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国防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做法.我们的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能极大地推进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强化科研转化教学,从而确保高校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健 《江苏高教》2020,(12):100-103
21世纪以来全国高校开展的大规模、多主题的教学团队建设活动,可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经验与方法指导。同时,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又有其必要性:挖掘思政资源、发挥隐性思政作用、传承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等,都需要集体智慧、团队力量。课程思政类教学团队的建设围绕提升育人能力而展开,可在满足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满足大学生成才需求、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凝聚团队精神、建立正向与互促的团队关系等方面多作探索,以此形成团队合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顶端层次,尤其需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与党的政治理念、实践关联最为紧密的学科,践行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治理人才的必然要求。虽然面临着现实挑战,但充分利用、发掘学科的丰富内涵与教学特色,努力探索适合学科特性的课程思政实践思维和路径,可以为全面落实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战略提供助力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京财经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保障团队建设必须建立的目标机制、师资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挖掘、利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师范生的政治素养、品德修养、教育情怀产生影响,营造课程育人环境,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拉萨师专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任课教师和师范生两方面了解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金东 《职教论坛》2023,(6):123-128
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团队建构进程中存在团队构成“陌路人”、团队教学“两张皮”、团队管理“平行线”等现实困境。为了能够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到课堂教学一线,高职院校需从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优化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能力;完善教师管理,激发团队发展持久动力;健全考核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民族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并从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专业特点挖掘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改革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论述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大思政”理念,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商魂”、家国情怀、诚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酒店收益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将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分析教师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只有做好团队顶层设计、组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断提升团队成员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检验思想政治团队的育人能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持久教学动力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会教、愿教"且懂思想政治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新文科之新在人文精神、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和落脚点。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以新文科之新为指导,探索“公共管理学”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的路径和课程内容,提升“公共管理学”课程在育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重塑课程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论述了军校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分别从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改革、狠抓教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倡导教书育人、重视服务部队等六个方面对军校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举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玲  兰昊 《林区教学》2023,(2):31-3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公共外语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有较多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学团队通过吸纳高职公共课程教师,形成公共课程"无界化"教学团队,可以弥补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理念,使公共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课程服务职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本科生差异性大,面临独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基于对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理论研究的梳理总结,提出并探索以科研团队为载体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结合科研攻关、组会研讨等科研团队典型活动,分析了以科研团队为载体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点;以爱国主义等3类常见思政元素的选择与融入为例,给出了具体方案并开展试点实践;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科研产出、团队建设、教师发展为统计参数,验证了试点团队实践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指出课程是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组是教学团队建设基本组织形式.分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以课程和系列课程为纽带,以团队思想为指导,建设课程组制度;通过研、查、赛等机制,强化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水平: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逐层次培育优秀教学团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挖掘课程中基于时事、史实以及辩证思维的思政内容,以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家国情怀,增强其责任担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8.
《运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做好《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对于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本研究基于授课对象及《运营管理》课程的特点对《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包括对课程思政要素的提炼,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实施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变化等,同时对《运营管理》课程未来的思政建设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学科的思政元素,彰显课程的育人优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价值引导、人文情怀、品德修养、职业精神和文化传承融入教学全过程,具有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时代学生成长的实践意义。面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未形成育人合力等现存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育人的主体意识培养,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构建“三融合”“三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实现各课程要素之间的协同育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约阐释了高校外语类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提出要重视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文中以笔者所授课程《通用德语》为例,分别介绍了三种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法、文本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组织教学过程,贯彻思政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