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妹 《海外英语》2022,(16):219-221
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英语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根据高职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跨文化交际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并进行了跨文化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文化思辨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提升了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青年不可多得的一种特质.同时,为了响应习主席"应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的号召,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以价值观为指导,从教材中的思想政治要素、中西方文化比较、校园文化和课程思想政治评价模式的建立四个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现阶段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促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改革目标的实现。文章从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教师素养、教学策略、测评模式5个层面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为培养合格的具有文化思辨能力、专业思政能力,有理想信念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该课程也应该引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来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瑜  徐家宝  强云 《海外英语》2022,(19):120-122
提升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以及英语师范生培养目标。鉴于此,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针对英语师范生“中国文化失语,思辨能力缺席”等诸多问题,教师应坚定文化自信,优选教学内容,注重培养英语师范生对中西文化现象的理解、辨析和评价能力。同时优化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彭丹丹 《海外英语》2022,(16):197-198
随着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旭 《教师》2022,(22):48-50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极其必要的。文章作者从课程思政及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出发,阐明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的优势,科学分析了教材中课程思政内容不足、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个体跨文化交际意识明显不强、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待加强等难点,并提出了打造特色型课程思政跨文化交际教材、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打造一支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教学、挖掘第二课堂跨文化交际资源等实施路径,以期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多元文化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跨文化交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本科生二、三年级选修课《中日文化交流史导论》的课前课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课堂发表、邀请日本专家授课等课堂内容对学生起到了价值引领的德育作用,课堂在跨文化交流上是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基于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以网上调查、教师访谈等形式展开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实证调研,考察了不同专业及地区大学生当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状况、模式及成果,检验大赛促学成效。研究表明:(1)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现状不够理想——不同专业的跨文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普遍水平低下;不同地区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敏感性差异大,但跨文化能力差异小;师资力量仍有待提高。(2)培养模式以传统授课为主,缺乏实践环节。(3)大赛提高了大学生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但促学成效仍不显著。课题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0.
何雅媚  王波 《教书育人》2002,(10):17-18
学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人们要实现成功的交际,除了要正确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结构、语言符号等,同时还必须学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消除母语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剖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人类通过语言沟通着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语言也存储了前人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专业特点,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国家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文章以"跨文化交流"课程为例,从分析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跨文化交流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说明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流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批判性地...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双向融合,需要二类课程的互相渗透,互为表里。二者渗透的具体模式可以设置为“1+N模式”,即一个思政教师和若干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进行协同。这种模式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效率较高,最易接受。在推进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顶层设计、实施教师教授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提供考核促进三个方面进行着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论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支持表现,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高校校园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这些变化对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分析影响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各种因素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众多的西方文化与思想,高校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大力发挥该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从"跨文化交际"与课程改革的内在联系谈起,探究二者间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笔者集中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高校教师育德意识的重要性与提升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主要途径,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旭 《教育教学论坛》2022,(45):132-135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全新方向,符合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需求。英语口译作为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核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作用。通过实施背景介绍,阐述了在课程思政框架下实施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科学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培养的现状,如英语口译课程思政特色教材较少、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的两个“缺失”、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能力培养实践机会不足,提出了打造英语口译课程思政特色教材,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英语口译能力,多方式、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口译学习兴趣等方式,并展现了英语口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地阐明了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显英 《教学研究》2007,(2):140-14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高校校园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这些变化对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分析影响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各种因素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的新要求.专业课教师既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也是设计者和组织者,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决定课程思政的效果.专业课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保障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也需要高校广大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培养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