育人实践,建构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螺旋,设置基于学科的国家课程、跨学科活动课程、超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四环”教学模型,打造“选题与论证—规划与准备—展开与深化—总结与分享”的逻辑系统;创设儿童成长支持系统,形成主题式成长空间、发展性成长平台、协同性成长关系生态圈。  相似文献   

8.
成长自觉性是指生命个体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完善的自觉意识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觉行动,它源于人的超越性和生成性。拥有成长自觉性是小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独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具有成长自觉性的小学生在活动中具有自知之明、自治之能、自省之意和自强之力,并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等特点。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生命的整体和自由,善待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的生成性;让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让成长由自发走向自觉,唤醒生命成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始思考“成长需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价值。本文在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中理解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概念;分析论证了“成长需要”的结构框架;进而提出比较适合“成长需要”的研究方法是质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成长需要”研究的价值追求,为大学生“成长需要”提供了比较现实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为其创造性人格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宽容对于学生创造性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肖文绮 《现代教学》2010,(1):105-105
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性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原有的评价方式有些陈旧,不能多方位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于是我校从2001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运用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此,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能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与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央教科所课题“运用成长日记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成长日记训练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习作教学模式,促进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  相似文献   

14.
一个特色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及时的反思与内省。笔者通过六个追问“拿什么来爱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哪个位置”“应该让学生相信谁”“应该怎样表达自己”“如何再往前一步”“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来阐述班主任成长过程中应注意反思的问题,旨在使班主任成长做出特色,班级管理更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对教师来说,学校也是应该放飞理想的地方。因此,学校管理要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既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也要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尽最大可能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武汉常青一中校长李鸿朗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的管理思路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此,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能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人才成长的个性化需要,笔者逐步探索、提出“个性成长、分类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以“一传四感”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厚植“空天报国”青春底色,促进个性成长的和谐性;以“注重与学生分享经验教训、注重全过程全方位互动、注重教学资源与时俱进”的教学措施培养“创新开放”综合能力,提升个性成长的主体性、创造性;以“课程链、课程树”的课程体系服务“百花齐放”发展需求,适应个性成长的独特性。经过该理念30多年的教学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类专业一代又一代学生从中受益,涌现出一批以服务国家国防建设的未来总师、勇攀科学前沿高峰的未来科学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创业者为代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分类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科学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培养标准了,而“微项目”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文章从“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任务驱动中亲历探究的过程”“在学以致用中创造性解决问题”三个方面阐述“微项目”学习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所谓艺术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气质,包括“多情善感”、“浪漫超脱”等等。不可否认,艺术感觉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即“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可见艺术美感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从70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已近20年,然而,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素质不够理想,因而,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中学教育中的创造教育就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突出发散与转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创造性情感,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