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指导旅游购物活动的旅游商品理论的研究也已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对旅游商品教材的概念界定、教材体系和旅游商品理论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缺陷,这为旅游学科的建设和完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今后要从旅游商品概念的界定、大纲的编制、教材的研究内容等方面构建合理的旅游商品教材体系,以完善旅游学科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我国体育养生旅游在“后疫情时代”的健康快速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思辨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体育养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以明确研究逻辑为起点.其次剖析了疫情对构建体育养生旅游体系的影响,表现在:疫情加速了体育养生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疫情进一步唤醒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动力;后疫情时代短暂的“报复性”消费等方面.最后对后疫情时代体育养生旅游体系构建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响应政策支持,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立足于市场需要,提升产品开发品位;整合相关资源优势,打造体育养生旅游品牌;规范体育养生旅游市场秩序,实现绿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洛阳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商品行业一直是我国旅游业的软肋,洛阳市旅游商品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洛阳市旅游整体发展不相协调。本文从对旅游商品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在对洛阳市旅游购物市场实地走访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洛阳市旅游购物市场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洛阳市旅游商品发展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以期对洛阳市旅游商品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黄冈旅游商品资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旅游商品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的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提出了重点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同时重视旅游商品资源的深加工和文化包装,加快黄冈地理标志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的过程等环节来探索旅游商品资源开发中的乡村旅游商品发展之路,为黄冈“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的定义提出了和谐旅游的概念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和谐度评估中,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子模型进行了测算。以文峰山景区为例,计算分析了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6354hm^2/人,当地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2127hm2/人.生态盈余为0.015773hm2/人。由此可知研究区域旅游生态足迹处在旅游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不高.旅游业处于和谐发展状态.说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海南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传统上对旅游商品的认识是"重有形、轻无形",文章以海南为例,主张"有形和无形并重"对旅游商品的概念作了延伸和扩展。分析海南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结合海南旅游商品的特点,提出海南发展旅游商品的一些新思路,指出海南旅游商品必须在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全方位创新经营理念,从而提高国际旅游岛旅游商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美食作为旅游中的重要体验部分,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多方学者对"美食旅游"的界定莫衷一是,存在概念泛化现象。这种概念泛化现象将夸大美食旅游者的数量、高估美食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忽视美食旅游者的真正需求,对旅游的类型化发展极为不利。文章提出要从美食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和美食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出发,厘清"美食旅游"内涵,以推进小众旅游类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对国民人均GDP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对于我国制订合理的国内旅游发展规划、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市场营销.促进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以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官方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得出我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与国民人均GDP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和相应的回归模型:同时可以从1999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2002年SARS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证明旅游业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的特点.以及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临界点为1000美元的结论:最后还可以应用此模型对我国国内未来的旅游消费进行预测。为制定未来的旅游消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旅游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该有自己的一些理论与学说。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科的持续发展。文章根据作者多年的旅游研究总结,提出关于旅游基础研究的几个学说:旅游概念的“圈层理论”、旅游本质的“樊笼理论”、旅游结构的“冰山理论”、旅游境界的“金字塔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对旅游消费的合理消费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旅游消费的积极作用和负面问题的阐述分析,从旅游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进行探讨,找出“不合理消费”的症结所在,并与国家大力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相呼应,得出“合理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论点,对于帮助旅游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旅游过程中进行适度、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民为研究对象,从消费文化这个新视角,在旅游消费对象、旅游消费观念、旅游消费行为模式三个层IfIf上探究旅游消费中所蕴含的文化本质与文化影响,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揭示了上海市民旅游消费意识普遍增强、旅游消费结构尚不合理的现状,总结出上海市民旅游消费类型日益多样化、旅游消费模式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尹芳 《考试周刊》2010,(49):239-239
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商品特色、销售渠道、购物消费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些基本情况,旨在为河南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遗址旅游是一项针对特殊资源开发的文化旅游。从旅游消费需求趋势来看,旅游者兴趣不仅仅满足于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而是寻找这些独特文化的符号和核心价值观,因而,文化旅游的开发也不仅仅是特殊文化的“物理性存在”,更要求将这些文化符号抽象化,并赋予空间生产的意义,以“人文性存在”进行展现。借助于大遗址旅游思路和文化空间研究的视角,以武陵山区土司遗址群的旅游开发为个案,探讨文化旅游空间的构建方式,从而厘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是旅游学中的一组常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文章重新界定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并分析了它们的差异,最后进一步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吸引物(包含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等部分,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外延互有交叉,互不统属。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念,由于其含义的多解而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在不少文章中,这种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相混淆的情况比较普遍,说明很多研究者尚对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认识模糊,所以常常把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理解为只是"旅游"与"文化"这两个不同概念的一种简单的叠加。因此,通过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进行深入探讨,来厘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规范学术用语和发展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游话语对于推广城市旅游形象与促进旅游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国际知名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中的游客评论,根据“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体系,进行编码分析,归纳出24个初步范畴,从中提取“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内在资源”“旅游外部影响因素”“旅游主观感受”“出游行为”等5个主范畴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核心范畴。研究发现,台州的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等吸引物在入境游客消费感知中形成了正面印象,但台州旅游也存在形象辨识度低、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偏弱等问题。据此,本研究提出台州市旅游国际化在练好“内功”的前提下,要着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和差异化的旅游国际营销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与改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热点之一,但旅游信用消费却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旅游信用消费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从旅游信用消费主体和信用消费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三元需要理论”为旅游消费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对可持续旅游消费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涵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消费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薪假日的延长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旅游发展的新时尚。在分析休闲旅游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扬州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旅游产品的休闲性与参与性;开发系列化产品,满足多样化的休闲消费需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休闲旅游环境;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休闲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本质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关概念认识的不统一及研究视角的不同,是导致学界在旅游本质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胡塞尔有关"本质"层级的论述,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旅游本质研究的起点应是旅游的"单个体"本质,"旅游"之内涵则是指"旅游活动",研究的视角应是哲学的视角,即时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