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在肯定科技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切实看到科技异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的基础上探讨科学技术本质问题,认清科学技术的资本化趋势。科技异化导致人自身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异化为资本剥削的帮凶。要摆脱科技异化,消灭私有制,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解放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从而构建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自由解放、社会文明进步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科技劳动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科技劳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在生产中能够创造较大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3.
历史大趋势     
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作了历史的动态的分析,考察了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客观趋势,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科学论断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路标。 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资本主义合乎规律地产生,也将合乎规律地消亡并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在人类社会领域里,一个事物的合理存在,不但需要有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根据,而且还需要有合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性根据。资本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自己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系统性考察中,创立了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资本辩证法思想,并对资本主义的成因和过程,发展与“消亡”的规律做了剖析和揭示,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理论论证。通过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思想,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本历史生成、运动发展、否定和“消亡”过程,了解资本当代运行逻辑,探究资本主义当代运行发展规律,深化对资本必然趋于“消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利用、规范、引导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工人阶级健康问题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肆意侵蚀和吞噬工人生命和健康,迫使工人生命和健康状况长期处于极度恶化状态.在资本家工厂里,工人普遍患上一种或几种疾病,工人患病人数、患病率和患病死亡率不断上升.想尽一切办法和使用一切手段实现资本增值是资本家的唯一使命.无限占有工人剩余劳动,迫使工人从事过度劳动和有害劳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工人生命和健康不断被侵蚀和吞噬的过程,牺牲工人生命和健康换来资本增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奥秘.只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工人阶级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健康人权,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形成人人健康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工人阶级健康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鲜明标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道义制高点,明确指示了健康中国建设和行动的推进方向,科学预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之道,正确提示了非公企业健康权问题的分析立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 ,在资本主义以后未来的社会中 ,最理想的原则 ,是每个人的能力能自由平等全面地发展 ,实际上这就是能力创新问题。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在《我的人学观》的讲演中指出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 ,有两种核心的价值观 ,一是金钱本位 ,一是能力本位。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 ,因此 ,能力本位服从于金钱本位。马克思正是不满意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对人的统治 ,金钱对人的统治 ,强调了能力原则对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发达国家的人们由单纯对物质方面的追求 ,转而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机器思想是马克思技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多次提及机器,并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深刻批判。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应用虽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但资本操纵下的机器加重了工人劳动的异化、工人主体性的丧失、劳动力的相对过剩等问题。马克思对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思想,对解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发展的一个巅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是与对资本生产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即通过对私有制社会经济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商品及商品生产二重性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大工业生产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背后的矛盾,进而揭示出整个私有制社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弊病与矛盾根源。在《资本论》最后,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必然会在经济体系内部衍生出否定其自身的现实的经济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转换为逻辑,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于自然资源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环境危机的经济根源、解决危机的途径等可持续发展思想。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以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导向,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欧洲经济一体化做过专门的论述,但由资本运动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早已被马克思所预见。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来审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质是资本为扩展实力范围和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断改变自身形式的进程;资本运动的逻辑决定着这一进程的起点和终点,也决定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固有的制度缺陷和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资本在强制为自己开辟活动空间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由此给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将不断逼近自身的发展极限,从而为新的社会形态出现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日益成熟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郑文范  温飞 《高校理论战线》2015,(2):21-26,156,157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的研究。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的深刻剖析,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中的重大作用。邓小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结论。在当代,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类要素之中,并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需要运用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在“一般社会——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中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彰显了资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暂时性。历史发展规律并非外在于人的规律,而恰恰是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存在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考察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问题,需要明确哪些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的必然性”、哪些是存在于一些或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的必然性”。无论“五形态”还是“三形态”的依次演进,都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身,而只是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资本的逻辑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内在逻辑,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基点。传统认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在马克思思想成熟后开始的,即主要体现在其"成熟"作品《资本论》中。与此不同,本文认为,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对工资、货币及异化劳动等的阐释自觉到了资本逻辑的现实运转。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提高。那么,当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和社会的平均构成相等,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构成的条件下,还存不存在绝对地租呢?这是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涉及到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疑问孕育着创新的机遇。创新 由疑而生。 马克思从研究有关资产阶级剥削的种种疑问,特别是从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入手,针对资产阶级学者从掩盖资本的剥削本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出发,否认资本是历史范畴,硬说生产资料和货币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资本的谬论,用了毕生的精力,写出了《资本论》,创立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理论,成为人类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在这部不朽的巨著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它的内部矛盾,以大量的论据,无可辩驳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对马克思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体论题是马克思用以撬动资本范畴的重要逻辑支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共同体界划出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第二循环,揭露了被物的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初步实现了三大统一,即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同阶段理论的统一、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同理论的统一以及资本范畴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持续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资本全球化生成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