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阐述了儿童审美的必要性、阅读与审美的关系,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利用阅读引导,实现儿童主动审美;为儿童选书,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增强儿童阅读交流,碰撞审美激情等方式培养儿童审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逸 《大观周刊》2012,(45):167-1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无法得到全方面的关怀和照料,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现状的调查,沿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视角,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层面出发,构建留守儿童保护模式,旨在保护留守儿童免遭身体、经济、精神、毒品、贩卖、色情及网络以及其他有损留守儿童福利的一切形式的伤害和剥削。  相似文献   

3.
做富有“儿童性”的中国原创绘本既要“看见儿童”“重现儿童”,更要“发展儿童”。基于此,文章提出应构建“出版机构—结盟协同型”的价值共创机制,即在出版机构统合调控下实现共创主体与儿童的对话以及价值共创全产业链的协同耦合,在对话与协同中激活价值链发展引擎实现同创共振型价值,这也为人本出版以及超越出版的价值共创正循环达成提供了可能。顺应全链路服务逻辑导向的价值共创实践路径,具体表现为核心读者的全流程参与、出版机构基于儿童本位的价值共创引领、创作者破解“儿童性”叙事匮乏危机的人本化创作,以及读者导向下跨平台传播矩阵的价值扩散等,文章因此提出原创绘本价值共创应倡导“大出版”理念,打造多元共赢的产业链协同生态。  相似文献   

4.
姚魁  向青平 《传媒》2023,(9):44-46
宫廷剧往往会对社会伦理价值与审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多部宫廷剧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对有象征意义的宫廷景观的打造和叙事模式的嬗变,宫廷剧满足了普通人的戏剧想象。利用“善”的道德认同与“谋”的戏剧张力,宫廷剧实现了其大众传播的路径。本文认为创作者要跳出传统宫廷剧的叙事窠臼,重塑宫廷剧的伦理价值,深挖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以实现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金震茅 《视听界》2013,(4):106-108
新世纪以来,儿童纪录片在思想内涵的深度化追求、纪录样式的探索性实践上,与当代纪录片产生了共时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实现。本文从审美视角探索,儿童纪录片如何在童心童真童趣上聚焦,用画面抒写生命成长的奇妙体验,如何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满足当代少儿的审美期待,创造性地发现、展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一、跨越时空的审美张力儿童纪录片以其丰富、深广的审美内涵,深受少儿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弱势儿童定义、国内公共图书馆为弱视儿童服务比较分析,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应如何全心全意为弱势儿童服务,并针对在全社会关注弱势儿童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对弱势儿童实现精神帮扶,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炯 《中国编辑》2022,(7):85-89
智能技术不仅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场域,也是儿童数字化阅读能够达成价值诉求的有力支撑。数字时代儿童阅读的场景建构,应该在尊重儿童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文化传播特性,通过感官延伸、移动知识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为儿童打造多样化的场景体验。无论阅读场景的选择还是阅读内容的取舍,都离不开伦理与价值的判断。一方面,要警惕儿童对技术的依赖心理,克服“技术工具论”的影响和摆脱“工具至上”观点的束缚,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要正视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儿童阅读危机,发挥成人在资源提供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促进儿童阅读文化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研究背景,瑞安市图书馆探索了“小蜜蜂采书蜜”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性对策,在图书馆的牵头下,联合社区、学校、社会,整合资源打造“四三二”阅读新模式,即:“四位一体”“三管齐下”“两条路径”。通过多维度、有互动、细分工,深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的潜能,形成良性阅读闭环,促进儿童有效阅读。本文对此次探索路径实行过程与效果进行分享与分析,就儿童阅读问题展开思考,希望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创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编著的论文集《儿童博物馆建设运营之道》,既是一部启发思路的成果汇编,又堪称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实用手册。该书不仅专注于显性意义上形而下的器,还重视隐性意义上形而上的道。本文对该论文集中各位学者的真知灼见和核心观点进行归纳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该书在当代博物馆儿童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主张在面对与日俱增的儿童现象及材料时,不应仅止步于追求“求实”“致用”的经验,还要探寻隐匿于经验之中的本质及其关联,以“求真”实现“道器并重”。  相似文献   

