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效驼风     
幼时在京城常见成队的骆驼为百姓运送物资 ,对骆驼那种高大温驯的憨态感触颇深 ,日后也喜看描述骆驼的书画。前不久在市场买回一匹仿古的陶瓷骆驼 ,越看越喜欢 ,越琢磨越觉得骆驼具有人性化的高尚风范 ,遂写《效驼风》小诗一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 ,献给关心党的建设的同志和朋友们鉴赏与共勉。骆驼风格通人性 ,常人不全具驼风。驼守纪律无内讧 ,成队有序上征程。两耳聆听领者语 ,不闻道旁虫叫声。总是昂首朝前看 ,无需低视路不平。一身正气无媚骨 ,宠辱不惊怨能容。颇有脱俗之大度 ,却系平民苦乐情。食草负重征荒漠 ,无怨无…  相似文献   

2.
"沙漠之舟"——驼的背上有高高的驼峰。很多人认为,驼峰里储存了水,所以骆驼能抵抗沙漠的炎热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骆驼的驼峰内储存的不是水。而是丰富的脂肪。骆驼之所以极度耐渴,首先是驼血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白蛋白,这种白蛋白蓄水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研究古青州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观点,即青州的“驼山”意即“佛山”。笔者经过审慎考证,未敢轻举苟同。谨略申拙见如下,以求奉献于青州文化古迹的考证事业。有的同志认为,“驼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人说它象个骆驼。其实这有些望文生义。因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也丝毫看不出它的骆驼之形”。这一见解,愚以为与客观事实不符。撇开史乘方志皆称驼山“山形似驼”不说,事实是最好的证据。只要立足于靠近驼山东北角的南北向路上,即可轻而易举地看出它的驼形。由此望去,但见骆驼轮廓分明,头、颈、躯俱在,名副其实,铁证如山。著名…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画骆驼     
传说有一位画师为了检验学生的成绩,便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卷纸,要求是:用最简单的笔画,画出最多的骆驼。有的学生在纸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骆驼,有的学生为了省笔画,只画驼骆头。有一位学生则一笔勾出两座山峰,再画从山谷走出一只骆驼,后边又一只驼骆走出半截身子。这幅画被画师评为佳作。理由是构思巧妙,笔墨简单,寓意深刻———谁能猜得出这山谷里面行进着多少只骆驼呢?(吴冰辑) 画骆驼@吴冰  相似文献   

6.
饿死的骆驼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驯服骆驼是养驼人最基本的技能。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插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着的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沙漠之舟”本无水骆驼驼峰内储藏的并非水,而是丰富的脂肪。骆驼之所以极度耐渴,首先是驼血中有一种特别的高浓缩的白蛋白。这种白  相似文献   

9.
一点意见     
我们读了《江苏教育》(小学版)1963年12月号上登载的《我教〈找骆驼〉》一文以后,对于教者运用自制的四幅图帮助讲解课文的问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就这篇课文来说,诚如教者所指;语言比较浅显,寓意也很明确。第一段写商人找不到走失的骆驼,第二段写骆驼的特征和找骆驼的途径,这是全文的重点,最后写商人去找骆驼。在第二段中作者采用对话的方式逐一显示骆驼的特征。而在这一问一答中,老人的语气并不肯定,商人的语气却十分肯定,这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实际决定的。课文写到“老人慢慢地说”这一段话时,是这样的: 看见骆驼的脚迹右边深,左边浅,我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是跛的。  相似文献   

10.
据《天津日报》报道,老舍先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妈筹驼祥子》手稿本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骆驼祥子》从1936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七十多载的历程。据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同它的作者一样,这部作品的手稿也历尽沧桑。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和动荡不安的十年浩劫,手稿虽然得已幸存,却又因各种缘故而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1.
骆驼自古以来与新疆地区的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本文论述了新疆地区的骆驼养殖史和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古代的驼道,以“丝绸之路”为主干道,清代,内地入新的驼道有两条,一曰西路(官道),一曰北路。西路通行大车,兼行马驼,北路主要通行驼马。清末民初古城成为北疆的商业中心和驼运中心,形成通往全疆各地的数条驼道。由此,新疆驼运业也曾相当发展,出现许多驼运店,只是由于战乱、土匪抢劫、乱设卡征税和公路汽车运输的开通,使驼运业最终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长眉驼     
王族 《课外阅读》2012,(8):50-54
骆驼中的美人在哈萨克族牧驼人叶赛尔家,我耐心地等待着他家的长眉驼从沙漠中归来。我来看长眉驼,是因为几张照片引出的一次惊喜——妻子为她所供职的报社去木垒县采访,见到了长眉驼,拍了几张照片带了回来。我第一眼看见的时候,便惊  相似文献   

