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丽媛 《视听》2022,(6):91-94
《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电影以平视化视角,融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于一体,打造新主流战争题材电影的新姿态。全景式讲述了抗美援朝的缘起与决策,书写了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利益牺牲的英雄史诗。通过影像叙事的记忆生产形式对大众进行集体记忆的建构,从而唤醒大众心中的英雄情怀和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2.
李轶天 《视听》2022,(9):6-10
《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全景式叙事、微观叙事相融相促之下打造多维叙事角度,与《长津湖》形成剧情呼应,在武戏文拍之中,将兄弟情、爱国情、红色血脉赓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受众产生共情。该片用符号化影像展现革命精神的延续,以众人像构建英雄群像,凭借家国同构及情感张力,成为具有民族美学的范式之作,不仅富含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而且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何纹钡  李晓辉 《视听》2022,(6):84-87
《长津湖》是我国国产电影史上的一部现象级影片,以超高的票房纪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影片成功运用了家国叙事、个体叙事、集体叙事和生死叙事四种叙事策略,彰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国家至上、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长津湖》具有双重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国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也有助于个人厚植爱国情感、构建身份认同、强化爱国实践。  相似文献   

4.
方亭  王平阳 《今传媒》2022,(12):85-88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三炸水门桥”为叙事核心,通过呈现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时的浴血奋战,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颂扬了我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本文从内容维度、艺术手法、营销层面深入分析了该影片,发现电影在塑造英雄群像时不乏个体叙事,书写了志愿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以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完美统一、宏观叙事与细节刻画的双管齐下、交叉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的联合应用,完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巨制;采用内容营销、情感营销以及全媒体矩阵营销等方式成功“破圈”,为后疫情时代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提供了可行性范式。  相似文献   

5.
郭慧  曾超 《东南传播》2022,(6):24-26
电影《长津湖》通过典型人物刻画与双向融合叙事的艺术手法建构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美国霸权主义、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现实主义的影像特征催化了受众情感共鸣和集体共情,使电影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意义内蕴。浸润文化自觉的导演思维投影了“抗争美学”的影像风格,提升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电影对长津湖战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延续,将助推青少年受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李思杰 《今传媒》2022,30(4):98-101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中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门关键词,在类型构建、电影美学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试论述主旋律电影在中国语境下的类型化构建,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风格和蕴含的家国情怀。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特有的语境、国情和意识形态下解构着类型电影原本的形态与内涵,以期在商业化与产业化过程中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赵静 《视听》2022,(5):80-82
根植于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聚焦于影像视听元素表达,在新主流电影中从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补充与融合的.《长津湖》于战争历史抒写中塑造平民英雄,《革命者》以情感演绎而非情节推进作为叙事动力.新主流电影在历史抒写上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真实性"是其叙事基调.同时,在英雄人物塑造中侧重呈现"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文献   

8.
电影《长津湖》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丰富了主旋律影视传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和价值理念的传播形式及叙事方式.它以正义战争的主题设置,激发了人们对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思考,关联着家国情怀的记忆和镜像.宏大的战争叙事、微观的人物塑造、红色文化挖掘的历史、生活、视觉传播情境创设,在引起观影者情感共...  相似文献   

9.
"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的经典台词.2022年春节档,该片位居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水门桥战斗为背景,讲述发生在1950年12月"三炸水门桥"这段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  相似文献   

11.
朱璇 《传媒》2022,(24):37-39
国产热播电影《长津湖》以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为历史背景,生动展现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本文对该部电影的多元化叙事方式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国产电影的制作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宁茜翎  宁如柏 《视听》2022,(2):75-77
电影《长津湖》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其制作和发行功不可没.该片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真实而宏大的历史叙事,成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倾力打造战场体验,极大满足了观众的视听需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拨动了国民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剧组全力进行宣传策划,激发民众的观看欲望;精心挑选上映时间,契合观众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正在重塑“视频影像时代”跨越国族与时空边界的“想象共同体”。电影是一种视听、创意与思维相互碰撞的具象的艺术,影像本身具有三个演变的层面:承载视听欲望的感官层面、表现艺术的叙事层面以及传达伦理与价值观的精神层面。笔者拟以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为例,试从这三个层次展开讨论,探究建构在影像基础上的“国家共同体想象”及其承载着的感性、理性与神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周隽  俞睿 《传媒观察》2022,(6):93-97
电视剧《人世间》根植于东北“光字片”平常人家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客观再现了50年间中国社会的生活变迁,构建了典型环境及历史纵深视角下的现实主义影视经典,丰富了平凡烟火里的美学意蕴。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以主流价值引领艺术品质的提升,以平民叙事还原真实的人性,以平实怀旧的影像风格探索空间与历史的互动关系,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审美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文希 《东南传播》2023,(2):53-55
新主流电影是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顺应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以传扬主旋律价值内容为体,以商业化叙事手段为用的一种电影形态。以抗美援朝为主旨的电影《长津湖》在疫情影响下的影视寒冬大环境下创造了57.72亿的票房神话,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重点描摹非典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叙事,使扁平化图谱化的人物变得鲜活,唤起了受众感同身受的爱国情感。采用的宏观+微观+他者的三线全景记忆叙事方式,全方位谱写了从高层谋划决策到基层连队与美军奋勇抗争的全过程。在尊重史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认同感和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花繁叶茂》作为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立足于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选取贵州作为在地化的诠释空间,演绎出具有时代感的现实主义风格.该剧在宏观的主题彰显与微观的细节叙事上、朴实化影像风格与“中国梦”主流精神上均实现了很好的艺术视听结合.本文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视角,从现实的地域空间、叙事的在地化风格、平民视角的...  相似文献   

17.
鲍磊  段峰峰 《视听》2022,(6):81-83
抗美援朝主题影片《长津湖》实现了主流价值与商业元素的完美结合,以精彩剧情和良好口碑获得大众认可。在仪式化的观影体验下,大众沉浸于共同体想象中,集体记忆被唤醒。良好的观影体验助推个体将影视文本转化为情感符号,借助社交平台分享体验获得情感满足。通过对影片进行拆解和重构,媒体大量制造相关话题,影片影响力得到扩大。在影片传播过程中,应在传承民族集体记忆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利用新兴媒介,实现多样化传播;挖掘衍生话题,实现影片内外联动;注重延续记忆,鼓励优秀影片“进校门”与“出国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阮孟婷 《视听》2022,(5):71-73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电影化是"电影人"入驻电视场域,打造新世纪短剧的电影化风格的新路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借助短剧集发力,做出了诸多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尝试,推衍出了独特的电影化影像范式.这种影像新范式集中体现在蒙太奇叙事、美学构建、隐喻意象三个方面,导演试图在新语境下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短剧创作的叙事策略和美学...  相似文献   

20.
张宇 《东南传播》2022,(4):61-64
电影作为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质量在其海外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合理方式,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视阈,以国产电影《长津湖》为例,对该电影字幕的英文译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当综合考虑角色说话时所处的各种模态环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帮助国产电影成功“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