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能深化价值导向,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实践心理育人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等方面。所以,高校应重视“育心”与“育德”有机统一的价值意蕴,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多元协同,并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育人目标,助推高校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加强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注重实验实践类课程育人实效、健全综合素养及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等举措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结合江苏大学“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情况,从理念、制度和文化层面对影响研究生课程建设优化的“梗阻点”进行逐一化解,全面保障“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高校构建和深化“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本文在进一步明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以山西科技学院为例,说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4.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总结以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第一批入选建设高校为代表的“书院制”“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以及“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三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建设思路与管理特色,从加强党团引领、健全制度保障、整合服务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发展素质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学生社区建设的对策与进路,以期在提高学生社区建设质量的同时,着力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分别从系统性、开放性、互动性、融合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三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理念,厘清“思创专”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现阶段高校开展教育的实际工作过程,从教学管理思维层面、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运用、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方面,提出促进“思创专”融合的相关途径,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从“三全育人”视角来探究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育人实际,还存在育人理念上未形成全局认识、育人主体上未凝聚主体合力、育人过程中多重维度衔接不够密切等问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感恩教育育人实践路径,在密切多方联动,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聚焦阶段特征,强化全程育人环节张力;抓好内容维度,增强全方位育人实效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推行实践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建设、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机制不健全、理念相对滞后、保障条件不完善、有形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更新实践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建立社会育人机制、推行实践教育评价与认证机制是提高实践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政策轨迹和课程改革实践表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既是理念与实践的创新,也是教育内在逻辑的回归。回归的是高校办学方向、教育本质、教师职业定位和大学之道;创新的是课程理念、育人模式、教学方法和落实机制。回归使得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可以“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创新能够扩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心圆,强化育人效果。高校必须转型升级立德树人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究“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之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为更好发挥其思政教育效力,需从育人体系、思政素养、思政共同体、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言,学风建设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理念、学术意识、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学习氛围的重要体现。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已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三全育人”视角下,不同于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共性,面对艺术类高校的学风建设独有的个性,对如何更好地加强学风建设进行一系列新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不断重视和强化,“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不断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得以体现。作为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先锋阵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思政建设尤显得重要和迫切,“育人”“铸魂”“成才”“立德”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以《畜牧基础》课程为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契合,努力实现课程与思政理念统一、思想同步、步调一致,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符合育人目标,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融”是政府的政策推动路径,其目的是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路径的“创”。其发展逻辑是,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协同式融合创新、外部支撑式融合创新,以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支撑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内部协同式融合创新通过在宏观层面完善高校分类设置、在中观层面融通育人过程和在微观层面融通育人要素实现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外部支撑式融合创新通过兼顾“输血”与“造血”的双轮驱动、平衡“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组织变革和交融“自我保存”与“共同利益”的体系建设,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频发展。在剖析高等教育内外部融合创新逻辑的基础上,提出融合体制优势创新治理体系和融合多维要素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团队,多维度积极探索“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法路径、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激发教师团队创造潜能,建设好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打造既能有思政育人本领,又能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实践团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工作建设质量,不断把“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助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高质量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推动创业,用高质量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打破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瓶颈,探究高校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优势,分析高校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提出优化高校服务青年“双创”工作的具体思路,切实提升其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板块,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为高校劳动教育指引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劳动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对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随后从课程创新、课程融合、上层支持、家庭保障、社会影响五方面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是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支撑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应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提升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改革实效性,需要探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高校“三全育人”的内在关联,从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中归纳成效、理清问题,明晰主导精神、优化实现路径、完善落实机制,从而打造育人过程贯通、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的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为此提出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机制创新。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完成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机制创新包括构建多元化育人机制、创建校企联合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四个创新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以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8.
刘敏 《职大学报》2006,(1):129-1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牢固树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高校建成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心理育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心理育人的价值内涵及深远意义,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心理育人队伍,提升心理育人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心理活动的吸引力,多视角、全方位地促进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以及“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在为家庭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提出更大、更多挑战。本文拟构建“一个目标“”两育理念“”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123”心理育人模式,探索“双减”政策下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实践路径,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家校协同心理育人体系,提升家庭教育育人实效,巩固“双减”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