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碳”背景下中国碳减排任务艰巨,针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差异现状,寻找精准碳减排路径,进行碳减排任务分配已刻不容缓。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消费、经济结构以及碳排放状况,发现中国部分省域仍存在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水平欠佳等问题。通过聚类分析,运用系统聚类和K—均值聚类法,将部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5类,分别提出低碳出行、控制工业能耗、碳排放达标奖惩、发展特色新型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优配等碳减排路径,各类间要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以期为省域碳减排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4-2015年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并构建统计指数对该区域碳减排贡献与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运用LMDI法分解了其旅游业CO2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碳排放量在研究周期内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是最重要的来源;其碳强度的脱钩指数多介于0到1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碳减排潜力大于1,整体减排效率较高;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促进该区域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负向驱动作用效果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变传统观念、改进能源强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旅游监管约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美国作为贸易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是国际贸易和碳减排谈判中的焦点。本文以中美商品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法,量化计算和评估分析中美商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从关注碳排放转移、推进中美气候环境合作、新型清洁能源战略等方面着手,为中国外贸乃至中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1—2019年中国各产业和地区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从系统观角度,将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为经济、能源、技术、政策4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模式。研究表明: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以政策为引领,以技术为突破,重点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实现经济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坚持行业联动与地区协同,建立各省(区、市)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选择长三角石化产业相对集中的13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石化产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产业碳排放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考察期内,长三角13市石化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并且城市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第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要素禀赋结构与碳排放效率呈负相关;产业聚集对碳排放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长三角石化产业应当通过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聚集、加强政府监督、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等措施提升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3,(6):36-39
对中国碳减排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Ghost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我国产业碳减排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表明:1)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关联强化是推动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碳减排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手段;2)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拉高了中国产业碳排放总量,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作用明显高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福建省1981—2019年的碳排放量,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福建省碳排放的各项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碳排放量的各项因素,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能源消费总量、人口总量、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和能源结构。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构建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江苏省2000-2010年建设用地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运用STIRPAT模型估算人口规模、人均GDP、能耗强度、建设用地面积对碳排放量的效应.借助SPASS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出4种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边际弹性系数.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建设用地面积每增加1%,碳排放量将增加4.05%;能耗强度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为-2.09,表明能耗强度下降对碳排放具有减量效应.最后从碳减排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行业是四大高碳行业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研究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以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尤为重要。文章通过IPCC“自上而下”的排放系数法测算2015—2019年省域、经济区以及全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发现,四大经济区域碳排放量较全国呈现“东部和西部高、中部和东北低”的分布特征。通过LMDI分解法得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行业占比、人口规模和产出规模对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各类影响因素对四大经济区的影响程度按大小顺序为产出规模、行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口规模、能源结构,建议从制度性、结构性、帮扶性、技术性等4个方面着手降低碳排放,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相似文献   

10.
首先依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浙江省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存量流量图进行系统仿真,揭示经济发展、人口状况、能源耗费与建筑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3种方式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其次结合相关政策,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情景,预测浙江省建筑业未来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低耗能情景下的直接碳排放量较少;最后从技术进步、思维方式、能源结构和政策引导4个方面提出浙江省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模拟情形下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能源消费"煤多、油贫、气少"和碳排放逐年递增的现状,选取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强度三个影响因子,构建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预测分析了在基准、低碳和协同低碳三种情形下中国2025—2050年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碳情形和协同低碳情形下,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分别在2045年和2035年出现拐点;协同低碳情形是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最佳方式;在不同情形下碳排放强度虽有较大差异,但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此提出了完善低碳经济立法、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低碳工业化生产、加大科技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格局:中国领跑世界截止6月公布的数据,2009年1~5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4%。而同期其他全球各国的粗钢产量总和同比下降了36.2%。根据1~5月数据折算和预测,2009年世界(不含中国)的粗钢和钢材消费将分别出现2.5亿吨和1.6亿吨的降幅。相对前5年的情况,降幅巨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全国有高度可借鉴性;同时,山东省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完成直接影响全国碳减排目标的完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碳减排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协调发展。首先,从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目前能源消费情况;然后,梳理了近十年的能源发展的政策;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网络,考察了从2005年至2015年网络格局的演化情况,并运用QAP方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从网络特征看,各国间隐含碳排放流量分布呈现长尾特征,世界贸易隐含碳排放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从网络格局演变情况看,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网络中心性不断提升,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则有所下降。隐含碳排放网络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贸易规模和能源结构差异;两国间空间临近关系和物流通关能力对隐含碳排放关系有一定影响。中国在控制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应高度重视转移排放问题,对内注重改造和提升加工贸易,加速低碳转型的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和美国1994—2008年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鉴于近年来对贸易与碳排放的密切关注,文章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市场需求能力;碳排放在中美农产品出口中都表现出正效应;中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美国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经济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成为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以及KAYA模型,通过JJ协整可以实证检验能源结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等因素和中国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强度长期内促进CO2排放,技术进步可以减少CO2排放。只有改变能源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才能抑制CO2排放,创建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7.
将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8类能源作为主要的指标,对唐山市1995-2014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唐山市碳排放量与人口总数、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6个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倡导低碳生活、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技术、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提出了唐山市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本文对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政策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政策的特点与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政策的共性与不同点,进而提出我国在国际上应努力提升发言权,确保我国合理的碳排放空间;在国内制定长远规划,从经济建设、环境恢复、节能宣传等领域推进碳减排建设;加大与发达国家的碳减排合作,获得碳减排的先进技术,在国际上树立积极负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由于所处发展阶段和自身能源状况的刚性约束,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以煤为主和碳排放总量与增量双增长的局面。因此,节能与碳排放约束也就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整体要求。湖南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样具有高能耗、高排放性特征,这就要求湖南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充分认识能源的刚性约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加强政策引导,构建科学的节能型能源消费机制。  相似文献   

20.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河北省唐山市是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可行路径的探索问题,研究唐山市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十三五”时期唐山市分行业4种主要能源消耗量的面板数据,结合Tapio研究思路构建碳排放脱钩模型,对唐山市6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程度进行测度,并采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探讨唐山市工业6大支柱产业碳排放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唐山市工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碳排放脱钩状态存在“负脱钩—连接—脱钩”的脱钩优化趋势,但波动性较大;只有医药制造产业基本实现了脱钩,其他产业间歇性出现强脱钩或弱脱钩;能源强度效应是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则是导致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