13.
《大盛魁商号》:表现北疆驼商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中年作家邓九刚的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5),是他的驼道系列作品中的第三部。前两部《驼道》、《驼殇》曾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反响相当热烈。这部小说中,作家写一个世纪前塞北归化地区的大驼商(大盛魁商号),描述了当年发生在北疆驼商中的动人故事。并由此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审视我们这个古老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也由此展现出塞外商城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首先表现在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亦即塞外归化城奉辛驼商、漫漫驼道的展现上…  相似文献   

14.
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骆驼妈妈: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沙暴中看得清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简直丑死了!  相似文献   

15.
驼血中有一种白蛋白,它的蓄水能力很强,能有效地保护血液中的水分。骆驼可以调节自身体温,减少水分消耗,体液丢失很少。另外,骆驼的汗腺分布于整个体表,形成良好的散热空调,再加上骆驼可利用体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文本中,形容词选择独具特色,形容词形象色彩突出,是其一大特色。本论文通过对《骆驼祥子》文本进行视觉、触觉角度和词语自身形象性分析,来探究老舍词语选择与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7.
真想不到 ,这第80期的你竟如陈年佳酿 ,弥烈醇香 ,叫人过目难忘、读不忍释。景克宁教授撰写的卷首语《人与权力》震聋发聩 :“济世与杀生 ,两者兼备”。“所以 ,掌权者要过权力关 ,不仅需要增长智慧 ,更加需要修炼品格。”我市市长、市委副书记、市府秘书长、10大银行的行长们吃官司 ,实在是因为他们执掌重权时丢弃了自身品格的修炼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盐城市磷肥厂职工学校离休教师张健声 :安邦写的《效驼风》在我的脑海里镌铭难消。“骆驼风格通人性 ,常人不全具驼风。”言之凿凿思之潮涌。“驼守纪律无内讧 ,两耳聆听领者语 ,不闻道旁…  相似文献   

18.
骆驼     
王族 《课外阅读》2011,(7):53-55
骆驼一出生就会走路。据牧驼人讲,幼驼从母腹中出生后,四蹄一着地便站了起来,仰起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仅仅一天,它就能跟着母亲到处跑,并把嘴伸向那些鲜嫩的草叶,看见小溪或河流时,懂得到水边去喝水。骆驼约在四千万年前产于北美,后在南美和亚洲广泛繁殖,但其出生地的数量却日渐减少,以至于如今已不见一峰骆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己     
小骆驼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骆驼妈妈说:"长长的睫毛可以遮挡风沙,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清方向。"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  相似文献   

20.
福褡裢     
初春,一弯月牙儿像白色的镰刀悬在西边天际.在它那清辉泼洒下,大漠中的胡杨垮显得无比静谧. 叮当叮当,胡杨林东端一阵杂乱的驼铃声刺破夜空,其间夹杂着汪汪的狗叫声.一峰骆驼在那里又蹦又跳.噗!一团东西由骆驼背上甩落到黄沙中. 腾格礼醉眼蒙眬地从三十步开外的帐篷里钻出来,连跑带颠地到了骆驼跟前.这是他的坐骑——一峰骟驼."跳什么!"他的大巴掌在喊声中啪地掴在骟驼身上.骟驼不跳了,狗也不叫了.腾格礼从树枝上麻利地解开了缰绳.这时候,腾格礼的弟弟别立格带着五六个弟兄从帐篷那边走过来."大哥,出了什么事?""没什么,这畜生贪吃树叶,缰绳套在了树上.你们几个都回帐篷睡去吧,明天起早赶路."腾格礼独自把骟驼牵回驼群安顿好,回到帐篷内.他放倒身躯,拽过一件皮衣朝身上一搭,重重地喷出几口酒气,加入了呼噜大作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