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篆刻流派大约形成于明代中期,使印章升华为篆刻艺术,揭开了文人流派印的帷幕。明代文彭即是篆刻艺术流派的鼻祖,从此形成了明清灿烂的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一代代篆刻大家。  相似文献   

2.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3.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4.
“篆刻”作为一门艺术是由元代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来的。它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奇葩,虽说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也有篆刻艺术,但他们都是受到中国篆刻的影响才有的,可以说他们的根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谈中国画的题款圣璞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融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诗、书、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绝”之称,最早获“三绝”称号的是东晋的顾恺之。明清以来,由于流派印章的盛行,许多文人能自己刊刻印章,诗、书...  相似文献   

6.
我和建勋已经相识七年多,对他近年的艺术实践和研究情况有一定了解。他的家乡在美丽的干岛湖畔,清山绿水的陶染,使他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后来到南京艺术学院读书,师从于著名学者、艺术家黄博先生,自此在书法篆刻方面步入正途。数年前他到北京大学读书,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一篇论述明清文人篆刻境界的博士论文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我为他学术研究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也为他艺术实践方面的进步而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7.
篆刻艺术实在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几乎伴随整个中国文化史,但并不象其他的传统艺术,如其姊妹艺术书法绘画一样,受历史文化兴衰的影响而兴衰,所谓“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刘熙载《艺概》语).它在由先秦产生发展于秦汉达到第一个灿烂的兴衰期后,于南北朝、隋唐则处于衰落、沉寂时期,宋元有所恢复,于明清出现了第二次繁荣、兴盛、勃勃向上的局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篆刻艺术如此大起大落奇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呢?篆刻理论对篆刻史的研究成果应该说已相当丰富.如黄宾虹《叙摹印》、沙孟海《印学概论》、马衡《谈刻印》、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说》等,对篆刻独特的发展史都做了系统独到的研究阐释.但窃以为其对影响篆刻艺术兴衰发展的主要动因,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和对篆刻某些历史发展阶段性质的认识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补充、深入研究或可商榷处.一 在已有的篆刻史著中,当以沙孟海的《印学概论》影响最大.他从印章的社会实用和艺用目的的性质不同,将篆刻史分为宋元以前的“创制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游艺时期”两大阶段.篆刻艺术的自觉被认定为始于宋元.似成定论.然而问题却并非这么简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即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再现的中国传统艺术.它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法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篆刻艺术在先秦、汉时期就已成熟,隋唐篆刻艺术至明清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当代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篆刻艺术蕴藏着中国阴阳学说的深刻原理,具有很高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0.
篆刻艺术是书法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篆刻艺术历时数千年至明清发展到了高峰。它是一枚耀眼的艺术瑰宝,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相似文献   

11.
正印章发展到元明时期,文人篆刻开始登上印史舞台。当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开始普及,印坛由此进入更活跃和更多元化的流派印时代,印章从实用阶段向艺术阶段迈出了关键一步。文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开创了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印界视文彭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1498—1573),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  相似文献   

12.
篆刻     
《中学生阅读》2007,(7):60-61
篆刻与书法一样,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古代主要用作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在源远流长的篆刻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是在明清时期。秦汉时期的篆刻具有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这种崇高的、近乎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后人仰望学习、鉴赏赞叹的典范。明清时期,石质印章出现,这一时期名家竞起,  相似文献   

13.
谢紫妮 《甘肃教育》2008,(13):33-33
篆刻是“方寸”的艺术。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走进篆刻艺术,就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篆刻艺术又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杨冬  徐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2):17-19,27
明清的仕女画在古代人物画史上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画中仕女主要有“情”、“才”、“病”、“弱”几个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人文思潮的兴起;文人在封建专制文化政策下的“臣妾意识”。另外还有画家的“比兴寄托”的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帖衰     
帖学之衰在明代已经埋下伏笔,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个性书风的极度张扬、适用于高堂大屋的书法大条幅都集中暴露了此前书法传统的种种问题。并且,随着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带动了篆隶书艺上的发展。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讲,中原篆隶传统发展到汉末,北方书风和二王一系的南方书风是同根,在本质上都有内在质朴性,并且二者与中原篆隶都有源头上的关系。再加之改朝换代,学术风气和政治环境的转化,明末清初的文人士大夫开始思考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人名士的的影响,明清的女性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文学领域内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女性文学表现出了一定强度的思想自由和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随着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书法史、美术史研究的视野愈来愈开阔,取得的成果也愈益显著。以明清书法(含篆刻)史为例,仅江南地区的苏州和无锡最近几年中承办的重大学术活动就达三次,即2007年8月在张家港举办的“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1月在昆山举办的“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2月在无锡召开的“明清江南刻帖研讨会”。较之以往,研究者们从更宏阔的社会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史问题,因而上述会议标志着明清书法(含篆刻)史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彭(1497-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因曾任南京、北京国子监博士,故人称“文国博”.文彭敢于创新和突破,尤其体现在治印宗承上.他力挽元代印章杂芜的局面,取法秦汉,引领篆刻艺术走上纯正的轨道,并以平和稳重的印风开创“吴门印派”,被后世尊为文人篆刻的鼻祖.  相似文献   

19.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清中叶文人篆刻空前繁荣,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印从书出”的邓石如与“刀笔相融”的吴让之,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邓石如、吴让之篆刻实践与印学思想入手,来探讨“印从书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