10.
“部落儿童” 研究视角强调儿童具备能动性,其通过一套完整的、自我良性运行的且符合儿童生活方式的符号和话语创立自我独特的社会类别。在当前影像传播时代,3-5岁的学前儿童不可避免卷入其中。中视频跨越技术壁垒实现了用户深耕,无疑是实现学前儿童教育视觉化途径的有效手段。从长远发展看,中视频将发挥其优势,助力儿童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大量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12名志愿者针对河南省3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在行动”,探讨了参与式行动方法在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如何实现留守儿童真正的、最大程度的参与,以及如何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目标进行反思,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短视频媒介不断渗透进儿童日常生活的当下,被其支配或主导的儿童生活不能仅仅简化为“上瘾“”媒介依赖“”成人化儿童”和“童年的消逝”,而亟需从儿童日常生活异化的视角予以充分关注和系统分析。本文基于异化理论和新童年社会学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家庭场域的儿童短视频媒介生活。研究发现:儿童的日常生活不仅出现异化端倪,如身体和时间开始受到束缚和侵蚀,被奖励性观看刺激渴求与沉迷,而且存在天性、审美、语言、行为、认知、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层次异化。家庭场域的多重影响因素与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密切相关。然而,在媒介化时代全然消解这些异化并不现实,本文试图在短视频语境中从社交本能、制造本能、探索本能和艺术本能层面提出化解之道,以期善用媒介发掘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动力,探讨儿童个性化媒介生活的可能性,助益儿童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有权利、有能力、有创造力的社会行动者。  相似文献   

13.
绘本图书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为儿童讲解故事,对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会化及审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绘本阅读对儿童多元能力的培养,主张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实现儿童与绘本的交流与对话,使绘本图书在促进儿童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儿童图书馆教育职能拓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峰 《图书馆论坛》2004,24(5):195-197
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随着不同时期教育思想、方针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变化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对当代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助学”机制,不断拓展其道德教化、知识传播、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审美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作为移民浪潮的“附属产品”,移民儿童面临社会、心理及文化适应的挑战,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媒介技术作为人类了解社会、进行沟通的工具,其在促进外来移民社会融合中的角色和作用,为西方传播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所关注.在欧洲委员会的资助下,伦敦大学“媒介与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大型跨国研究项目Children in Communication about Migration (CHICAM),以参与式行动的视角,探讨了媒介技术在促进移民儿童融入当地社会中的价值与作为.本文对这一研究项目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从当前我国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流动儿童面临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合这一现实出发,探讨了CHICAM项目对解决我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不但完全重构了公共空间,而且改变了当代社会审美文化存在状况及其价值取向。那么,这种弥漫于整个社会进程之上的生活“审美化”图景。势必对一直以来着重于从审美的本体性质诠释人的生命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7.
蒋琳 《今传媒》2014,(7):47-49
目前各大卫视的儿童选秀节目构建了消费童真、狂欢童趣、借"童"扩"利"三重价值取向,导致审美品位、平民娱乐与中国儿童价值观和电视传播核心价值体相背离。具体实践中与儿童接触和交流的所有个体都要摒弃主观化倾向,设置合理的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娱乐环境,才能让陷入争论的儿童选秀节目获得新的生机和观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王路瑶  孟旭舒 《今传媒》2020,29(3):121-124
留守儿童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初三》)是由独立纪录片人蒋能杰拍摄制作的,三部纪录片通过对留守儿童生活真实的记录,客观的呈现,共同展现出当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价值:揭露现实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传递人文关怀,彰显人间大爱;展现农村新面貌,构建和谐新社会。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独特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真实记录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纪录片,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本文对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原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参与式传播,赋权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具有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儿童文学争相关注的题材,但在非遗题材儿童小说出版中,布局规划能力有所欠缺,部分作品儿童本位意识有待强化,高质量发展和推广的动能不足。童书出版应抓住数字化、融媒体时代、文旅融合大背景带来的机遇,将出版规划工作前置,立足非遗蕴含的精神价值,研究儿童的阅读和审美需求,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融合出版产品和形象IP,同旅游、研学联动,有助于非遗题材儿童小说更好走近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